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很多考生家長都會傾向於讓自己的孩子報讀大學裡的醫學專業,也有不少學生會自己立志就讀醫學專業,無論是家長的興趣推動,抑或是考生們自己的興趣使然,醫學類專業都被大眾喜愛,一度被捧成了「熱門專業」。那麼,報讀醫學專業真的只是憑興趣就可以隨便挑嗎?答案是否定的,考生們至少要清楚醫學類專業的三大方向,如果隨便就報可能會踩坑!
第一個方向——基礎醫學
基礎醫學(BMS),顧名思義就是現代醫學的基礎,它是一門基礎性質的自然科學學科,研究了人體的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質、發展規律等,其他的應用醫學都需要以基礎醫學的知識理論為基準,嚴格遵循。基礎醫學囊括的知識內容繁多,從人體的起源(胚胎學)、到發展(組織學)、再到結束(人體解剖學)都參與了,不止這些,還要學習一些生物學(如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與微生物學、寄生蟲學),還有生理學、免疫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毒理學、流行病學等。簡單地說,人體從誕生到結束,生物自身與其他病理因素,都是基礎醫學的範疇。
報讀基礎醫學專業的學生們,畢業之後一般比較傾向於考研再深造,將基礎的東西學得更精細尖端,日後在基礎醫學領域裡成為教學人員或者科研人員的居多。
第二個方向——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是一個集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為一體的醫學學科,它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醫學專業,我們常見的醫院醫生便大多數是臨床醫學(不同方向)專業出來的,醫院醫生也大多稱為臨床醫生。臨床醫學專業要學習的內容,首先是基礎醫學的理論知識,然後是對人類各種不同疾病的研究(診斷、治療、預防),還要根據人類疾病的臨床現象摸索病因、鑑別發病機制等。學習的知識理論很多,臨床思維能力與實際操作也同樣備受重視,此專業的學生經常是實驗室的常駐人員。
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們一般都要參加臨床執業醫師的考試,考取到臨床執業醫師證書,才可以成為臨床醫生。畢業之後就可以去到大小醫院或者醫療機構當醫生,也可以享受國家福利政策(如「三支一扶」)端起「鐵飯碗」,前景可期。
第三個方向——預防醫學
作為醫學科學體系中的一份子,被分化出來的預防醫學專業,也越來越被人們所熟知起來。它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對病害進行預防與治理、消滅、根除工作,也有對環境的衛生研究工作。同時,預防醫學專業的研究重點也主要在「人類健康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上面,看似簡單其實深奧。此專業的學生同樣也要學習好基本的基礎醫學概論,加之一些臨床醫學知識的皮毛,再系統學習預防醫學的專業內容(從預防醫學的認知到防疫工作的技能掌握等),學的東西十分專業。
報讀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們,以業界尖端人士的建議來看,他們很需要「高瞻遠矚」的眼界,視線不應拘泥於眼前,應該擁有宏觀理念。這個專業的人才畢業之後大多會成為高端醫療中心/機構的科研人才,前途光明。
報讀醫學專業可不是僅憑興趣就可以勝任的,除了高考分數之外,還應該有一顆仁慈的愛人之心,才能去承擔救死扶傷的天職。醫學生們所謂的大好前途,也是他們埋頭吃苦、專攻術業之後應得的。希望有志報讀醫學專業的考生們深思熟慮,各方面了解之後,再堅定選擇自己可以駕馭好的志願進行填報。
我是志願資訊,專注於高考報讀,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