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是地震的前兆,地震首先是有地下運作,形成震動,劇烈震動會向上傳遞,有一部分會和空氣接觸,形成空氣傳導,你可以想像下,空氣被壓縮震蕩,然後因為空氣震蕩導致光線穿過時產生波折,於是就有各種顏色,不單單紫色。
圖片來源:護理學2003 楊夢丹
但其實紫光並不代表是地震的前兆,因為最弱的是紫光,它們大多數連大氣層的頭道門都進不來呢。在晴朗的天氣裡空氣中會有許多微小的塵埃、水滴、冰晶等物質,當太陽光通過空氣時太陽光中波長較長的紅光、橙光、黃光都能穿透大氣層,直接射到地面,而波長較短的藍、紫、靛等色光,很容易被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阻擋,從而使光線散射向四方,使天空呈現出蔚藍色。
實際上發生散射的藍光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沒有遇到微粒的藍光、紫光還是直接射到了地球上,所以射到地球上的白光中仍然是紅、橙、黃、綠、藍、靛、紫。當大雨過後,你是否注意過天會更藍,越是晴朗的天氣,天越藍,這是因為這樣的天氣裡,空氣中的塵粒、小滴、冰晶的數量會很多。
圖片來源:醫檢2006 甘譯晗
地球上空,包著一層厚厚的大氣層。空氣是沒有顏色的,那藍色是從哪兒來的呢?難道是有人染上去的?
對!是 "染"上去的,是太陽光"染"上去的。大氣層中,紅光跑得最快,一下子穿過去了;跟著,橙、黃、綠光也闖了過去;藍、靛光的大部分卻被大氣層扣留住了,它們被大氣層裡的浮塵、水滴推來搡去,反射來反射去,結果把大氣層 "染"成藍色了。
也有可能是太陽在地平線離觀察者遠,導致觀察者平視到的太陽的直射光是紅色的,但高空的天空仍然是藍色的,甚至當太陽落下後,天還會呈現出深藍色(據說是臭氧層攔截了橙黃色光),而低空的紅光是可以被高空的氣溶膠反射的。與高空散射的藍光結合,於是形成紫色,
也就是以前紅加藍以為是已經混合的模式,實際上本來是分開的,要有反射的過程,才能混合。
當然,還會有汙染的因素導致天上出現紫光,但這和純天然紫光在視覺上是不一樣的,後者看起來更加舒服。
圖片來源:醫檢2003 陳朔
不管怎麼樣,在陰霾天空寒冷的冬天能看到這樣的自然景色,也讓忙碌的學子們有些許的放鬆和溫暖
這也許並不是大自然的「警告」也不是光汙染,而且大自然給我們忙碌的生活中的一點「小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