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亂》:我花了兩天整理孩子的樂高,才發現環境並非越整潔越好

2020-12-06 福林媽咪

文丨福林媽咪

這段時間兒子不能出門,精力無處釋放,每天都把家裡的玩具倒騰一遍,家裡的客廳都無處下腳,收拾的時候也是胡亂一裝,不分什麼類別新舊。前兩天我把孩子的樂高小零件都整理了一邊,結果過了一天孩子就又弄亂了,讓我是又生氣,又沒脾氣。

正巧我聽了一本書叫做《混亂》,讓我一下改變了思路。

整理花費的時間太多,還不如用這些時間來做更有意義的事。

很多寶媽都喜歡整理,衣櫃、鞋櫃、書櫃,孩子的玩具櫃,每過一段時間就要打理一次。但是孩子仿佛天生就是秩序的破壞者,你前腳收拾,他們後腳就可以弄亂。要想保持家裡整潔,就要花費更多的精力來收拾孩子的亂攤子,於是在整理家務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數不勝數。

還有很多人掏錢學習關於如何整理的課程,家裡有很多用來收納的箱子盒子,但是再換下衣服還是放在床上,再拿乾淨衣服還是會把柜子弄亂。

很多人在工作中也常常花費大量的時間來歸檔分類自己的文件,為了分的好看分的詳細,還準備各種標籤、便籤,防止很多文件夾。但有研究者表示,最好的整理和歸納方式,就是把文件或資料都放在一摞,這樣你會用腦子來記憶文件在什麼位置,每次找資料的過程也是你對這一摞東西重新回顧的過程。

而且他們都是按照時間順序來放的,使用次數最多的、最重要的文件,經過多次拿取,就會放在考上的位置。所以說,混亂未必無序,整齊未必有用,人腦子裡的秩序和心裡的秩序,才是更符合人行為動作的地圖。

孩子的書本書桌同樣如是。

很多孩子其實書桌特別乾淨,每次寫作業都要把鉛筆、橡皮都擺好,鉛筆削的特別仔細,但是做這些似乎就花費了他很大的精力和激情,真到寫作業的時候,反而開始注意力下降了。

經典電視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去自習室學習,每次都是信心滿滿,但她的決心只能支撐她把桌面收拾乾淨,把書擺整齊,把鉛筆盒收拾利落,然後一看書就開始犯困。

所以說,與其花很多時間在整理上,整理不產生價值,還不如多花時間在正事上。

其次,混亂更能孩子的激發創造力。

混亂並不是髒亂差,而是允許一部分東西不安規定的形式而存在,是秩序下的無序,是規則中的自由。

就拿孩子的玩具來說,玩具是孩子的工具,是為更多可能而生,而不是為了整齊的排列而生。如果我們在孩子每次玩兒遊戲的時候過分強調,不能弄亂剛收拾好的玩具架,每次只能拿一個玩兒,玩兒完了必須放回原位去再拿下一個,那孩子還有玩兒的樂趣嗎,更別說用不同的玩具碰撞出不同的火花了。

創意的來源很多時候都是和無序、偶然相關的,環境越整潔,孩子月不敢亂動,偶然性出現的可能性就越小,創意的迸發就越少,樂趣也就越少,久而久之,孩子就被整齊規矩地「太死了」,失去了創新的能力。

很多看過《達文西傳》的人,都會感嘆達文西是個天才和全才,因為他研究的東西太多了,他不僅是一個畫家,還醉心於醫學人體解剖學,發明家、生物學家、地理學家、建築工程師和軍師工程師,他的圖紙手稿,在後世的人看來都驚嘆不可思議。正是這樣一個涉獵廣泛的人,才能畫出神秘的蒙娜麗莎,成就自己傳奇的一生。

喜歡的東西太多,可能有有太多的苦惱,看似混亂,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只有多接觸各個門類的知識,才能觸類旁通,才能讓自己的思想進行碰撞,得出新的靈感。而孩子們處於好奇心旺盛的時期,保護他對萬事萬物的好奇,非常重要,因為現在太多孩子因為規矩和壓力放棄了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秩序和混亂,如何統一

事實證明,一個住人的房間總會越來越複雜,總是會傾向於混亂。生活中充滿不確定性,我們想要抓住一些東西,實現一部分掌控感,這是正常的,所有很多人就是喜歡收納、整理的這個過程,會讓他寧靜下來。

所以說,混亂與秩序,正是我們需要平衡的兩個方向。

對於孩子來說,一定程度的混亂是有好處的,有研究表明,「桌面亂糟糟的人,比桌面整潔的人的創造力,平均要高出50%。」但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有幾個和秩序相關的敏感期,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影響孩子秩序的建立,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3-4歲執拗敏感期

這個時期孩子的執拗敏感期,往往就和秩序感有關,孩子會喜歡把自己IDE東西排成一排,做一件事的先後順序得按照他想的來,而他對秩序的追求常常到難以理解的地步,表現為執拗、任性。

3.5-4.5追求完美敏感期

在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孩子就像一個傳說中的處女座,看到的東西必須完美的,不能有瑕疵,哪怕吃個雞蛋也要樣子好看,進而發展到對規則的嚴格遵守,垃圾必須扔到垃圾桶,不僅自己要遵守,爸爸媽媽也要遵守,這也是對孩子內心世界對秩序的追求。

追求秩序,能帶給孩子安全感,歸屬感,時空感、格局感,幫助孩子建立規則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在這個期間,混亂是孩子不能允許的,我們要做的是順應孩子的要求,滿足孩子的有序願望。

在這兩個階段內,孩子成長的主題應該是秩序。

那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很簡單,從寶寶1歲多開始,就可以在家裡為孩子開闢出一個創造空間,牆上貼壁紙,外圍可以放圍欄,地上放方便清洗的地毯,混亂只可以發生在這個空間內,平時可以兼顧孩子的創造力與收拾家務的精力,即使到了孩子的秩序敏感期,這樣一條規則也可以滿足孩子的秩序感,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中滿足他對秩序和混亂的要求。

而父母也不需要刻意引導,順應孩子的需求,不去橫加幹涉,就是對孩子發展規律的尊重。

樊登說:「這個世界是一個不斷熵增的世界,混亂才是我們生活的長期主題,如果我們不能接受混亂,並且讓混亂為我所用,讓混亂成為我們人生進步的動力的話,你就天天在跟你自己的人生作戰。」

所謂熵增,指的是在孤立系中 , 熵增總是大於或等於零,簡單說就是,在一個環境中,熵是不斷增加的,也就是這個環境會變得越來越複雜和混亂,這是和質量守恆定律同等地位的客觀世界的原理。

所以說,雖然我們希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安排孩子,安排生活,但是世界不會按照我們的計劃來走,混亂是常態,想要控制混亂是本能,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讓他學會平衡混亂和秩序,就是我們能給孩子立下的一根錨。

相關焦點

  • 孩子房間亂糟糟?只要打造有秩序的外部環境,輕鬆教孩子收納整理
    你想,一件事,我們做得越好,成功的體驗就越多,就越喜歡去做;而越喜歡做的事情,就越有豐富的經驗,能力就會變得越強。那孩子的能力和意願最開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呢?在螞小蟻的《教孩子學整理》中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孩子的能力和意願是在對他們友好的環境中逐步建立起來的。
  • 用樂高還原出《Minecraft我的世界》場景
    但忽然想到如果母親能從小就給我買樂高,就像買輔導書試卷那樣瘋狂的買,然後逼著我馬上拼出來,並在我拼不完的時候給予幫助,想必會是極好的。或者是這樣的父親。好吧,醒醒。但這裡就有位這樣的「別人家的母親」。母親Kristie Evans和兒子Caden。這位美國母親和六歲的兒子一起拼搭起來的《我的世界》,還原度頗高。
  • 樂高簡單機械的齒輪部分怎麼玩?
    內容取自樂高官方簡單機械套裝原理模型,教學材料。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要想做出酷炫炸天的機器人還得先把基礎原理學會。許多家長問我,樂高學校的教學材料為什麼和外面買的那些玩具不一樣,這可不就是廢話嗎?樂高的教學材料是科技件,用來搭建機器人,可非玩具樂高可比,只能搭個模型房子,不然學啥子科學知識呢!
  • 磁力玩具好還是樂高好?磁力片和樂高積木的區別
    【中外玩具網】樂高是全世界最著名的積木玩具品牌,玩具大品牌,幾乎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套樂高積木,但是並不是每個年齡層都適合!而近來磁力片玩具也名聲大噪,深受小孩子喜歡,那麼磁力片與樂高玩具有什麼區別?磁力片和樂高積木哪個更好呢?  下面來看看媽媽林小姐的經驗分享對比,到底是樂高玩具好還是磁力玩具好?
  • 樂高、積木、磁力片……1 歲後孩子最值得買的構建類玩具,你選對了...
    構建玩具成員那麼多,積木、樂高、雪花片、磁力片……琳琅滿目,怎麼買才不踩坑,怎麼玩才最物超所值?今天的文章來自丁媽說育兒(ID:dingmashuoyuer),丁香媽媽旗下專注孩子教育問題的平臺。看過之後,也許你就學會了如何在眾多建構類玩具中選中最值得的,讓孩子樂趣更多,家長冤枉錢花得更少。
  • 孩子說話混亂沒邏輯?「MECE原則」,讓孩子從此說話「有條理」
    昨天晚上我從學校接孩子放學回家之後,因為知道了當天孩子的班級裡舉辦了一場小型的活動,因此我便向孩子詢問了一下今天在學校裡參加活動的細節和相關的活動流程,想要以此多加的感受和關注孩子的在校生活。孩子本來還是比較猶豫的,但是在我的鼓勵下,依舊鼓起勇氣開始跟我講述了起來。
  • 樂高:如何進行可持續創新?
    2.創新在挑戰中前行如果說樂高此前的轉型很大程度上都源自內在的驅動力,那麼,到了20世紀末期,面對來自數碼時代的挑戰,樂高的轉型則更多地帶有了外部環境逼迫的味道。而這種由技術環境所裹挾的市場變化,恰恰是當前所有企業都需要面臨的問題,這也恰恰是樂高創新的示範意義。
  • 【樂高創意百變】樂高創意百變系列玩具系列熱賣產品
    樂高拼砌玩具曾經伴隨無數多孩子的成長,在孩子和家長的心目中,樂高代表的是快樂,是無限的想像,是創意的未來。    1949年,樂高開始生產用塑料磚塊進行拼砌的玩具,從此奠定今天樂高玩具的基本形式,但真正的玩具革命,直到1955年才發生。
  • 家裡這三個地方越亂,說明孩子大腦發育越好,別跟著瞎勤快!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可以看出來,我們的孩子到底是不是聰明孩子?爸媽們如何能判斷自家孩子聰明過人呢?經過專家的研究發現,家裡這幾個地方越雜亂,孩子可能越聰明。具體分為三個位置,媽媽們可以仔細觀察。這三個地方越亂,說明孩子大腦發育越好哦!
  • 編程和樂高機器人啥關係、編程啟蒙怎麼做……| 逃媽說編程(下)
    其實本來寫完上篇後我腦袋裡對下篇的框架已經有了大概的構思。但後來從文章的留言,讀者微信群裡的討論,以及大家私下給平臺小助手、給我發的微信留言中發現,「咦,原來大家最關心的問題跟我之前的設想還是有點兒出入哦~」。於是我稍微做了些調整,以回答幾類典型問題的形式,爭取把大家最想知道的,和我最想說的,揉在一起。
  • 這孩子是不是多話無意義?家長學習「大腦整理術」來提高孩子的表
    文軒媽媽(文章原件,版權歸我所有,歡迎分享)介紹相信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中,會發現孩子的表達能力似乎有所欠缺,明明有些很簡單的問題,但到了孩子的嘴裡,就變成了一個複雜而難以理解的問題。小張發現曦曦在表達事物時總是充滿熱情,但自己的表達能力和這種熱情卻都不是成正比。這孩子總喜歡說些沒用的理論,一開口就很難停下來,這孩子缺乏表達自己的能力,他所說的內容與下列詞語不符,小張幾次想攔住孩子,卻不忍心打斷孩子的熱情。
  • 樂高簡單機械的槓桿部分怎麼玩?
    具體原理明白了,我們在教小朋友的過程當中,或者在家裡帶著孩子玩的時候,肯定不能給孩子這麼幹巴巴的原理。而樂高的教育理念就好在這裡,興趣為本,以孩子為中心。具體實施就是「4C」辦法:聯繫(connect)、建構(construct)、反思(contemplate)、延續(continue)。
  • 僅179元團100張搭建卡+110塊大顆粒樂高,課外班一年的錢都省下了!
    尤其在孩子成長的早期,家庭中持續、頻繁的陪伴、啟發,才是他們創意源源不斷的來源。如果你有一套教案卡片,加上十足的耐心就能解決,省下的一萬多塊,可以帶孩子來趟帥帥的出國遊啦。你要問我樂高班到底值得上不?坦率的說,選擇樂高班,不是因為偷懶,看重的是集體的合作氛圍(有很多作品需要孩子們共同完成),其次才是它的科學體系。
  • 樂高人偶頭上為什麼會有個洞?
    樂高作為玩具界的王者,88年間給全世界的小朋友和大孩子帶來無盡的歡樂。當然這其中也伴隨著些許痛苦,包括無意間踩到一塊樂高,或者用牙齒分離兩塊積木的鑽心之疼。Halls意識到樂高積木小孔的重要性,並由此告誡各位父母注意監護孩子的遊戲。
  • 突然發現我不是在整理東西,而是在整理青春
    在整理東西的時候發現了我一個儲物箱,裡面裝的全部都是中學時的東西,自從中學畢業後就再也沒有打開過,今天我打開了這個箱子……年少時,不要遇見太驚豔的人,誤終生隨手翻開一個小本,裡面記錄著我當時收集的一些語錄
  • 這些超讚動畫片幫你整理好了!孩子看了自動學英文~
    許多媽媽關心孩子英語啟蒙,又覺得很難。我的懶法子是這樣:果果3歲前以看繪本為主,3歲以後允許看視頻了,每天會讓她看一會兒英文原聲動畫。我並不鼓勵讓孩子看動畫片。但完全不看是不現實的,既然看了就利用起來,一方面控制好時長,一方面給孩子提供好的資源,把看動畫轉變成「玩著學」。果果現在已經養成更喜歡聽英文的習慣。有時碰到小豬佩奇中文版,還會來找我:」媽媽!
  • 識別傳感器誤區:靈敏度並非越高越好
    識別傳感器誤區:靈敏度並非越高越好 2012-08-30 11:28:50 來源:CPS中安網 責任編輯: liuys 收藏本文
  • 易招:空氣淨化器數值並非越高越好
    首先,CADR值並非「越高越好」,取決於使用空間。技術人員告訴記者,CCM值才是代表機器的淨化能力,因此單看CADR值沒有用,要綜合多個參數來考量。   其次,並非「大而全」的產品就好。消費者在購買前,最好先了解室內的主要汙染物是什麼。
  • 走進明星家的衣櫥整理師,究竟看到了什麼?
    「我今天必須要穿它」,執念湧上來。半個小時之後,消失的衣物被找到,在一片雜亂無章裡,它被團成一團。周軼把它展開,發現上面滿是褶皺,還帶著吃飯濺上的油汙。她不能讓孩子出生在混亂當中,也需要重新面對和家人的關係。那正是2018年春節前幾天,整理師們已陸續回家,邵帥人手緊張,想要推到年後,但最終被「走投無路」的肖靜挽留,「我實在受不了了,你一定要幫幫我。」
  • 別小看這個概念,它是孩子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基礎,很容易出錯
    已經購買課程的小夥伴,可以私信我領取配套的電子版素材。下面開始今天的內容。分類這個概念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整理資料文件,收納家裡的衣服雜物,甚至連扔個垃圾都要先分類。但對孩子來說,分類意味著什麼呢?蒙臺梭利曾指出,「分類遊戲雖然很簡單,卻是孩子了解分類思想的啟蒙活動,將成為後續認識數、發現數的特徵、認識圖形的特徵,以及對數據進行初步整理和分析的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