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探索宇宙的大膽想法

2020-07-24 天文在線

可憐,卑微的人類。

人類一直以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這種想法自古就有,儘管目前人類對太空的理解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仍然存在很多知識盲點。

第一個盲點就是,我們才發現星際物體穿越太陽系。

一個探索宇宙的大膽想法

2017年,科學家發現星際物體—奧陌陌,它對太陽系進行了短暫的訪問,然後離開太陽系進入宇宙其他空間。科學家認為它將穿越整個宇宙,進行一個永恆的旅行。

星際彗星2L/鮑裡索夫的發現。望遠鏡工程師同時也是業餘天文學家——熱納迪·鮑裡索夫在一次恆星聚集中發現了它,並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這顆星際彗星。

一個探索宇宙的大膽想法

鮑裡索夫住在烏克蘭克裡米亞天文臺附近的瑙奇尼,在那裡,他發現了C/2013 N4彗星。圖示是他的兩個望遠鏡。圖源:奧列格·布魯茲加洛夫

但很難對星際物體進行深入研究——它們來的快去的也快。特別是鮑裡索夫彗星,它以每秒32.2公裡(每秒20英裡)的速度向太陽系靠近,速度非常快。

一個探索宇宙的大膽想法

那麼,可以發射宇宙飛船追尋星際訪客嗎?

「宇宙飛船的速度必須非常快,已有的推進技術還不夠應付這種場面」

麻省理工學院航空航天系教授——理察·利納雷斯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想出了個辦法。

這個辦法就是——動態軌道彈弓。NASA已經介入他的研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創新先進概念(NIAC)已經選擇了利納雷斯的想法作為第一階段的資助對象。NIAC是為創新航天概念提供資金的機構,鼓勵有潛力的太空探索想法。

一個探索宇宙的大膽想法

NIAC在空間科學界享有盛譽。他們資助了一些研究,比如由輕型核動力驅動的深空探測器,極端環境下的樣本返回系統,由直接核聚變驅動的冥王星軌道器和著陸器,以及其他幾十個項目。

在麻省理工學院發布的一份新聞稿中,利納雷斯說,觀測宇宙空間觀測系統的星際物體存在許多基本問題亟待解決。

首先,從地球上看,它們通常很小。太陽光線需要以某種方式照亮它們,這樣我們的望遠鏡才能探測到它們。

一個探索宇宙的大膽想法

其次,是它們超快的速度。「它們的飛行速度極快,我們很難在它們遠離地球之前進行深度探測。」如何設計火箭推進技術,才能追上它們?

既然是這樣,那麼,利納雷斯的動態軌道彈弓是如何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呢?

「這將是首次獲得其他類太陽系的組成數據。」

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系的班傑明·韋斯認為這個想法是圍繞太陽帆展開的。太陽帆是一種基於恆星壓力或來自太陽的光子壓力的推進裝置。通過使用一種輕薄的反光材料來捕捉這些質子,就像帆船的帆捕捉風一樣,太空飛行器可以在太空中推進。比如行星協會的「光軌2號」宇宙飛船。但太陽帆有其局限性,它們在非常輕的宇宙飛船上非常有效。

不過,輕型太空飛行器只是利納雷斯概念的一部分。

利納瑞斯的構想是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放置一組靜止的衛星,而且它們的質量面積比非常低。即使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也有足夠的陽光來推動太陽帆太空飛行器,只要帆足夠大,太空飛行器的質量足夠小。

一個探索宇宙的大膽想法

這些衛星會一直守在原地直到發現有ISO入港,利納雷斯稱它們為靜態衛星。由於它們是靜止的,所以它們的初始狀態是零速,這是這個想法的巧妙之一。一份新聞稿表明,一旦太陽帆釋放能量,儲存的能量將利用太陽的力量,以自由落體的軌跡奔向ISO。

如果進展順利,太空飛行器就可以派出一顆納米衛星繞ISO軌道運行,並在其上放置傳感器。

主太空飛行器不需要減速,這將極大地複雜化任務。

利納雷斯說,飛行任務往往更容易,因為它們不需要放慢速度,只要飛過物體,並獲得儘可能多的圖片。跟蹤任務比較困難,因為你必須減速並與物體的速度相匹配。在星際物體周圍停留的時間越長,收集的數據就越多。所以跟蹤任務更有意義。

一個探索宇宙的大膽想法

為了最好地覆蓋太陽系周圍,麻省理工學院助理教授理察·裡納雷斯設想了一個「靜區」星座,它們相互溝通並協同工作,只有在最佳位置激活靜區才能成功飛越或與星際物體會合。星群中的其他國家可以繼續等待下一個ISO的出現。圖片來源:理察·利納雷斯,麻省理工學院。

利納雷斯並不是這個概念背後的唯一一人。還有其他三個研究團隊也參與了,包括噴氣推進實驗室的達蒙·蘭道。這個團隊花了9個月的時間來研究他們的概念。他們需要理解這是否真的可行並充實概念。

無論這個概念是否能夠實現,但研究和近距離觀測ISO的科學價值是毫無疑問的。

來自麻省理工學院地球、大氣和行星科學系的團隊成員班傑明·韋斯說,近距離研究星際物體可能會徹底改變我們對行星形成和進化的理解,進一步了解物體在太陽系之間的移動速度有多快,有多普遍,這同時也將促進生命在星際間轉移的可行性分析。

一個探索宇宙的大膽想法

光帆2號飛船展開太陽帆的插圖。光帆2號可能是最著名的太陽帆太空飛行器。圖片來源:Josh Spradling /行星協會

NIAC已經批准了進行第一階段的概念測試,利納雷斯和其團隊將有為期9個月時間去研究以確定可行性。如果進展順利,NIAC會批准項目第二階段,然後是第三階段的研究。這將給團隊更多的時間來開發這個概念。

NIAC如何選擇資助項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些想法一開始可能聽起來很荒謬,資助與否該如何抉擇。設想,NIAC會資助阿波羅登月計劃嗎?這是一個有趣的假設思維實驗。

如果可以獲得NIAC資助,那當然非常榮幸且光榮,但同時也非常困難。申請對象必須擁有一個足夠創新又有可實行意義的想法,聽起來就像科幻小說實實在在檢驗真實物理,航空航天和麻省理工學院工程系統的教授奧利維爾德如是說。利納雷斯教授和他的同事們已經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這一概念將使ISO研究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本質上平衡了我們從太陽獲得的兩種主要物質:重力和輻射。

科學家已經對奧陌陌和鮑裡索夫彗星進行了一些研究,但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

有兩名科學家發表的一篇關於奧陌陌的論文表明,奧陌陌是在其母體被潮汐碎片撕裂後被噴射出來的。

另一篇論文表明2L/鮑裡索夫彗星是在一個非常寒冷的環境中形成的,鮑裡索夫彗星所含的一氧化碳比我們太陽系的彗星多得多。

一個探索宇宙的大膽想法

哈勃望遠鏡2019年10月拍攝的2I/鮑裡索夫彗星。圖片來源:NASA、ESA和D. Jewitt (UCLA)

但這些只是對星際物體本質的可能性猜測。

我們在研究星際物體時處於劣勢,它們來的快去的也快。如果利納雷斯和他的團隊能夠開發出一種研究它們的方法,那麼我們沒有理由不去嘗試。

如果我們能利用現有的技術更好地了解這些外來物體,我們就能更多地了解其他類太陽系。

最終,我們會更多地了解宇宙,不會再覺得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


作者: universetoday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關於iOS12測距儀,網友直言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關於iOS12測距儀,網友直言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時間:2018-09-19 19:0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iOS12測距儀,網友直言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就在9月18號凌晨兩點,國內iOS12正式版推送給各個蘋果設備。
  • 今夜,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今天成交量破萬億,連續兩天高位震蕩,其實是一個積極信號,踏空的資金不斷入場。節後2周公募基金大量發行的偏股型基金就募資了680億元,提供了大量充足子彈,市場人氣越來越旺。這幾天大盤還是會在2950-3000點區間震蕩橫盤,不要想著會回調很多。今夜,匪爺再次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繼續算命,一個月內,上證指數見重見3127點!因為《A股沒有慢牛!》
  •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是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論壇或微博回復時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是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論壇或微博回復時時間:2019-07-19 10:50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是什麼梗? 這梗常用於論壇或微博回復時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是什麼意思 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原本的意思是褒義的,形容人有理想。
  • 一位科學家大膽猜測,或涉及平行宇宙!
    一位科學家大膽猜測,或涉及平行宇宙!從物理學上來講,物體有靜止和運動兩種狀態。在這茫茫的宇宙中,任何物體都在不斷變化,也就是說它們隨時隨刻都在運動。宇宙中的一切事物,有誕生就會有終結。就拿人類來說,每個人活在世上幾十年,最終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宿命。
  • 在實驗室中製造一個新宇宙的想法並非玩笑
    現在,創造宇宙這個概念似乎不再像過去那麼滑稽了,我們可以稱它為:「宇宙發生論」(cosmogenesis)世界上許多物理學家都很認真的對待這個想法,有的物理學家甚至已經大致描繪出人類如何實現這一目標的藍圖。或許當年林德論文的評審的考慮是正確的,但他們提出的問題卻是錯誤的。
  • 海賊王:關於大和的身份,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海賊王983話,一個戴面具的男人自稱是凱多兒子大和,使出了雷鳴八卦,似乎可以證實他真的是凱多兒子。凱多的部下也在一旁證明了這一點。大和戴著面具所以不清楚樣貌,但是他的身材高大,背戴著注連繩結,手上還戴著手銬鐵鏈,這些特徵都和一個已故之人——光月御田非常相似。
  • 宇宙中真的有修真文明嗎?請大膽想像,其實萬事皆有可能!
    文/貓行宇宙中真的有修真文明嗎?請大膽想像,其實萬事皆有可能!科技發展到一定高度時,就湧現出人類對於地球外部文明的無限探索,在很多科幻小說當中都能看到修真文明的存在,但是宇宙中到底存不存在修真文明呢?其實我們可以大膽的想像、猜測一下。萬事皆有可能,那麼修真文明其實也是可能在宇宙中存在的。
  • 「生肖故事」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
    於是乎,他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嗯,那就是男扮女裝色誘雲中鶴!美名其曰渴望愛情然後段譽就表示我們江湖氣息太重了,,,(什麼叫江湖氣息太重,嫌我長得醜嗎?)在經過了一堆神奇的手法之後(亞洲三大邪術?整容化妝PS?)
  • 一鍵去掉「馬賽克」的軟體火了,網友:我有個大膽的想法
    前段時間外國就有一個團隊,寫了一款軟體叫做TecoGAN,這款軟體號稱一鍵去除「馬賽克」,火得一塌糊塗,許多網友紛紛「吃螃蟹」,並表示:我有一個大膽的想法,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一、「馬賽克」是萬惡之源?首先「馬賽克」這個東西,是廣大「紳士」最討厭的東西,它阻擋了「紳士」們對這個世界的探索,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蕩然無存,許多「紳士」原本是能夠成為一個生物學家的。
  • 人類看不到宇宙邊界?科學家提出更可怕的想法:宇宙不只有一個
    但是世界萬物都是有一個程度的,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大自然,或許只是宇宙實在是大到超出了人類的想像力,而讓人誤以為沒有邊界而已。 而在宇宙之外或許還是有一個更大的宇宙,也就是說在這個更大的宇宙中,如今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就如同地球一般,只是其中非常普通的一個存在。
  • 如何引導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如何引導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從一出生開始,他的小腦袋都在想各種事情,只不過我們成人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麼,慢慢到了語言的爆發期,兩歲左右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並不是同步的,思維能力是超前於語言能力的。
  • 俄羅斯科學家提出費米悖論的解決方案:想法大膽,但令人擔憂
    在關於尋找外星人的問題上,有一個言論非常著名,那就是費米悖論。費米悖論本質上說並非是一個典型的悖論,但是依然足夠引發人們的深思:如果外星人真的存在,他們到底在哪呢?即便有科學家已經提出了矽基生命、氨基生命等超出人類理解的生命形式,但別列津的想法更加大膽,他甚至參考了一些科幻小說的想像。「它們可能是像我們一樣的有機體,也可能是反抗其創造者的叛逆人工智慧,或者像斯坦尼斯拉夫·萊姆在《索拉裡斯星》中描述的那種分散形式的星球尺寸的智能生物體。」
  • 宇宙真的無邊界嗎?科學家大膽猜測,或許存在「宇宙牆」!
    宇宙真的無邊界嗎?科學家大膽猜測,或許存在「宇宙牆」!為了走出太陽系,對宇宙有更深的了解,人類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目前終於實現飛入太空的夢想。然而宇宙廣袤無垠,其中蘊含太多的神秘,即便窮其一生,人類也很難探索清楚。
  • 第五人格:邦邦與黑白熊的聯動,讓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彈丸論破與黑白熊聯動有三個理由第一,黑白熊是反派,邦邦是屠夫,這兩個角色,長得都好像一個水桶,兩者身份相似,形狀相仿;第二,黑白熊其實是一個機器玩偶。受控於他人之手,而邦邦也是一個機器人,被老頭製造。第三,黑白熊與邦邦都和炸彈有密切關係。
  • 大膽想法!科學家猜測:人類或早已被時光機改變,只是我們不知道
    前言:大膽想法!其實這個動漫的播出可能也預示著人們已經對時光機有了最初的想法。隨著人們對這個研究的了解,人們對時光機也有了許多了成熟的想法。有人曾經產生過這樣一個想法,如果真的發明出了時光機,我們現在給未來的人們寫一封信來告訴他們,如果他們發現了這封信,請他們用時光機會到此時此刻此地來找他。
  • 「宇宙與人類」那些細思恐極的想法
    (Reddit網:「在宇宙中,我們是孤獨的」,「在宇宙中,我們不是孤獨的」,這兩個想法哪個更讓你感到害怕?)刷網時無意中看到這個話題,對於宇宙,似乎我們每個人都很感興趣或者曾經很感興趣,因為我們對於宇宙有著太多的不了解,因為無知,我們的求知慾被激發了​出來。
  • 宇宙從何而來?人類是如何探索這個終極奧秘的?
    宇宙從何而來?這是我們宇宙的終極奧秘。終極的奧秘激發新想法和新實驗。沒有人知道第一個空間、時間和物質是如何產生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自然法則從何而來?宇宙如何「知道」演化運行?為什麼自然法則產生了一個生命如此熱情的宇宙?
  • 探索宇宙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我們只是細菌?
    標題這個論點只是一個假設,因為現在科學已知的探索範圍是有限的,宇宙無窮大,浩瀚無邊際的宇宙至今仍然困擾著科學家們,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相對的,宇宙對於我們來說是大的
  • 看完《哪吒》,我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作為十級美食愛好者的缺牙,在看完電影後冒出了一個和劇情無關的大膽想法——俗話說得好,「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驢肉好吃我知道,那……龍肉嘞?  ▲「蟠龍菜」的家常版   關於「蟠龍菜」的誕生,還有一個傳說——   明正德皇帝去世後,因為無子便由興獻王之子朱厚熜繼位。
  • 印度曾經有個大膽的想法,後來熄滅了
    印度曾經有個大膽的想法,後來熄滅了。印度的很多問題在建國的時候就埋下了,印度在歷史上長期是作為一個地理名詞出現的,它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緬甸。印度的歷史基本上是一部被殖民史,面對侵略者基本上是誰來我就跪的過程。什麼樣的土壤就孕育什麼樣的領袖,印度的開國領袖是聖雄甘地,他帶領國大黨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趕走了英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