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 2018-04-19 09:29:49
PLC的數字量輸入接口並不複雜,我們都知道PLC為了提高抗幹擾能力,輸入接口都採用光電耦合器來隔離輸入信號與內部處理電路的傳輸。因此,輸入端的信號只是驅動光電耦合器的內部LED導通,被光電耦合器的光電管接收,即可使外部輸入信號可靠傳輸。
目前PLC數字量輸入埠一般分單端共點與雙端輸入,各廠商的單端共點(Com)的接口有光電耦合器正極共點與負極共點之分,日系PLC通常採用正極共點,歐系PLC習慣採用負極共點;日系PLC供應歐洲市場也按歐洲習慣採用負極共點;為了能靈活使用又發展了單端共點(S/S)可選型,根據需要單端共點可以接負極也可以接正極。
由於這些區別,用戶在選配外部傳感器時接法上需要一定的區分與了解才能正確使用傳感器與PLC為後期的編程工作和系統穩定奠定基礎。
接近開關是一種無需與運動部件進行機械直接接觸而可以操作的位置開關,當物體接近開關的感應面到動作距離時,不需要機械接觸及施加任何壓力即可使開關動作,從而驅動直流電器或給計算機(plc)裝置提供控制指令。接近開關是種開關型傳感器(即無觸點開關),它既有行程開關、微動開關的特性,同時具有傳感性能,且動作可靠,性能穩定,頻率響應快,應用壽命長,抗幹擾能力強等、並具有防水、防震、耐腐蝕等特點。產品有電感式、電容式、霍爾式、交、直流型。
接近開關又稱無觸點接近開關,是理想的電子開關量傳感器。當金屬檢測體接近開關的感應區域,開關就能無接觸,無壓力、無火花、迅速發出電氣指令,準確反應出運動機構的位置和行程,即使用於一般的行程控制,其定位精度、操作頻率、使用壽命、安裝調整的方便性和對惡劣環境的適用能力,是一般機械式行程開關所不能相比的。它廣泛地應用於工具機、冶金、化工、輕紡和印刷等行業。在自動控制系統中可作為限位、計數、定位控制和自動保護環節等。
接近開關按其外型形狀可分為圓柱型、方型、溝型、穿孔(貫通)型和分離型。園柱型比方型安裝方便,但其檢測特性相同,溝型的檢測部位是在槽內側,用於檢測通過槽內的物體,貫通型在我國很少生產,而日本則應用較為普遍,可用於小螺釘或滾珠之類的小零件和浮標組裝成水位檢測裝置等。
由於plc的輸入分為NPN輸入和PNP輸入兩種類型,因此,接近開關也分為NPN和PNP兩種類型,只有接近開關的類型和PLC的輸入類型接法一致時,當有物體接近的時候,PLC才會有輸入信號。一般日韓系的接近開關默認是NPN型,歐美系的接近開關默認是PNP型,接近開關不同於PLC,無論是日韓系還是歐美系,每一款接近開關都有NPN和PNP兩種類型。而PLC不可能有NPN型和PNP型,這是因為PLC的極性可以通過接線改變,而接近開關一旦固定,是無法更改的。
圖一接近開關
如圖一所示,這就是常見的接近開關,它為圓柱形,一般來說,它的直徑越粗,檢測距離越遠。
根據檢測物體的不同,接近開關分為電感性和電容性兩種,電感性接近開關是利用霍爾效應,檢測磁場的變化,由於金屬才能引起磁場的變化,因此電感性接近開關主要檢測金屬主要是鋼鐵。電容性接近開關實質是一個電容的極板,當被檢測物體接近時,整個電容的介電常數發生變化,於是就認為有物體接近,因此,電容性接近開關即可以檢測金屬,也可以檢測非金屬,但是一般我們都是用電感性接近開關檢測金屬,因此,大家都默認電容性接近開關用於檢測非金屬。比如陶瓷,紙張,木材等。
圖二接近開關的現場應用
如圖二所示,是接近開關在工業現場的實際應用,它一般通過支架固定,當檢測物體靠近的時候,它的指示燈會亮,表示接近開關有了輸出,同樣,如果接線正確,PLC就會有輸入信號。接近開關怎樣接入PLC的輸入點呢?其實它和按鈕開關類似,一般接近開關都有三根線,分別是棕色,藍色和黑色。棕色和藍色是電源,通常棕色為24V,藍色為0V。黑色是信號線,接到PLC的輸入,而這個信號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圖二PLC硬體手冊
如圖二所示,這是PLC的硬體手冊,我們要想把接近開關的信號接到輸入點I0上,也就是黃色螢光筆部分,該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看紅色圓圈的部分,PLC已經為我們提供了輸出電源,我們只需把接近開關的三根線依次接上即可。
圖三接近開關的實際接線
如圖三所示,這是PLC的實際接線,黃色螢光筆標識的是接近開關的三根接線,棕色和藍色分別接到PLC的24V和0V上,黑色接到I0上。當有物體到達接近開關的感應距離時,PLC的I0便會有輸入,我們在程序裡就可以做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圖中0V和COM0短接,因此,這種接法適合PNP型的接近開關。而NPN型的接近開關按此接法,是不會有任何信號的。接近開關的接線只和NPN,PNP類型有關和感性容性無任何關係。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接近開關要直接接到PLC的輸入,中間不要增加任何形式的繼電器等轉化器件。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