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將現"半影月食" 大部分地區可賞"帶食月落"

2020-12-01 人民網

原標題:元宵節將現「半影月食」

  天文專家介紹,元宵節當日天宇將悄然發生一次「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大部分地區在11日日出前可賞「帶食月落」。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按月亮被遮擋範圍的不同,月食分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等3種。

  天津市天文學會秘書長劉潔介紹,地球的影子分為「本影」和「半影」。月亮在圍繞地球運行中,如果進入地球的本影,這個影子會遮住投射到月面上的全部陽光,月亮會顯得很昏暗,幾乎看不見。但如果只穿過半影,這個半影只能遮住投射到月面的一部分陽光,這時我們就會看到月亮比原來灰暗一些,而不至於全部看不見,這就是半影月食。

  「與月全食和月偏食時月亮有明顯缺失不同的是,半影月食並沒有月亮被天狗吃掉的效果。發生半影月食時,肉眼看去月亮依舊是圓的,且照樣是亮的,只是其亮度稍有些暗淡。」劉潔說。

  天文預報顯示,本次半影月食從北京時間11日6時34分開始,至10時53分結束,西亞、歐洲、非洲大部以及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全程可見。「我國大部分地區在11日日出前可見『帶食月落』。」劉潔說。

  據了解,2017年天宇將上演兩次月食。與這次「半影月食」相比,8月7日晚至8日凌晨的月偏食在我國的觀測條件更為理想。我國很多地方可觀測到全過程,屆時,人們能欣賞到大半個月亮進入地球影子的美妙情景。

  今年元宵節

  月亮有點「大」

  明天就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了,在這合家團圓的喜慶日子裡,人們會吃元宵、觀彩燈和賞圓月。天文專家表示,受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影響,今年元宵節公眾賞月之時會發現月亮比平時要「大」一點。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呈橢圓狀,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並不恆定。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公裡,最近為36萬公裡左右,最遠為40萬公裡左右,由於距離不一樣,地球上人們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小之分,兩者直徑相差八分之一。

  「2月6日22時月球走到其距離地球最近點,即,月球繞地球公轉軌道距離地球最近一點。今年元宵節晚間月地距離也就較近,因而,元宵節當晚的月亮比正常所見的月亮『大』一點。」趙之珩說。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元宵月雖然有點「大」,但肉眼很難分辨,需要藉助天文儀器,因此,對於普通公眾來說,當晚的月亮並無其他特別之處。

  「由於今年元宵月恰逢『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因此,在剛剛升起的時候觀賞,還是能明顯感覺到月亮大而圓。」趙之珩提醒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月亮也越來越亮。臨近子夜時分,圓月升至天頂附近,上演「月上中天頂空照」美景。趙之珩說:「這時月亮的地平高度達到整夜最高,由於月光穿過的大氣層最薄,因此月亮看起來也格外地晶瑩剔透。」

  今年元宵節

  5年來最早「報到」

  2月11日,是農曆丁酉年元宵佳節。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元宵節為近5年來最早,比去年早11天。

  天文年曆顯示,自2012年起至今,元宵節所在陽曆日期分別為2月6日、2月24日、2月14日、3月5日、2月22日和2月11日。同樣是元宵節,為何陽曆日期時早時遲呢?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元宵節屬於我國現行農曆中的一個節日。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3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季節錯亂的現象。

  為使得農曆年和陽曆年的日期基本對應,我國採取了「19年7閏」法,每隔幾年,農曆中就會設置一個閏月。這樣,如果上一個農曆年沒有閏月,那麼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農曆有閏月,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或20天。

  按照這樣的方法來計算,元宵節陽曆日期的變化也就非常清楚了。2016年(農曆猴年)是個農曆平年,全年共355天,比公曆年少了11天,因而,2017年(農曆雞年)元宵節就要比去年提前11天。去年的元宵節在2月22日,今年自然就移到了2月11日。由於2017年(農曆雞年)是個閏年,全年共有384天,比公曆年多了19天,因此2018年的元宵節就定格在了3月2日。

  記者翻閱天文年曆發現,就本世紀而言,最早的元宵節是2月4日,如2061年;最晚的元宵節是3月5日,如2015年。

  元宵節堪稱

  中國人的「情人節」

  如果說「臘八」拉開了過年的序幕,那麼,元宵節將為春節畫上圓滿的句號。民俗專家指出,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元宵節堪稱中國人自己的「狂歡節」和「情人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十五鬧花燈」,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奔放、歡騰、火爆,也道出了元宵節與其他節日的與眾不同之處。

  在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看來,和有些傳統節日注重「合家團聚」,元宵節在此基礎上更強調「普天同慶」的全民廣泛參與氛圍。

  他指出,作為春節的最後高潮,元宵節又稱「燈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它強調萬民同樂,大家一起賞圓月、看花燈、猜燈謎、放鞭炮,展現的是一幅「火樹銀花不夜天」的風俗畫卷。

  唐宋時代,有些地區還有正月十五「迎紫姑」的習俗,《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佔眾事。」宋人孔平仲在《上元》中云:「群兒嬉戲尚未寢,更看紫姑花滿頭。」

  在古代,元宵節還是未婚男女一年中為數不多的見面機會,元宵節也緣此有了「情人節」的特徵,堪稱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

  由國慶介紹說,古時候,元宵節也不乏浪漫的情調。元宵燈會為未婚男女提供了很好的相識機會。在封建社會,禮教森嚴,未婚女性不允許外出自由活動,但是元宵節這天,這些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未婚女子有機會走出家門,也多了與心儀男子邂逅的機會。

  從中國歷代詩詞歌賦中不難看出元宵節的浪漫溫馨。如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云:「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民俗專家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元宵節作為「狂歡節」的特質在城市中逐漸淡去,原有的「情人節」等特徵也慢慢消逝,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婚姻幸福、家庭美滿的熱切期待卻沒有改變。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責編:劉佳、連品潔)

相關焦點

  • 元宵節將現「半影月食」天象 可賞「帶食月落」
    新華社天津2月9日電(記者 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元宵節當日天宇將悄然發生一次「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大部分地區在11日日出前可賞「帶食月落」。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
  • 元宵節將現「半影月食」天象 河北晴天或可賞「帶食月落」
    2月11日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元宵節,據天文專家介紹,屆時,天宇將出現一次「半影月食」天象。另據中國天氣網顯示,河北省因受槽後西北氣流控制,大部地區將出現連續的晴朗天氣,10日,張家口北部、承德北部多雲轉晴,其他地區晴間多雲,10日夜間到11日(元宵節期間),河北全省晴間多雲。
  • 11月30日,貴州大部地區或可觀看半影月食
    11月30日下午一次半影月食天象將在天宇上演,這是12月從貴州省氣象臺的預報來看,貴州大部分地區預計都可以看到帶食月出(即月亮在升起時就已經被「咬」掉了一口天文專家介紹,月食分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其中半影月食是指月亮只進入地球的半影,而不進入本影。本次半影月食包括亞洲東部、印度洋東部、大洋洲、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歐洲西部和北部、北冰洋等地區均可見。
  • 今日貴州大部地區或可觀看半影月食
    (原標題:今日貴州大部地區或可觀看半影月食) 11月30日下午,一次半影月食天象將在天宇上演
  • 11月天象預告:月中觀流星雨,月底賞半影月食
    11月天象預告:月中觀流星雨,月底賞半影月食 2020-10-29 13:30:43 參與互動   即將進入11月,獅子座流星雨將在11月17日如約灑落夜空;11月30日,半影月食將登陸天宇,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
  • 今晚「半影月食」上演 我國可看到「帶食月出」
    天文預報顯示,今天(11月30日)將有一次「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可以看到「帶食月出」。預計這次「半影月食」天象包括亞洲東部、印度洋東部、大洋洲、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等地區都可以看到「半影月食」出現時間大約從15點30分開始,食甚17點42分,19點56分結束,全程4個多小時。不過,我國只有在當晚月亮升起後才能看到「帶食月出」景觀,也就是月亮升起時就已經是「半影月食」狀態了。據預測,本次「半影月食」最大食分是0.855,只有當食分大於0.7的「半影月食」,人們肉眼才可以看見,食分在0.4到0.7之間的「半影月食」肉眼難以分辨。
  • 11月30日將發生半影月食天象 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
    資料圖天文專家介紹,一次半影月食天象將於11月30日在天宇發生,這也是12月14日日全食天象的前奏,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月食分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其中,半影月食是指月亮只進入地球的半影,而不進入本影。 天津市天文學會副秘書長許文介紹說,本次半影月食包括亞洲東部、印度洋東部、大洋洲、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歐洲西部和北部、北冰洋等地區均可見。
  • 30日將發生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
    新華社天津11月28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一次半影月食天象將於11月30日在天宇發生,這也是12月14日日全食天象的前奏,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  月食分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其中,半影月食是指月亮只進入地球的半影,而不進入本影。
  • 30日將發生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
    天文專家介紹,一次半影月食天象將於11月30日在天宇發生,這也是12月14日日全食天象的前奏,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天津市天文學會副秘書長許文介紹說,本次半影月食包括亞洲東部、印度洋東部、大洋洲、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歐洲西部和北部、北冰洋等地區均可見。
  • 11月30日將發生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
    天文專家介紹,一次半影月食天象將於11月30日在天宇發生,這也是12月14日日全食天象的前奏,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月食分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其中,半影月食是指月亮只進入地球的半影
  • 11月30日將發生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
    天文專家介紹,一次半影月食天象將於11月30日在天宇發生,這也是12月14日日全食天象的前奏,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月食分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其中,半影月食是指月亮只進入地球的半影,而不進入本影。
  • 明天(30日)將發生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
    天文專家介紹,一次半影月食天象將於11月30日在天宇發生,這也是12月14日日全食天象的前奏,屆時,如果天氣晴好,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月食分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其中,半影月食是指月亮只進入地球的半影,而不進入本影。
  • 11月30日將發生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各地可見月出帶食
    日(農曆十月十六)將發生半影月食,沙羅周期第116號,包括亞洲東部、印度洋東部、大洋洲、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大西洋(除東南部)、歐洲西部和北部、北冰洋等地區均可見。本次半影月食自北京時間15時30分半影食始、19時56分半影食終。全部過程歷經4小時又26分鐘,我國各地僅能見到月出後的部分過程。本次半影月食食甚發生於17時43分,最大半影食分為0.855。半影月食不會造成月面有缺角,系月亮移入地球的半影區,照射月面的部分太陽光為地球所遮蔽,使得月面靠近地影中心方位處變得較為陰暗。
  • 30日將有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各地可見月出帶食現象
    2020年11月30日(農曆十月十六)將發生半影月食,沙羅周期第116號,包括亞洲東部、印度洋東部、大洋洲、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大西洋(除東南部)、歐洲西部和北部、北冰洋等地區均可見。 本次半影月食自北京時間11月30日15時30分半影食始、19時56分半影食終。
  • 鼠年我國公眾可賞三次日月食
    新華社天津1月27日電(記者周潤健)農曆庚子鼠年到來,「天象劇場」佳片不斷,其中日月食這樣的「超級大片」更是引人關注。天文專家表示,這個鼠年將發生五次日月食,我國公眾可賞其中的三次。天文預報顯示,這5次日月食包括1次日環食、1次日全食、3次半影月食,發生的時間分別在6月21日、12月14日至15日晨、6月6日、7月5日、11月30日。「在這5次日月食中,我國公眾可賞6月21的日環食,6月6日和11月30日的半影月食。」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說。
  • 11月天象預告:月中觀流星雨 月底賞半影月食
    2020-10-29 13:14:54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樂琪即將進入11月,獅子座流星雨將在11月17日如約灑落夜空;11月30日,半影月食將登陸天宇,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11月,日落後,火星閃耀在東方天空,明亮的木星和土星則位於西南方天空。
  • 11月30日有半影月食天象 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
    11月30日有半影月食天象 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時間:2020-11-28 19:4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11月30日有半影月食天象 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 【期待!30日有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各地可見帶食月出】天文學家介紹,11月最後一天將發生半影月食天象。
  • 11月30日有半影月食天象 我國各地可見月出帶食現象
    原標題:11月30日有半影月食天象 我國各地可見月出帶食現象     2020年11月30日(農曆十月十六)將發生半影月食,沙羅周期第116號,包括亞洲東部、印度洋東部、大洋洲、太平洋、北美洲、南美洲、大西洋(除東南部)、歐洲西部和北部、北冰洋等地區均可見。
  • 2017年日食和月食時間一覽 雞年將現兩次日食和兩次月食
    圖表:農曆雞年將發生兩次日食和兩次月食 新華社記者 盧哲 編制2017年日食和月食時間一覽 雞年將現兩次日食和兩次月食  【農曆雞年將發生兩次日食和兩次月食】又有天象奇觀可以睇!「我國感興趣的公眾屆時可通過網際網路、電視等平臺關注『金環日食』的壯觀場景。」史志成提醒說。  日全食天象是非常難得一見的,如果一個人待在一個地方不動,平均400年左右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所以要欣賞如此壯觀的天象,多數情況下都要經過長途旅行。史志成介紹說,8月11日上演的日全食絕對是這一年最好看、最動人的天象。
  • 「紅月亮」7月28日將再現 部分地區可見「帶食月落」
    新華社天津2月1日電(記者周潤健)1月31日晚,天宇如約上演了月全食的奇妙景象,我國多地公眾都觀測到了一輪別致的「紅月亮」。天文專家表示,沒有欣賞夠或因故錯過這輪「紅月亮」的公眾不要感到遺憾,因為7月28日凌晨,我國公眾還可欣賞到一次月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