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文翰
水銀溫度計,這是很多市民家裡的常備品了,而同樣用水銀製作的含汞血壓計不少家庭也有配備。10月31日,記者從重慶市藥監局了解到,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面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品。含汞的水銀溫度計和血壓計將成為歷史。
水銀溫度計價格低、測溫準為何被禁?
據悉,國家藥監局綜合司發布了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履行《關於汞的水俁公約》有關事項的通知。根據原環境保護部會同相關部委2017年發布的第38號公告,《關於汞的水俁公約》自2017年8月16日起對我國生效,其中明確:自2026年1月1日起,禁止生產含汞體溫計和含汞血壓計。
市藥監局相關人士介紹,水銀溫度計作為傳統的溫度計其自身有著體積小、測溫準和價格便宜的優勢,對於有此需求的市民而言,通常只需花費幾元錢就可以買到。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常態防控的背景下,許多單位都使用的體溫檢測儀屬於非接觸式,檢測時間非常短,結果也較為準確。但一般而言,接觸式體溫計準確程度要高於非接觸式,在接觸式的體溫計中,接觸時間長的準確度又高於接觸時間短的。
「很多市民應該都有印象,使用水銀溫度計的『標準姿勢』是先把溫度計甩一下,讓刻度到35度以下,但過程中就可能被磕碰損壞,這種情況更見於家庭。」我市一位醫護工作者王女士向記者坦言,她就曾經在家中給發燒的兒子測體溫時甩碎過溫度計,幸運的是,她知道水銀有毒性,進行了及時處理。
「不少人覺得在水銀溫度計破損後,可以用棉球蘸進行處理,但其實棉球的吸附效果並不好,可以採取多摺疊一些餐巾紙吸附或用不乾膠帶。」王女士介紹,水銀體溫計一般用於口腔測溫和腋下測溫,但出於可能咬破水銀的安全考慮,建議市民測溫時使用腋下測溫。
水銀溫度計損壞後究竟有多大危害?據公開資料顯示,一支水銀溫度計含汞在1克左右,被打破後可以讓一間15平米的房間空氣內汞濃度達到22.2毫克/立方米,而人在汞濃度為1.2毫克/立方米的環境中就可能引起汞中毒,可見其危害。而短時間內接觸高濃度的汞,會引起急性汞中毒,會在數小時內出現口腔炎、急性氣管炎、支氣管炎、肺炎、肺水腫等呼吸系統損害。
除對人體有危害,汞及其化合物的生產、使用、排放會造成環境汙染,嚴重時引起人類和哺乳類動物神經、免疫、生殖系統的機能紊亂,尤其對胎兒和孕婦有較大影響。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汞和無機汞化合物在3類致癌物清單中。2019年7月23日,汞及汞化合物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汙染物名錄(第一批)。而在全世界,多個國家已經陸續禁用含汞的醫療器械。
日常生活中,我們應用什麼測溫?
市藥監局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市面上銷售的體溫計主要有三種: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紅外線體溫計。水銀體溫計和電子體溫計更便於市民日常使用,而紅外線體溫計適用於群體測溫。建議市民出於安全考慮可選擇購買電子體溫計。
一般而言,人體由於代謝情況,在早晨、凌晨體溫略低,下午時略高,這屬於正常現象。使用不同類型的體溫計測量同一個人的體溫,也可能存在一定偏差,但對於提示有發熱情況的市民來說,首先建議自身多次測量,如果溫度確認偏高,建議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治療。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