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賽裡木湖,被人們稱為是「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賽裡木湖位於新疆地區的天山山脈,為什麼大西洋與新疆地區相距那麼遙遠的距離,卻會有著如此緊密的聯繫呢?原來是地球複雜的氣候系統,通過水汽的輸送將其連接在一起。
說起賽裡木湖,想必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如果你去問一個新疆本地的居民,那麼他一定會對此娓娓道來。新疆人喜歡將賽裡木湖稱為「淨海」,因為這是它的古稱。賽裡木湖是一個國家級的風景名勝區,處於新疆博爾塔拉州博樂市境內,被天山山脈懷抱其中。隔壁就是著名的伊犁市霍城縣,同樣是一個風景秀麗的自然景區。現在已經被批准掛牌省級的旅遊景區,同時正在準備衝擊第五批的國家級旅遊景區名單。在地圖上看,賽裡木湖就像是一塊藍色的寶玉一般鑲嵌在周圍的翡翠之地,非常地迷人。
賽裡木湖還有一個十分動人的名字,那就是「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這是因為賽裡木湖獨特的氣候條件帶來的。賽裡木湖大西洋同處於一片溫帶西風帶上,所以大西洋上方的水汽就會受到溫帶西風帶的影響,向東行進。整個中亞大陸以及歐洲大陸都沒有能夠橫向阻隔的山脈高峰,所以攜帶著大量大西洋水汽的雲團隨風運動到了新疆的西部。而天山山脈就像是兩道引路的屏障一般,將這團大量的水汽引入伊犁盆地。通過降雨或者降雪的形式,最終流入了賽裡木湖。所以伊犁也是新疆地區難得一遇的綠地。
除了溫帶西風帶的作用之外,還有北大西洋的暖流也充當了一把幫手。由於墨西哥特殊的地理條件,北大西洋的暖流正是源自於此。北大西洋的暖流會隨著大西洋向北冰洋運動,從赤道開始,一路向北。本來大西洋的暖空氣已經足夠溼潤了,加上這股北大西洋的暖流的共同作用,整個溫帶西風帶的地區就像是裝上了一臺空氣加溼器一樣,到處充滿了溫潤的空氣。而且北大西洋暖流還帶來了大量的熱量。這樣一來,伊犁地區的植被蘊含豐富的水汽,地下水也會因此而流向賽裡木湖,成為了伊犁地區的一顆明珠。
伊犁地區的氣候條件真的十分優越,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在清朝時期在新疆設立州府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伊犁。天山山脈在將水汽送進伊犁的時候,這股暖空氣經過長途跋涉,攜帶的水汽以及熱量已經精疲力竭。此時的天山山脈將這股暖空氣直接抬高遇冷,變成大量的雨水流入賽裡木湖。這股暖流經過遇冷液化之後,實力已經大大地削弱。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僅僅是一山之隔,天山山脈背對伊犁的另外一邊則是一副新的景象,氣候十分地乾旱。可以說,將賽裡木湖稱之為「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是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了。
賽裡木湖是一種「地塹湖」,最早形成於喜馬拉雅山邁的運動時期,位於七千萬年前。賽裡木湖的海拔約為兩千米,南北延伸二十五公裡,東西長達三十公裡。賽裡木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非常地深,它的蓄水量高達兩百億立方米,相當於太湖的五倍,但是面積只有太湖的五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