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著名天體物理學家瓦西裡和曉巴科夫曾在《共青團真理報》上撰文指出:「月球可能是外星人的宇航站或巨型飛船。月球是空心的,在它的表層下存在一個極為先進的文明世界。」
這一膽大而又離奇的假說發表後,引起了科學界的震驚,人們很快聯想到在「阿波羅」探月過程中曾發生過的一件事:當時兩名太空人回到指令艙後,登月艙突然失控墜毀在月球表面,設置在離墜落點72公裡處的地震記錄儀,記錄到了持續15分鐘的震蕩聲,這種聲音猶如一隻大鐘和大鑼鼓所發出的聲響。
而在「阿波羅12號」探月時,碰撞月球所發出的回聲還持續了4小時。
如果月球是實心的,這種聲音只能持續一分鐘左右。
另外科學家在月球上還發現了有類似地震那樣的月震,月震的震級很弱,最大的月震也只相當於地震的一、二級,但震動持續時間卻很長。
月球密度試驗也證明月球是空的。
在1976年出版的《阿波羅的宇宙旅行》一書中,美國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萊波特。理查。路易士寫道,阿波羅11號、12號太空人帶回的月面巖石標本的密度比地球巖石的密度要高得多,月球巖石的密度為3.2至3.4克/立方釐米,地球巖石密度為2.7至2.8克/立方釐米。
然而,月球的平均密度是3.33克/立方釐米,地球密度是5.5克/立方釐米,幾乎相差一半。
哈洛德。尤裡博士等科學家認為這是由於月球「重心」空虛所致。
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月球權威爾金斯博士在《我們的月球》一書中甚至估計,月球中有體積約1,400萬立方英裡的空洞。
人類雖然已6次登上月球,而沒有發現什麼「月亮人」, 但從美宇航局在登月前公布的科學家多年記錄的597起月球怪異現象,如突然發光、磁場變異、奇怪陰影、不明飛行物活動、幾何圖形的出現與消失等和太空人登月後的親眼所見月球仍有許多撲朔迷離的現象沒有揭開。
1。發現月球金字塔。
美國人於1966年11月20日發射的「月球軌道環行器」2號,在月球表面上發現了一些像金字塔的建築物,也有點像華盛頓紀念碑。
它們的建築角度明顯運用了幾何學原理。排列方式與埃及三座大金字塔頂點的排列方式完全一樣。
2。月球曾經人工改造。
從「阿波羅」太空人拍攝的一些月面環形山的照片發現,環形山上分明留有人工改造過的痕跡。
例如,在戈克萊紐環形山的內部, 可以看出有一個直角,每個邊長為25公裡,在地面及環壁上,還有明顯的整修痕跡。
更為獨特的是另一座環形山,它們邊緣平滑,過於完整,環內呈幾何圖形,有仿佛是劃出來的平分線, 在圓周的幾何中心部位,有牆壁及其投影。
該山外側有一傾斜的坡面,其形狀有如完整的正方形,在正方形內有一個十字,把正方形等分成對稱的各部分。
3。月背發現飛碟基地和城市。
1968年12月25日,當「阿波羅8號」飛船載著指令長弗拉克 · 鮑曼及兩名助手進入月球背面用肉眼探察時,曾發現飛碟降落而拍過照片。
後因「保密」,長期沒有透露。直至八十年代,由於疏忽才公之於眾。
照片是在月球背面離地表100公裡處用望遠鏡頭拍攝的。 從照片上可以清楚地看出:一個巨大的飛碟正在向左下方的月面降落,飛碟的舷窗清晰可見(西方一些科學家聲稱, 近幾年來飛碟從月球背面飛出有十多次)。
在飛碟行將著陸的月面上, 有酷似起重機般高高豎起的吊臂,吊臂下矗立著一排紡錘形物體,高度一致,等距排列,類似機場跑道兩旁的標誌塔。
有一座長約3公裡、高約1500米的「橋」,有2處像旗子樣的東西和一處像人物塑像似的東西,有三根巨大的平行管道通向火山口, 地面上還矗立著許多圓的或是方的形狀奇特的建築物。
這一照片的公布,不僅證明月球背面確有飛碟起降基地,而且也證實月球背面建有城市。
完全印證了瑞典科學雜誌報導的蘇聯早在1964年發射的「月球」9號宇宙飛船就已在月球背面拍攝到「一個飛碟基地和由形狀奇特的高大建築物組成的城市」的真實可靠。
一位名叫伊凡 · 桑託森的蘇聯科學家認為:「照片中一些類似機場跑道標誌塔的建築物是引導宇宙飛船起降或將外星飛船引向月球內部的標誌。」蘇聯某雜誌編輯維裡斯博士說:「蘇聯政府之所以決定不發表這一驚人的發現,是為了不想把自己掌握的情報讓別國知道。」
4。月面發現新鮮人類赤腳印。
據香港某媒體透露: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著陸月球時,太空人在月球的表面共發現了23個人類赤腳印,於是用照相機拍攝下來。
在過去的27年中,美國當局對此一直保密。
直至最近,在一批飛碟研究人員的要求下才公開了這一秘密。
美國天體物理學家康姆龐對美國新聞媒體說:「顯然,在月球上發現人類的赤腳印是令人吃驚的,說明有人在美國之前已登上月球,而且不穿太空衣」。康姆龐還說:「據登上月球的太空人稱:這些腳印無可置疑是屬於人類的,而且留下的時間不久。」
而常識告訴我們,地球人是不可能赤著腳登上月球的,也不可能不靠運載工具而自行飛月球,而美國「阿波羅」11號首次登月太空人始終穿著太空衣和登月靴,那麼留下這些腳印的只能是地球以外的「人」了。
5。月球有一個讓所有人都感受奇怪的地方,那就是月球上的碰擊坑都不深。不論直徑有多大,它的深度都是差不多的。
即使是月球上最大的碰擊坑也很淺。
月球上最深的坑也就6.4公裡,而它的直徑卻有300公裡。
要碰擊出這麼的坑,碰擊天體起碼要有300公裡的巨細。
保存估算,一個直徑10公裡的小天體,質量就有萬億噸,就足以把月球外表砸出超越10公裡深的坑。
而直徑300公裡的天體,在月球上卻只砸出了幾公裡的深度,這讓人感受,在月球下面,有著極為鞏固的,難以被破開的東西。
月球上直徑超越300公裡的大坑有很多,而很多大坑的坑底,竟然是出現向上興起的圓弧狀。這太違反碰擊規律了。
任何東西碰擊也不會撞出一個興起的圓孤坑底。
除非那裡有極堅固的硬殼,碰擊不能擊穿硬殼,但卻把硬殼外表的砂石振飛了了,露出了硬殼興起的外表。
而大坑坑底興起的孤度,恰好與月球的外表這個硬殼相吻合。
6。月球比地球古老。
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標本,經分析發現其中99%的年齡要比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巖石更加年長。
阿姆斯特朗在寂靜海降落後撿起的第一塊巖石的年齡是36億歲。
其他一些巖石的年齡為43億歲、46億歲和45億歲———它幾乎和地球及太陽系本身的年齡一樣大,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是37億歲。
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年齡為53億歲的月球巖石。更令人不解的是,這些古老的巖石都採自科學家認為是月球上最年輕的區域。
根據這些證據,有些科學家提出,月球在地球形成之前很久很久便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