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發熱內衣真是「禦寒神器」?檢測結果令人意外!專家道出原因

2021-01-08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寒潮來臨,如何才能禦寒?肯定會有人提到穿秋褲。說到秋褲,近來號稱高科技「禦寒神器」的自發熱內衣,成了最火的潮流單品。在各大電商平臺,各種自發熱內衣價格從幾十到上百元不等,銷量動輒過萬。而「最高升溫可達8℃」「30分鐘平均發熱率3.1℃」等產品性能宣傳更是博人眼球。一件內衣,真有這麼神奇嗎?

發熱內衣真的更保暖?實際檢測:內衣面料升溫明顯

消費者:我這個自發熱秋褲,同事都說穿著挺好的,挺暖和的。

消費者:好像沒有那種發熱的感覺,跟普通的純棉內衣沒多大區別。

消費者:我覺得要是厚度不夠還是不夠暖。要是說那種發熱的、薄薄的內衣能一件頂幾件,我覺得不行。

記者從網上購買了兩套熱銷款自發熱內衣,價格都在百元左右,商品詳情頁上註明,兩款內衣的面料為「吸溼發熱纖維」。記者將它們帶到了國家紡織製品質檢中心,工作人員按照相關國家標準,對其進行了檢測。

記者:在我身後是一臺吸溼發熱的儀器,根據國家標準我們把溫度設定在20℃,溼度設定在90%,再把樣品放進這樣一個環境箱裡,再來檢測樣品吸溼發熱的效果如何。

檢測之前,工作人員預先對樣品進行了四個多小時的烘乾排溼處理,以保證完全去除水分,而後又將它們裝進了一個乾燥器中。

國家紡織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工程師 章睿:乾燥器是保證樣品不再從外界吸收溼氣的一種裝置,乾燥器下方的顆粒是變色矽膠,用來保證容器內部的乾燥環境。我們從烘箱中取出烘乾的樣品後,會放到一個玻璃容器中,通過玻璃容器再送到吸溼發熱環境箱裡。

在吸溼發熱環境箱的三根金屬傳感器上,插入製備好的樣品,便可開始檢測。根據相關國家標準,檢測是在溫度20℃,溼度90%的條件下進行的。測試結果顯示,兩款自發熱內衣最高升溫值分別達到9.5℃和7.6℃,遠超標準要求的4℃。而30分鐘內平均升溫值這一項,標準要求大於等於3℃,兩款產品一款為3.8℃,剛剛達標,而另一款為2.8℃,並未達標。

專家:自發熱內衣升溫快降溫也快

實驗結果,自發熱內衣確實能夠升溫,但專家表示,實驗室數據與實際應用並不能完全劃等號。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究員 張挺:吸溼發熱纖維的評價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因為實際生活中我們達不到90%的溼度。

除了檢測標準有待完善,從實驗數據圖還可以看出,兩款送檢的自發熱內衣,都是在檢測開始5分鐘左右溫度達到峰值,隨後溫度便開始下降。30分鐘內兩款產品的溫度都經歷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變化。專家指出,這是因為測試環境溼度一直維持在90%不變,當自發熱內衣的纖維吸溼飽和了,就會停止吸溼發熱,轉為吸收人體熱量,釋放溼度。也就是說,自發熱內衣溫度升得快,降得也快。

國家紡織製品質檢中心主任 王寶軍:自發熱內衣四五分鐘或者是五六分鐘吸溼發熱,然後就會迅速下降溫度。當達到二三十分鐘的時候,織物基本上就不會再產生熱了。咱們說它溫度提高了2℃、3℃或者幾攝氏度,也就是一會兒時間,然後就恢復原狀。我覺得自發熱內衣根本起不到保溫作用。

如何選擇保暖衣物?

那麼,面對著入冬以來的最強寒潮,我們究竟該如何穿搭,抵禦嚴寒呢?

國家紡織製品質檢中心主任 王寶軍:同樣的重量,比如都是500克,有的衣服可能是3毫米厚,有的可能10毫米厚。10毫米厚的比3毫米厚的要保暖,因為它含的空氣多。空氣在服裝裡起了一個隔熱層的作用。所以同樣重量的情況下,越蓬鬆越保暖。同樣蓬鬆度的情況下,越厚越保暖。這就是兩個基本的原則。

延伸閱讀: 這些保暖衣物暗藏安全隱患

冬天,人們開始用衣服、帽子、圍巾等保暖衣物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後再出門。不過在保溫的同時,這些保暖神器中有不少是暗藏危險的,使用時要多留神,否則有可能給自己的出行帶來安全隱患。

連衣帽 視線範圍減少一半

市面上銷售的無論是羽絨服還是防寒服,有不少款式是帶有連衣帽的。出門如果天氣冷,直接可以將外套上的帽子戴上,比較方便。不過,穿著這樣的連帽外套在過馬路時,視力範圍會因帽子而被遮擋,事實到底如何呢?記者進行了相關的實驗。

記者穿上帶有連衣帽的外套轉動頭部時,帽子不會完全跟著頭部的動作轉動。這樣,原本有近180度的視線範圍只局限在了大約90度的範圍之內,其餘的視線範圍完全被帽子兩側所遮擋。記者在行走時,儘管左右轉頭,但對於馬路兩側行駛的車輛也不能做到全部看到。

記者注意到,一些穿著連帽外套的騎車人在過路口或者轉彎時,需要大幅度地轉動頭部才能看到後方和左側的車輛,而當騎車人完全看到後方時,正前方又會被帽子的另一邊擋住,無法及時對身邊車輛的行駛情況進行判斷。

建議:過馬路的時候,最好摘下帽子,對有可能出現在身體後方的車輛進行及時有效地判斷,對於騎車人,尤其是駕駛行駛速度較快的電動自行車,最好在騎行過程中不要佩戴外套上的帽子,應單獨配備帽子,防止因帽子遮擋導致視線範圍縮小,進而引發交通事故。

擋風被 行動受限拐彎半徑變大

記者打開淘寶網,輸入擋風被,能看到不少價格從20多元到40多元的產品,有的只需要安在電動車把上,有的得將被子的一頭套在騎車人的脖子上使用。

此前,本報生活實驗室欄目也曾做過關於擋風被的相關實驗,記者模擬騎車人騎行電動自行車進行了軌跡實驗,身穿擋風被時車輛拐彎的半徑要比不穿擋風被的半徑多出了半米。

據了解,不少擋風被為了保暖,寬度一般都會超過電動自行車的車把手,在行駛過程中容易發生剮蹭行人或車輛的危險。同時,穿上擋風被遇到突發情況時,騎車人的雙手會因為擋風被的束縛而無法及時調整騎行姿勢來保護自己。此外,在風大的天氣裡,過寬的擋風被會使騎車人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變大,再加上電動自行車的穩定性本身就不太好,雨雪天更容易發生危險。

建議:由於擋風被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騎車人的行動,為了安全,還是用分體式的護腿和手套等物品來保暖。

長圍巾 鬆脫後容易捲入車輪

冬季,不少怕冷的人選擇又長又蓬鬆的圍巾作為保暖神器。而有些家長怕孩子凍著,更是在孩子的脖子上圍上了厚厚的毛圍巾。記者注意到,不少家長在接送孩子的時候喜歡騎電動自行車,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的孩子們,戴的圍巾有時會變松,長長的一頭隨風飄擺,看上去十分危險。此前,也曾有媒體報導過圍著圍巾的孩子在乘坐電動自行車時,圍巾的一頭被捲入轉動的車輪中,導致脖子被勒傷。

為此,有實驗人員模擬長圍巾捲入電動自行車車輪的情況進行了相關實驗,當電動自行車的速度在每小時20公裡時,圍巾捲入車輪時的力量可達到2000牛頓(相當於兩個體重在100公斤的人所產生的重力)。當這樣大的力量作用在人的脖子上時,後果可想而知。

建議:選擇短小輕便的圍巾,並及時調整長度,最好保持在腰部以上。在系圍巾時,不要打死結。此外,很多人為了防凍,會將圍巾當作口罩來用,其實這樣做很不衛生,因為捂嘴的部位經常處於潮溼狀態,容易讓致病微生物、細菌等有害生物積聚,這些病菌很容易隨著呼吸進入人體,導致呼吸系統的疾病。

寒潮來臨,如何才能禦寒?肯定會有人提到穿秋褲。說到秋褲,近來號稱高科技「禦寒神器」的自發熱內衣,成了最火的潮流單品。在各大電商平臺,各種自發熱內衣價格從幾十到上百元不等,銷量動輒過萬。而「最高升溫可達8℃」「30分鐘平均發熱率3.1℃」等產品性能宣傳更是博人眼球。一件內衣,真有這麼神奇嗎?

發熱內衣真的更保暖?實際檢測:內衣面料升溫明顯

消費者:我這個自發熱秋褲,同事都說穿著挺好的,挺暖和的。

消費者:好像沒有那種發熱的感覺,跟普通的純棉內衣沒多大區別。

消費者:我覺得要是厚度不夠還是不夠暖。要是說那種發熱的、薄薄的內衣能一件頂幾件,我覺得不行。

記者從網上購買了兩套熱銷款自發熱內衣,價格都在百元左右,商品詳情頁上註明,兩款內衣的面料為「吸溼發熱纖維」。記者將它們帶到了國家紡織製品質檢中心,工作人員按照相關國家標準,對其進行了檢測。

記者:在我身後是一臺吸溼發熱的儀器,根據國家標準我們把溫度設定在20℃,溼度設定在90%,再把樣品放進這樣一個環境箱裡,再來檢測樣品吸溼發熱的效果如何。

檢測之前,工作人員預先對樣品進行了四個多小時的烘乾排溼處理,以保證完全去除水分,而後又將它們裝進了一個乾燥器中。

國家紡織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工程師 章睿:乾燥器是保證樣品不再從外界吸收溼氣的一種裝置,乾燥器下方的顆粒是變色矽膠,用來保證容器內部的乾燥環境。我們從烘箱中取出烘乾的樣品後,會放到一個玻璃容器中,通過玻璃容器再送到吸溼發熱環境箱裡。

在吸溼發熱環境箱的三根金屬傳感器上,插入製備好的樣品,便可開始檢測。根據相關國家標準,檢測是在溫度20℃,溼度90%的條件下進行的。測試結果顯示,兩款自發熱內衣最高升溫值分別達到9.5℃和7.6℃,遠超標準要求的4℃。而30分鐘內平均升溫值這一項,標準要求大於等於3℃,兩款產品一款為3.8℃,剛剛達標,而另一款為2.8℃,並未達標。

專家:自發熱內衣升溫快降溫也快

實驗結果,自發熱內衣確實能夠升溫,但專家表示,實驗室數據與實際應用並不能完全劃等號。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究員 張挺:吸溼發熱纖維的評價標準有待進一步完善,因為實際生活中我們達不到90%的溼度。

除了檢測標準有待完善,從實驗數據圖還可以看出,兩款送檢的自發熱內衣,都是在檢測開始5分鐘左右溫度達到峰值,隨後溫度便開始下降。30分鐘內兩款產品的溫度都經歷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變化。專家指出,這是因為測試環境溼度一直維持在90%不變,當自發熱內衣的纖維吸溼飽和了,就會停止吸溼發熱,轉為吸收人體熱量,釋放溼度。也就是說,自發熱內衣溫度升得快,降得也快。

國家紡織製品質檢中心主任 王寶軍:自發熱內衣四五分鐘或者是五六分鐘吸溼發熱,然後就會迅速下降溫度。當達到二三十分鐘的時候,織物基本上就不會再產生熱了。咱們說它溫度提高了2℃、3℃或者幾攝氏度,也就是一會兒時間,然後就恢復原狀。我覺得自發熱內衣根本起不到保溫作用。

如何選擇保暖衣物?

那麼,面對著入冬以來的最強寒潮,我們究竟該如何穿搭,抵禦嚴寒呢?

國家紡織製品質檢中心主任 王寶軍:同樣的重量,比如都是500克,有的衣服可能是3毫米厚,有的可能10毫米厚。10毫米厚的比3毫米厚的要保暖,因為它含的空氣多。空氣在服裝裡起了一個隔熱層的作用。所以同樣重量的情況下,越蓬鬆越保暖。同樣蓬鬆度的情況下,越厚越保暖。這就是兩個基本的原則。

延伸閱讀: 這些保暖衣物暗藏安全隱患

冬天,人們開始用衣服、帽子、圍巾等保暖衣物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後再出門。不過在保溫的同時,這些保暖神器中有不少是暗藏危險的,使用時要多留神,否則有可能給自己的出行帶來安全隱患。

連衣帽 視線範圍減少一半

市面上銷售的無論是羽絨服還是防寒服,有不少款式是帶有連衣帽的。出門如果天氣冷,直接可以將外套上的帽子戴上,比較方便。不過,穿著這樣的連帽外套在過馬路時,視力範圍會因帽子而被遮擋,事實到底如何呢?記者進行了相關的實驗。

記者穿上帶有連衣帽的外套轉動頭部時,帽子不會完全跟著頭部的動作轉動。這樣,原本有近180度的視線範圍只局限在了大約90度的範圍之內,其餘的視線範圍完全被帽子兩側所遮擋。記者在行走時,儘管左右轉頭,但對於馬路兩側行駛的車輛也不能做到全部看到。

記者注意到,一些穿著連帽外套的騎車人在過路口或者轉彎時,需要大幅度地轉動頭部才能看到後方和左側的車輛,而當騎車人完全看到後方時,正前方又會被帽子的另一邊擋住,無法及時對身邊車輛的行駛情況進行判斷。

建議:過馬路的時候,最好摘下帽子,對有可能出現在身體後方的車輛進行及時有效地判斷,對於騎車人,尤其是駕駛行駛速度較快的電動自行車,最好在騎行過程中不要佩戴外套上的帽子,應單獨配備帽子,防止因帽子遮擋導致視線範圍縮小,進而引發交通事故。

擋風被 行動受限拐彎半徑變大

記者打開淘寶網,輸入擋風被,能看到不少價格從20多元到40多元的產品,有的只需要安在電動車把上,有的得將被子的一頭套在騎車人的脖子上使用。

此前,本報生活實驗室欄目也曾做過關於擋風被的相關實驗,記者模擬騎車人騎行電動自行車進行了軌跡實驗,身穿擋風被時車輛拐彎的半徑要比不穿擋風被的半徑多出了半米。

據了解,不少擋風被為了保暖,寬度一般都會超過電動自行車的車把手,在行駛過程中容易發生剮蹭行人或車輛的危險。同時,穿上擋風被遇到突發情況時,騎車人的雙手會因為擋風被的束縛而無法及時調整騎行姿勢來保護自己。此外,在風大的天氣裡,過寬的擋風被會使騎車人在行駛過程中受到的阻力變大,再加上電動自行車的穩定性本身就不太好,雨雪天更容易發生危險。

建議:由於擋風被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騎車人的行動,為了安全,還是用分體式的護腿和手套等物品來保暖。

長圍巾 鬆脫後容易捲入車輪

冬季,不少怕冷的人選擇又長又蓬鬆的圍巾作為保暖神器。而有些家長怕孩子凍著,更是在孩子的脖子上圍上了厚厚的毛圍巾。記者注意到,不少家長在接送孩子的時候喜歡騎電動自行車,坐在自行車後座上的孩子們,戴的圍巾有時會變松,長長的一頭隨風飄擺,看上去十分危險。此前,也曾有媒體報導過圍著圍巾的孩子在乘坐電動自行車時,圍巾的一頭被捲入轉動的車輪中,導致脖子被勒傷。

為此,有實驗人員模擬長圍巾捲入電動自行車車輪的情況進行了相關實驗,當電動自行車的速度在每小時20公裡時,圍巾捲入車輪時的力量可達到2000牛頓(相當於兩個體重在100公斤的人所產生的重力)。當這樣大的力量作用在人的脖子上時,後果可想而知。

建議:選擇短小輕便的圍巾,並及時調整長度,最好保持在腰部以上。在系圍巾時,不要打死結。此外,很多人為了防凍,會將圍巾當作口罩來用,其實這樣做很不衛生,因為捂嘴的部位經常處於潮溼狀態,容易讓致病微生物、細菌等有害生物積聚,這些病菌很容易隨著呼吸進入人體,導致呼吸系統的疾病。

相關焦點

  • 明知是智商稅,還是想買它,「自發熱內衣」到底有什麼魔力?
    但是,最近一位服裝行業協會的專家卻直言不諱:不過是商家的宣傳噱頭,不存在能自己發熱的纖維,只是透氣性不同,並非發熱。 其實,內衣能不能自己發熱,有點常識的消費者都知道是怎麼回事,但這並不影響大家買!它!就拿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來說,以「自發熱保暖內衣」「自發熱內衣」等為關鍵詞搜索,銷量動輒就是1萬以上。在線下門店中,不同品牌的自發熱內衣也是很多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 「過冬神器」發熱內衣靠譜嗎?一個實驗告訴你
    最近寒潮再次來襲,買一件保暖內衣可能是一些人禦寒的首選。而被商家封為「過冬神器」的發熱內衣也很受大家的歡迎。那麼這種發熱內衣真有這麼神奇嗎? 所謂的發熱內衣到底靠不靠譜呢?記者專門買到了兩款發熱內衣,灰色款發熱內衣是記者在正規的商場上買到的,價格比較貴些。而黑色款發熱內衣是在路邊的市場上買的,價格要便宜很多。在西安工程大學,陝西省功能性服裝面料重點實驗室, 孟教授要帶記者做一個實驗。「我們今天需要做的實驗是模擬人體皮膚的水氣蒸發,來看這兩個發熱內衣它的發熱效果怎麼樣。」
  • 自發熱內衣被批智商稅,國貨德絨穿上即暖7℃
    我正要考慮買什麼厚衣服,偶然刷到「發熱內衣」是偽科學的科普。我以前可是對「發熱內衣」深信不疑,而且感覺穿上挺舒服。想不到這麼厲害的「果凍神器」,居然是智商稅。先別急著否定,其實「發熱內衣」的原理是吸溼發熱,讓人感覺穿著暖和。
  • 他自稱是曹操70代玄孫,專家用DNA給他檢測,結果卻有了意外收穫
    不用說,這姑娘火了,然後便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賣起了衣服,化身為「網紅」,真是令人哭笑不得。隨著這個姑娘的爆火,很多人也跑出來效仿她,一時之間,啥「劉邦的後人」、「關羽的後人」統統冒了出來,小編接下來要給大家介紹的「曹操後人」,也要求專家們給他驗DNA,那麼他是真的嗎?
  • 禦寒神器也會導致燙傷?
    寒風呼嘯陰雨綿綿最近的氣溫不斷刷低又到了禦寒神器老年人老年人因年齡原因,皮膚感受遲鈍,對溫度刺激反應不靈敏。4. 皮膚感覺功能暫時或永久減退的人群麻醉術後患者、癱瘓、局部皮膚感覺功能減退的患者。5. 創面難癒合人群糖尿病人群、部分皮膚病患者在燙傷後容易出現創面不癒合的情況,使用暖寶寶前需諮詢醫護人員。
  • 360實驗室:"禦寒神器"電熱水袋安全嗎?
    天越轉冷,各種禦寒神器也開始走俏,其中,小巧又方便的電熱水袋很受歡迎。
  • 2020年的冬天寒冷又漫長,快帶上這件禦寒神器吧...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2020年的冬天寒冷又漫長,快帶上這件禦寒神器吧... 2020年的冬天寒冷又漫長,快帶上這件禦寒神器吧... 聚星動力旗艦店 11-27 22:03 2020年的冬天寒冷又漫長,快帶上這件禦寒神器吧[紅心]點此進入巴薩專場,更多秋冬新品等你
  • 抵禦寒流過個超級暖冬,最流行的保暖神器都在這裡了
    有基礎雷鋒版和時尚烏賊版兩種選擇,基礎雷鋒版比較低調,而烏賊版絕對是今年最拉風的禦寒神器,潮人必備,時尚又銷魂。   參考價格:60-100元   禦寒指數:☆☆☆   || 發熱面料的保暖內衣、打底襪
  • 獲封「過冬神器」 YPL&R92德絨自熱內衣引領保暖內衣消費升級
    今年,對於貼身衣物具有極致追求的時尚潮人們早已展開「全球淘貨」行動,篩選出了一款「過冬神器」——澳洲YPL與亞洲新晉內衣品牌R92聯名推出的YPL&R92德絨自熱內衣套裝,以極致的舒適與時尚抵禦洶洶來襲的冷空氣。記者了解到,該套裝以高科技面料融合護膚科技,不僅具有強大的排溼保暖性能,更以顯著的美膚、美體效果,杜絕冬季幹皮現象,塑造纖腰翹臀好身材,成為時尚男女升級秋衣秋褲的首選新品。
  • 大棚果蔬禦寒有「神器」 智能增溫器通過驗收
    大棚果蔬禦寒有「神器」 智能增溫器通過驗收 發布時間:2017年03月21日 來源:蒼南新聞網   恆然公司成功研製的智能增溫器,形似「大號」酒精燈,它改變了大棚禦寒傳統點蠟燭、燒煤炭的增溫方法,當夜間棚內的溫度下降到設定的溫度時,就自動點火開始供熱。
  • 今年這款「德國自發熱內衣」火了,德絨加持「自發熱」恆溫36.8℃
    這件德絨內衣的纖維細度為 9.8-10.4u,是嬰兒內衣的最高標準。比動物纖維裡最細的山羊絨還要細很多。在紡紗織造中排列緊密,抱合力好,所以保暖性也更出眾。將「德絨發熱纖維、莫代爾」保暖內衣送至專業機構進行檢測時,其數據結果也是德絨發熱纖維最保暖。最高升溫指數可達到 7.5 ℃,30 分鐘可平均升溫 5 ℃。穿上後,你會覺得像洗完熱水澡後那種,由內到外的溫暖感。
  • 留住溫度,不失風度的禦寒神器——飛樂思發熱圍巾
    冬天到了,寒潮如期到來,你的禦寒裝備準備好了嗎?寒冬裡,當那刺骨的寒風襲來時,您是否覺得全身瞬間僵冷?是不是感覺真的很難?在這個時候,很多人不得不把自己裹成「粽子」。需要注意的是我們的頸部更怕冷怕凍,尤其頸椎間盤突出的更要注意頸部保暖,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肌肉血管痙攣,加重頸部板滯疼痛。用圍巾圍在脖子上抵禦寒風是在正常不過了。
  • 手機信號「增強貼」熱銷 真是黑科技產品?!專家有話說
    再加上清一色的買家好評,真是讓人想不動心都難啊。一看銷量,果然,十萬加。看來,當下為手機信號煩惱的人還真是不少。實驗室中,專家分別對不同價位的手機信號「增強貼」,進行了共四次比對試驗,結果如何呢?手機信號「增強貼」是否真能增強手機信號呢?
  • 騎行電動車,這些「禦寒神器」很危險|摩電大整治(25)
    騎行電動車,這些「禦寒神器」很危險|摩電大整治(25) 2020-12-17 21: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不造產品賣流量 內衣老牌「南極人」變味
    1996年之前,上海的冬天著實難熬,在那個還靠厚重冬衣禦寒的年代,一款輕薄又禦寒的衣物受到萬眾期待,而「南極人」牌保暖內衣的出現,掀起了一股新的潮流。作為南極人的創始人,張玉祥在俞兆林開發的「導溼保暖複合絨」的啟發下跟投保暖內衣行業。
  • Costoc超市瘋搶的國民保暖內衣 美國人不搶茅臺?搶它!|檀生活
    禦寒保暖光靠厚外衣是不夠的,無論南北,想要渾身暖洋洋,總是少不了保暖內衣!圖片來自網絡之前穿過很多保暖內衣,要麼厚重有壓迫感,上身瞬間「胖了5斤」。要麼容易起球,穿幾次就要用上去球器,毫無質感而且很單薄不保暖。保暖內衣一定要選好品牌、夠暖、夠舒適的,才能放心貼在皮膚上,要是輕薄不臃腫,就更完美了。
  • 網紅蜘蛛真是「滅蟑神器」嗎?專家:效果不及藥劑
    原標題 網紅蜘蛛真是「滅蟑神器」嗎?有網友指出,它是「滅蟑神器」,以蟑螂為食,且「只爬牆不爬床」「無毒無害」。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網售平臺上,白額高腳蛛的銷量和售價均上漲。  不過,動物專家指出,白額高腳蛛並非專門捕食蟑螂,而是以包括蟑螂在內的小型昆蟲為食。專家指出,利用白額高腳蜘蛛滅蟑螂的做法並不理性,效果也不及市面上各種化學和物理滅蟑的方法顯著,且白額高腳蛛雖然毒性較弱,但依然有引起過敏和炎症的風險。
  • 市面上賣得很火的高科技石墨烯內衣,是真是假?
    目前,蝴蝶堂發現市面上有一種內衣備受女性買家的歡迎——石墨烯內衣。該內衣據稱有抑菌、抗菌功效,甚至是「有助暖宮」、「修復鬆弛」、「抗疲勞」、「防止紫外線」等。但價格便宜的石墨烯內衣,是真是假?蝴蝶堂搜羅全網,找到了以下關於石墨烯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