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民族不僅能打,還敢拍。
當今社會信息發達,已經不存在「酒香還怕巷子深」的情況。就比如說電影,只要是優秀的電影,總會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從冷門佳片變成熱門佳片。
《危樓愚夫》這部電影本來是冷門的俄羅斯電影,全程俄語,對白很多很密集;而且是劇情片,沒有動作場景,這樣的影片本來是不怎麼受歡迎的,但它卻火了,豆瓣上打分的人超過4.3萬,這個熱度超過了今年元旦上映的,「東木」導演的熱門影片《理察·朱維爾的哀歌》。
為什麼會這樣?一方面當然是電影拍得好,質量很高;另一方面的原因,等我介紹我影片大家就懂了。
戰鬥民族是什麼樣的?抽菸喝酒打老婆
俄羅斯人歷來被稱為「戰鬥民族」,這是稱讚他們還是貶損他們?毀譽參半。
所謂的「戰鬥民族」,一方面指他們作風勇敢、果斷,比較man,但另一方面也暗指他們暴力野蠻不夠溫柔。每個民族都有每個民族的特性,沒有哪個民族是十全十美的。
這一點,在影片中也有所體現:電影中無處不在的喝酒場景,即使已經到了火燒眉毛的地步,一群人坐在桌邊,只要有酒他們還是會熟練地端起酒杯。
而且,喝酒不分階層,主管當地市政的官員會瘋狂飲酒,一家幾口擠在小房間的貧民階層,也在瘋狂喝酒。
俗話說「菸酒不分家」,抽菸喝酒的下一項議程是什麼?打老婆。電影的開頭,就是一起家暴事件,住在平民區的一個酒鬼懷疑自己藏在家裡的錢被家人偷了,瘋狂地毆打老婆和女兒。
警察來了之後做了筆錄,最終的結果是什麼?這個暴力酒鬼不被追究,因為受害的婦女選擇不追究,她也知道:即使把他關起來也解決不了問題。
電影進行到這裡,對俄羅斯的民族性進行了比較深刻的反省:抽菸喝酒打老婆,即使有警察也不起多大作用。這是俄羅斯人自己拍的電影,夠膽量,你以為到這裡就結束了嗎?才剛剛開始。
剖析完底層人民的民族劣根性,電影把批判的視角對準了權貴階層:城市的管理者,他們的醜惡嘴臉才是整部電影要聚焦的重點。
俄羅斯的官僚主義
很快,這起家暴事件牽扯出了一棟大樓自來水管的爆裂。管市政維修的水管工去現場看了,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
我的天!這何止是爆水管,這是承重牆開裂呀。水管工(也就是我們的主人公迪馬)想給上級匯報,但他一想上級也不會來管這事兒,最多申請一筆維修經費然後把經費貪了。
迪馬無奈地回到了家,他準備第二天再匯報這件事情,看看怎麼處理。到了半夜,他突然一骨碌坐了起來,翻身起床然後進行了一番計算,計算的結果就是:這個牆壁開裂的大樓,24小時之內肯定會倒塌。
怎麼辦?迪馬立刻叫醒了全家人來處理這件事情,但是,他只是負責管道維修的一個小工人,他的意見沒法傳達到市鎮委員會的決策層,好在他們最終通過親戚聯繫到了政府部門領導,並找到了他們。
他們當時在做什麼?在酒店搞宴會,因為是這個女領導的生日,所以一群人在慶祝。
自然而然地,迪馬掃了這群官僚的雅興,但好在這個拍板的女人還是個明白人,她知道事態的嚴重性,於是要求所有負責人臨時開會。
開完會又派了負責32區(也就是這種危樓)的官員去現場查看情況,情況果然如迪馬所言,不僅承重牆從上到下裂了個徹底,而且:大樓的傾斜程度已經超過5度。
此時,電影到了一個高潮部分,這群官僚沒有想著怎樣去營救,怎樣去解決危機,而是:先開會內部一頓互撕推卸責任,責任推卸完了,但問題是:樓還是要倒,新的安置點也沒有,他們也拿不出錢來。
怎麼辦?這時令人毛骨悚然的情節出現了,女負責人派人把主管市政維修的兩位負責人,以及發現險情的迪馬拉到了別的地方……(此處不劇透了,大家自己看)
俄羅斯的「吹哨人」
迪馬回到了家裡,他本來準備帶著老婆和兒子逃出城,永遠也不回來。
但在出城的路上,迪馬發現他再一次低估了俄羅斯官僚主義的兇殘:大樓隨時都要可能倒塌,但沒有一個人撤離,也沒有政府部門派出的安置人員,大家依然處在睡夢中。迪馬安頓好妻兒,讓他們出城逃命,然後自己再回家裡跟父母親道別。對的,是道別。
父親向他道歉,因為他周圍的一切從來沒有發生改變過,這些罪惡一直存在。這段道歉沉重而真誠,不像是道歉更像是永別前的寄語。之後,迪馬義無反顧地去了那棟公寓,跑遍每一層樓,把每家每戶的人都叫出來,告訴他們大樓要倒塌了。
結果是怎麼樣?大家自己去看電影吧。
許多人看完這部電影,說迪馬是俄羅斯的「吹哨人」,他在危難時刻率先發現危機,給千千萬萬普通人報信,他冒著生命危險放倒消息樹,但還差點被當權者殺害。他完全可以不管不顧偷偷逃命,但良知還是戰勝了自私,這樣的形象有沒有讓你想起什麼?
只不過,這部俄羅斯電影給出了一個更黑暗、也更令人心寒的結局:當權者想要誅殺他,而他奮力保護的那些普通人也並不領情。他就像發現「日心說」的哥白尼,不僅接受不了真理榮光的照耀,還要被燒死。
電影到了這裡,令人肅然起敬,在直面民族劣根性、揭示官僚主義醜惡嘴臉上,俄羅斯人真有膽。雖然俄羅斯的開明度也很低,但這部電影拍出了稜角和血性,值得我們每一個電影從業者學習。
再次強烈推薦大家看這部電影,視頻網站上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