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浙江2020年高考普通一段平行投檔線出爐。今年總體有哪些變化?清華北大等名校在浙江的錄取名次如何?自主招生等特殊類招生合併成「強基計劃」後,高分考生的錄取有何走向?此外,有些省內重點高校的部分專業一段沒招滿,哪些二段生有機會去嘗試?學校還有二段剩餘計劃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各高校相關老師的分析。 百名以外進北大
以前很少
浙大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唐曉武教授認為,專業選考科目總體由「或」轉變為「並」以及「僅」,自主招生等特殊類招生合併成「強基計劃後」,呈現以下變化:
1、以前選考是「或」的專業、大類改成「並」以後,位次下降。2019年為「物或化或生」(三門只要有一門即滿足)浙大醫藥類,2020年改為「化並生」(兩門都要有)後,位次下降。「僅」主要指「單物」,原「物或化」的浙大工科試驗班(能源、化工與高分子)改為「單物」後,位次有一定幅度下降。這也說明了,物理和化學的含金量很高。
2、2、北清名次總體略有下降。這可能與面上招生數增加有關。北大今年有招(浙江排名)100名外的,以前很少有的,清華也略有下降。以前的「自主招生」是全國盤子,贏者通吃,浙江考生優秀就能多進北清。而「強基計劃」是分省確定名額。「強基計劃」取代兩校的「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後,或許出於儘可能維持招生人數穩定的考慮,增加了今年兩校的面上招生計劃數,浙江學子應該感謝北大、清華。但我個人認為,「強基計劃」更應全國盤,勇者勝。另外,浙江省是競賽第一大省,2020年獲北清兩校保送資格為37名,而第二多的省份是27名,第三則是17名。
3、只要招生數增加的,位次就會下降;招生數很少,可能被低分撿漏。
已經轉公的獨立學院
招生利好
杭州電子工業大學中國科教評價研究院張裕晨老師說,對於今年的二段生來說,選考物理的學生(物選生)和沒有選考物理的學生,可能分數線差距會較大。大家很關注最終本科線劃在哪裡,而今年的本科線理論上應該有兩條:對物選生來說這條本科線會相對較低,非物選生則要高出不少,兩者相差可能多達15~20分。
這說明,在教育部的改革措施下,選考物理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今年許多省重點高校的部分專業一段沒招滿,那些分數比較高的二段物選生也有不少機會。
張裕晨認為,二段生中的低分段學生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不必盲目保本科。「如果是為了衝本科而本科,放棄自己擅長的理想專業,而選擇去較偏遠地區上一個民辦本科,其實並不可取。還是應該按照自己的求學和職業規劃來理性選擇高校。」低分段學生如為了保本科,選的專業相對很冷門,就業前景不樂觀。「有學生花很多錢上一個民辦本科,發現學校的辦學、學風都不行,後來再轉回浙江讀專科。」
另外,根據教育部今年5月發布的文件,2020年底,全國各獨立學院全部制定轉設工作方案。轉設路徑為:轉為民辦、轉為公辦、終止辦學。對於已經轉公的獨立學院,例如浙大城市學院、浙江大學寧波理工學院,以及已經在教育廳公示申報轉公的嘉興學院南湖學院等院校,招生上會存在很大的利好。而對於即將停辦,或無法確定其轉設路徑的獨立學院,選擇的時候可能需要更加謹慎一些了。
工學收入最高
浙大連續三年新增工科專業
觀察近三年高校新增專業,大數據技術、人工智慧成高校「新寵」。2019年,浙江大學新增機器人工程和人工智慧專業。人工智慧專業學生納入新設立的竺可楨學院圖靈班。
浙江大學已連續三年新增了工科專業,包含熱門的大數據技術與人工智慧在內,共有10個新增的工科專業。
另一方面,高分考生的選擇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一變化。浙江高考普通類一段專業投檔線TOP10中,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投檔分數連續兩年位列前十。
一個專業的就業率越高、薪水越高,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就讀。根據麥可思《2020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工學畢業生的收入最高。(記者 王湛 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