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印尼《千島日報》社長林豪抵達會場。林先生生於1933年,是本屆論壇年齡最大的嘉賓。冉文娟 攝
中新網福州9月9日電 (記者 林春茵 劉羨)「平潭再窮,我是平潭人,現在平潭很富、很美,我還是平潭人。」前來參加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印度尼西亞《千島日報》社社長林豪9日在福州如是說。
第九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10日將在福州舉辦。祖籍福建平潭的林豪1933年出生於印尼,是此次出席論壇的最年長海外華媒嘉賓。
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林豪老先生難掩回鄉喜悅之情。他特地提前兩天抵閩,到平潭小住。談及家鄉印象,他總結為:「平潭綠了」、「平潭富了」。
他上世紀60年代曾重返平潭就讀中學,對家鄉當時的貧窮漁村印象深刻。「當年的平潭風大、樹少、沙多,到處光禿禿。房子都用石頭起的,一個晚上,風吹沙子能把半個房子埋掉」。
近年來,林豪時常返鄉探親,已經邁入國際旅遊島、自貿試驗區和綜合實驗區的平潭變化之大,令老先生讚不絕口。「樹多了,小島都是綠綠的。」林豪笑稱,老家白沙鎮現在沒有「白沙」,只有「黑土」。
平潭綜合實驗區統計數據佐證了林豪的平潭印象:當地近年持續實施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實施海島生態修復工程和「五綠工程」,當地2016年完成植樹造林5.8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40%,林地綠化率為90.25%。
而在林豪眼中,平潭過去「很窮很窮」,幾乎與世隔絕,如今交通四通八達。通過海峽號和麗娜輪,平潭與臺灣本島形成一日生活圈。正開建的平潭公鐵兩用大橋是世界最長、中國內地首座跨海峽公鐵兩用大橋,日前剛完成首跨鋼梁架設。
就在林豪家鄉——平潭白青鄉白沙村,將與鄰村白勝村聯袂打造「海釣村」,投資2億元開建船釣、磯釣、岸釣、海上遊艇等高端海釣運動項目及民宿鄉村旅遊,不日將進場施工。
「平潭是海外了解當代中國的『窗口』」。林豪說,近鄉情更濃,當前印尼華文紙媒面臨轉型之困,而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促進印尼和中國文化交流的願望,成為他堅持辦報的力量源泉。他表示,計劃在《千島日報》開設專欄介紹家鄉巨變,並邀請華僑華人親往中國感受祖籍國發展。
在林豪看來,中國提出「一帶一路」構想,是國力強盛的表現,也向世界傳遞了中國和諧發展的善意。「『一帶一路』支持了沿線國家地區的基礎建設,包括印尼,中印(尼)兩國人民關係將更為密切」。(完)
【責任編輯:丁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