近日,第一輪雙一流高校的建設周期總結會陸陸續續地開展,雖然部分高校表態形勢很嚴重但是總體上都對未來開始了充滿希望的展望。與此同時,對於沒有進入雙一流高校的院校卻一籌莫展,先是沒有得到政策支持經費少了一大截然後現在的就業行情直接將其劃到了以前民辦本科高校的層次導致生源質量大跌。
對於這些院校如何進入雙一流,有人提出學校可以試著轉變方向將其優勢投入到冷門專業,讓其學科實力超過前面的高校不就能順利入選雙一流高校了嗎?比如說石油天然氣工程這個學科總共才10所高校參與評估,獲得前兩名就可以被評選為A+進入雙一流高校行列,獲得A+等級的是老牌部屬院校中國石油大學和非原211高校的西南石油大學,按照江蘇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這類辦學資金豐富的高校重新打造一個石油天然氣學科的高峰學科,這很明顯比土木類、機械類和計算機科學類這些985高校群雄聚集的學科獲評A+容易太多了。從理論上這個方法應該是最簡單的,但是高校數據哥經過調研發現這件事並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
西南石油大學是新中國創建的第二所石油本科院校,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高等學校。2017年9月,入選為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目前有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和與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油氣藏地質及開發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協作天然氣水合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從學校布局上來講已經完成了石油天然氣領域所有細分行業學科的布局,且部分學科已經達到了一個較為優秀的水平(如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評估B+、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評估B)且與石油行業三大巨頭關係密切(學校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共建高校)。相對於傳統工科來說這個領域雖然比較小,但是從全世界來看這個行業發展極其專業化集中化進入門檻較高,沒有幾十年的潛心經營根本無法立足更何談去撼動一所從建校就與石油天然氣行業息息相關的高校。
高校數據哥查閱了第四輪學科評估,發現因為專業冷門、學科評估A+而進入雙一流建設工的非原211工程高校都具有這個特點。以大氣科學為例,評估為A+的高校有北京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但是接下來就是B檔的南京大學等兩所主業並不為大氣科學的高校,如果讓南京大學把經費、人員和各類企業資源投入到大氣科學讓其學科實力超過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或有希望但是根據邊際效應的話其他學科必定大幅度受損,這很明顯不划算無益於其學校發展戰略。同樣的以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評估A+進入雙一流的天津工業大學亦是如此,這三所高校應該在雙一流(一流高校、一流學科)發生本質性改變以前地位不可撼動的新晉高校。
當然他們也需注意來自於行業內部高校的競爭,畢竟東北石油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浙江理工大學這些高校也是對雙一流十分渴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