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寫了一篇關於地圖龜的比較基礎的文章,主要是因為寫了比較多比較學術的文章(例如龜類的現行分類的文章),為了改一下胃口和面向更多的人,所以寫的比較「接地氣」。發表了那篇文章後,有龜友建議說這些涉及到分類,最好把拉丁文寫上~所以這篇就補上了英文和拉丁文~這篇文章除了總述地圖龜之外,主要還是寫地圖龜的諸多種類包括亞種之間的區別,以及對我已知的一些「同種異名」進行整理——這個工作也是必要的,如果不這麼做,可能會給別人帶來新的困惑和混淆,達不到這篇文章的目的。
▲黑瘤地圖龜
另外,黑瘤地圖龜在大陸內也是一個「地位」比較特別的品種,因此在大陸也有不少人追求。雖然很多人都能區分一個地圖龜是不是真正的「黑瘤」,但是因為大陸能方便接觸的關於黑瘤的資料比較少(並不是沒有,但是往往有人會在搜索的時候淺嘗輒止,很容易被一些錯誤的資料誤導),因此有些新人玩家會將地圖龜中其它背部較高的地圖龜當成「黑瘤「。因此在這篇文章裡,關於這個方面也有提及。另外無論是不是黑瘤,這些背部看起來比較高的地圖在成年後北部的高度往往會被弱化。
▲地理圖龜(又叫北部地圖龜、普通地圖龜、白斑地圖龜、平地圖龜)
地圖龜是一種廣泛分布於美國的龜類,據稱因為其背甲上具有像等高線一般的花紋而得名。地圖龜屬於澤龜科雞龜亞科地圖龜屬(Graptemys),擁有多個種類(包括亞種)。除了地圖龜屬之外,雞龜亞科中還有偽龜屬、雞龜屬、錦龜屬、鑽紋龜屬、滑龜屬。地圖龜主要分布於美國東部的部分地區並向北達加拿大南部的一些地區,是一類十分美麗的物種。部分地圖龜種類的雌性地圖龜的頭部十分寬大,鄂部厚重。有這樣的特徵的主要品種有巴氏地圖龜(又叫蒙面地圖龜,Barbour's Map Turtle,Graptemys barbouri)恩氏地圖龜(Escambia map turtle,Graptemys ernsti)、吉氏地圖龜(Pascagoula Map Turtle,Graptemys gibbonsi)、珍珠河地圖龜(Pearl River Map Turtle,Graptemys pearlensis)阿拉巴馬地圖龜(AlabamaMapTurtle,Graptemyspulchra)等。據野外觀察,這些龜的雌性主要以軟體動物為食,例如水生蜆貝、蝸牛類為食(而據相關文獻記載,這些種類的雄性個體則更多地取食昆蟲,但是為什麼會出現雌雄捕食習性的差異還有待研究)。但是不能否認的是,地圖龜和大多數水龜一樣,是一種雜食龜(註:上面的藍色字體的是英文名,棕色字體的為拉丁文)。另外這些種類的老年個體的頭紋往往會從幼年時期的黃色變為藍色,十分漂亮(有一些個體還比較小的時候就已經變色了)。至於其他種類的地圖的老年個體,個人則比較少見到這樣「變色」的狀況。下文為了行文方便,除了在分類的那張圖中標註拉丁文名和英文名,其他的地方都不再贅述。
▲ 上圖的這三隻都是在野外捕獲的巴氏地圖龜雌性成體,可以說,它們的鄂部十分厚實,頭部十分寬大!
地圖龜的種類繁多,按照現行的分類,一共有13個種。其中,擬地圖龜、沃希託地圖龜、黑瘤地圖龜都有亞種存在。地圖龜的種類如下圖所示。具體的一些俗名在介紹種類的時候寫出來。地圖龜的各個種類或亞種可以通過頭紋和甲殼的一些細節進行區分,區別還是比較明顯的,另外在分類上也不太複雜。
▲密西西比地圖龜(別名:鐮刀地圖龜)密西西比地圖地圖一般為中大型龜種,在國內,密西西比已經被大量繁殖。密西西比地圖龜,常見的別名有「鐮刀地圖龜」,密西西比地圖龜是「擬地圖龜」這個種裡的一個亞種,而下文中的擬地圖龜則是這個種中的「指名亞種」。▲ 擬地圖龜(別名:平眉地圖龜、粗眉地圖龜)
擬地圖龜指名亞種,擬地圖龜也是一種很普通的地圖龜,在中國市場上經常看見這種地圖龜。擬地圖龜體型偏中大,成年雄性通常有5英寸,而雌性通常為12英寸。同密西西比地圖龜一樣,通常以昆蟲、軟體動物、魚類為食。一般別名有平眉地圖龜、粗眉地圖龜。
▲沃希託地圖(指名亞種)這種地圖龜的體型為中大型,成體雄性通常可以長到5英寸,而雌性通常能長到10英寸。雌性沃希託地圖龜會以水生植物為食,但無論是雌性還是雄性,都會以魚類、軟體動物為食。一般春天開始沃希託地圖龜就是開始繁殖。每一次通常會有10個蛋左右。沃希託地圖龜常見的別名有「和紋地圖龜」,另外也有一些玩家或者商家也叫它們「粗眉地圖龜」(和擬地圖龜相似)。▲沃希託地圖龜的亞種——薩賓地圖龜(別名:薩賓娜地圖龜)薩賓地圖龜是沃希託地圖龜的一個亞種,二者最大的不同在於眼睛後面的點狀頭紋,差別是十分明顯的。這種地圖龜的體型為中大型龜種。成體雄性通常為4到5英寸,而雌性通常為6-9英寸。通常以昆蟲為食,同樣也會以軟體動物和魚為食。另外,由於翻譯的關係,薩賓地圖龜也常被叫做「薩賓娜地圖龜」(無論是「薩賓」還是「薩賓娜」,都讓我有一種很喜感的聯想的說)另外薩賓也有一些體色的底色發黑的個體,看起來十分漂亮!類似於上面那隻沃希託地圖,但是頭紋會更加圓▲黃斑地圖龜這種地圖龜是一種體型為中小型的地圖龜,通常成體雄性在3.5到4.5英寸,而雌性在5到7.5英寸。這種地圖龜屬於地圖龜裡面頭部比較窄的一類,相比之下,更喜歡以昆蟲為食,當然,它們也是可以以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黃斑地圖龜有典型的地圖龜的中部的稜的特徵,頭部有比較明顯的花紋,背甲的盾片也有比較明顯的黃色圖案。腹甲有5條橫線,也沒有複雜的花紋。同其他地圖龜一樣,這種龜也喜歡曬背,生活在沙流或泥濘的河流中。常常棲息在掉落在河裡的樹枝上。它們在白天會花大量的時間在曬背上。另外,黃斑地圖龜的種群狀況不容樂觀,其野生種群數量有下降趨勢。現在黃斑地圖龜已經被收錄在《美國瀕危物種法》中。▲環紋地圖龜(別名:圈紋地圖龜)一種和黃斑地圖龜一樣驚豔的龜,兩者區別主要在於背部,是十分直觀的。顧名思義,「環紋」這個詞在其背部有明顯的體現,這也是其與黃斑最直觀的區別。PS:因為這兩種地圖的特徵十分明顯,所以羅羅不打算深入的講它們的區別了
▲巴氏地圖龜(別名:蒙面地圖龜、巴巴仕地圖龜、巴巴地圖龜)又名「蒙面地圖龜」、「巴巴仕地圖龜」、「巴巴地圖龜」,如前文所說,野生的成體巴氏地圖龜的雌性因為長期攝食甲殼類動物和軟體動物,頭部往往會十分誇張的大!就頭部花紋而言,巴氏地圖龜與下文中的恩氏地圖龜、阿拉巴馬地圖龜、吉氏地圖龜、恩氏地圖龜是比較相似的。▲德克薩斯地圖龜(別名:德州地圖龜)這種地圖龜的頭部花紋十分漂亮!德克薩斯地圖龜的背部有細密的淺色同心圓花紋,十分密集。另外,德克薩斯地圖龜的背部花紋在苗子的時候就十分明顯,大部分大個體也保留了這樣的花紋。除此之外,卡氏地圖龜也有類似這樣的花紋。▲地理圖龜(別名:普通地圖龜、北部地圖龜、白斑地圖龜、平地圖龜)和薩賓地圖龜比較相似的一種地圖龜,眼睛後的花紋多變,主要是圓形,此外還有矩形、三角形等形狀。之所以叫做普通地圖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背部的稜角不如別的地圖龜那般明顯,看起來十分平坦,因而地理圖龜又被叫做「平地圖龜」。▲吉氏地圖龜(別名:巴仕卡高那地圖龜、基波滋地圖龜)
和阿拉巴馬地圖龜、恩氏地圖龜、巴氏地圖龜和珍珠河地圖龜比較相似。背甲上的稜十分明顯,但是和別的高背的地圖龜一般,背甲隨著生長會逐漸變平。▲珍珠河地圖龜2010年從吉氏地圖龜中分離出來的新物種,幼體的珍珠河有著十分誇張的背稜,隨著生長,背稜也會不斷地變平。另外,雖然現在珍珠地圖龜從吉氏地圖龜中分離出來,但是有的資料仍然會將其收入于吉氏地圖龜中,但是在後面的拉丁文名則會是珍珠河地圖龜的拉丁文名Graptemys pearlensis▲卡氏地圖龜(卡高仕地圖龜、凱古陸地圖龜)和德克薩斯地圖龜一樣,這種地圖龜身上也有著淺灰色的同心圓花紋密集地分布在盾甲上,但是二者可以從頭紋上明顯的區別。▲恩氏地圖龜(別名:安斯特地圖龜、亞仕甘比正地圖龜,好繞口的別名……)和阿拉巴馬地圖龜、巴氏地圖龜、吉氏地圖龜頭紋比較相似的一種地圖龜,同時背甲也很高聳,隨著時間流逝也會變平。這是一種中型到大型的地圖龜,成體雄性大概在3.5英寸到5英寸,而雄性會在5.5英寸到11.5英寸。同巴氏地圖龜一樣,這種地圖以甲殼綱動物為食,但同樣它們也會以魚為食。恩氏地圖龜的腹甲除了有5個非常細的水平的線以外基本上沒有太複雜的圖案。▲阿拉巴馬地圖龜阿拉巴馬地圖龜的頭紋和巴氏地圖、恩氏地圖、吉氏地圖比較相似,但是背甲往往不如這幾種地圖龜高聳,阿拉巴馬地圖龜甲殼顏色通常為棕色。▲北部黑瘤地圖龜(瘤背地圖龜)▲南部黑瘤地圖龜(三角洲地圖龜)上面的兩種黑瘤,在國內市場是比較受歡迎的,究其原因在於這兩種地圖龜並不是很常見,價格也比較適中,可以較好的滿足一些龜友的飼養欲望、觀賞欲望甚至是收集欲望。現今市場似乎南部黑瘤地圖龜比北部黑瘤地圖龜要貴,不過就個人而言,自己比較喜歡北部。南部黑瘤地圖龜又叫做三角洲地圖龜,是地圖龜這個物種中的一個亞種,北部地圖龜為指名亞種。 接下來就是第三部分,講的是幾種比較相似的地圖龜的分辨,也是最後一部分。黑瘤地圖龜(包括南部和北部)和其他高背的地圖龜種類的分辨也會在這裡說到。先說說我對它們的分組和順序吧。先說密西西比地圖龜、擬地圖龜、沃希託地圖龜這一組(之前有一篇文章已經提到過了,如果看過了的朋友可以跳過第一組);然後是卡氏地圖龜和德州地圖龜的一組;北部地圖龜和薩賓地圖龜一組;巴氏地圖龜、吉氏地圖龜、珍珠河地圖龜、阿拉巴馬地圖龜、恩氏地圖龜的一組;最後則講一下兩種黑瘤地圖龜的分辨~另外,因為地圖龜這類雞龜亞科的龜樣貌的特殊性,有時候講太多反而會不利於新人區分這些地圖龜,所以我只講重要的和比較具有代表性,足以進行分辨的特徵。因此,分辨的方法可能不止是我文章中所說的這麼一些,請大家見諒,歡迎大家指教~第一組:密西西比地圖龜、擬地圖龜、沃希託地圖龜 ▲左上:沃希託 右上:擬地圖龜 下:密西西比地圖龜從經過簡化過後的圖片,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沃希託眼睛後的頭紋呈方塊狀,看起來明顯比擬地圖龜的要寬短。擬地圖龜和密西西比地圖龜比較相像,但是仔細觀察也可以看到區別。密西西比的頭紋弧度更大且頭紋更長,延伸到了眼睛下面,形似一把鐮刀;而擬地圖龜則是僅僅延伸到眼睛後,並且它的頭紋相比密西西比的頭紋來說,弧度更小且粗。掌握了頭紋這一重要依據,我們就能很方便的區分出這三種常見的地圖。上面的順序分別為密西西比,擬地圖和沃希託的活體照片 第二組:卡氏地圖龜、德州地圖龜卡氏地圖龜和德克薩斯州地圖龜的背甲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大量淺灰色的同心圓花紋密集地分布在背甲上。雖然別的地圖也有同心圓的花紋,但是不如卡氏地圖龜和德州地圖龜的花紋分布的密集,大多也不是淺灰色。德州的這種特徵即使到了成體,大部分花紋也會非常清晰。有一部分年紀十分老的個體或者背甲磨損比較嚴重的個體則不會太清晰,但是我們依然可以通過頭紋的不同對卡氏地圖龜和德州地圖龜這兩種龜分辨。先上傳一些活體的照片,先是卡氏地圖龜:上面的分別是卡氏地圖龜的成體(雄性)和幼體照片,我們可以看到卡氏地圖龜的背甲盾片上有密集的淺灰色同心圓分布。部分成體花紋會變得比較模糊。接下來的是德州地圖龜的圖片。值得一提的是,德州地圖龜眼睛後的頭紋比較多變,就是下面用紅色圈圈畫出的部分。如上圖的畫圈處,德州地圖龜這一部分的頭紋比較多變,除了這樣的橫臥的V字形,另外還有一些是眼睛後的為短短的一撇,末端接上一個圓形的斑點或者一橫,撇與斑點之間是間隔開的(就像是上圖那樣的V形,但是是斷開的一種狀態)。如下圖(還是圖片比較直觀)另外,還有的德州地圖龜的眼後頭紋為這樣的。。
大部分德州地圖龜的頭紋是這三種類型。據個人觀察是第一二種居多。 上面的兩張圖分別為德州地圖龜的幼體和成體照片。既然二者的圖片都已經發了,我們來說一下二者的區別吧。卡氏地圖龜的眼後頭紋以黑白相間為主,從側面看,卡氏地圖龜眼睛後面有縱向的幾條曲線;從頂部看,卡氏地圖龜的頭紋卻像V形。而大多數德州地圖龜的眼後頭紋則基本為橙色(有的為其他顏色),眼睛後的頭紋大多為橫向的V形或斷開的V形。從德州地圖龜的頭頂看,花紋就比較複雜而難以描述了(例如前文中的德州幼苗圖)。因此我們可以從頭紋的差異上比較直觀的分辨出這兩種不同的龜。下面的是卡氏地圖龜的頭頂圖片與側面圖片,大家可以與上文中的德州地圖龜進行比較。卡氏地圖龜的頭頂圖片,其實可以看到,從頭頂看,卡氏地圖龜和德州地圖龜還是有一些共同之處的~卡氏地圖龜側面,眼睛後面的頭紋為幾條黑白相間的曲線。第三組:地理圖龜與薩賓地圖龜的區別地理圖龜和薩賓地圖龜的頭紋是比較相似的,二者眼睛後面都有數目不定的白點狀頭紋。但是這兩者我們可以通過最直觀的一點——眼睛進行區分二者最直觀的區別在於,薩賓幾乎都沒有眼線,而地理圖龜則有一條很明顯的眼線,亦或是整個眼睛都是黑的,但這樣眼睛全黑的個體比較少。另外二者花紋色彩在各個時期也有不同。下面的是地理圖龜的各個時期的活體圖片
從上面的圖片中我們可以看出,地理圖龜有一條很明顯的眼線,亦或是整個眼睛都是黑的。
而下面的都是薩賓:
看起來很呆滯,不是嗎~ 接下來是最複雜的一組,這一組有恩氏地圖龜、巴氏地圖龜、吉氏地圖龜、阿拉巴馬地圖龜、珍珠河地圖龜。這幾種地圖龜部分個體頭紋顏色往往會隨著時間的發展出現變化,例如從原先的黃色的頭紋逐漸變成藍色頭紋。個人感覺藍色頭紋的它們更加滄桑也更加漂亮!這幾種地圖龜的頭紋是比較相似的。尤其是巴氏地圖龜、吉氏地圖龜和阿拉巴馬地圖龜混在一起的時候。所以,個人下面打算說一說這一組地圖龜(恩氏、吉氏、阿拉巴馬、珍珠河、巴氏)的區分。在這一組中,恩氏地圖龜是最好區分的。因為恩氏地圖龜無論年齡的大小,其頭頂正上方和眼睛後的頭紋都是互相分開的(即頭頂有三塊互不相連的大塊頭紋),而不是像吉氏、阿拉巴馬和珍珠河那樣,它們的頭紋是互相連接的。雖然巴氏地圖龜也有頭紋分開的狀況,但是巴氏地圖龜眼睛下的頭紋與恩氏不同,因此可以通過這點很好的區分它們。恩氏地圖龜的雌性成體個體也有「頭部巨大化」的特徵,即使是在人工環境下不投餵貝類食物,恩氏地圖龜的頭部也會逐漸增大。▲恩氏地圖龜幼體▲恩氏地圖龜幼體頭部正視我們可以看到恩氏地圖龜苗子的頭紋也分為三大塊,三塊頭紋之間互不連接。這可以說明恩氏地圖龜的這種情況並不是由年齡生長頭紋斷開造成的。 ▲恩氏地圖龜成體,我們依舊可以看到恩氏地圖龜的頭紋分為三大塊,三塊頭紋之間互不連接。接下來是巴氏地圖龜。野生巴氏地圖龜的雌性個體會因為長期捕食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鄂部變得十分寬大厚重。巴氏地圖龜的頭紋因為看起來像是一個滑稽的蒙著面的人,因而又叫蒙面地圖龜。先說說巴氏地圖龜和恩氏地圖龜的區別吧。雖然巴氏地圖龜的頭紋也有分開而形似恩氏地圖龜的情況(但是在苗子階段,巴氏地圖龜的頭紋基本是不分開的),但是二者眼睛下的頭紋的差異足以讓我們方便地區分它們。▲巴氏地圖龜的頭紋其實和上文的恩氏地圖龜仔細的比對我們可以看到,巴氏地圖龜和恩氏地圖龜的頭紋不同在於,恩氏地圖龜的眼睛下頭紋具有一個十分「優美的弧度」(這一弧度包裹了眼睛),而恩氏地圖龜的則比較突兀和不規則。這種特徵,雖然大個體的巴氏地圖龜可能有弱化,但是基本還是可以看得見的、辨別出來的。上圖的兩隻都是巴氏地圖龜,但是毋庸置疑,左邊這隻年齡明顯比右邊的大。上圖的紅色圈圈是「與恩氏地圖龜的區別」,而藍色圈圈則是巴氏地圖龜斷頭紋的樣子。一隻年紀比較大的巴氏地圖龜,我們可以看到雖然頭紋顏色已經暗淡,但是眼下弧形的頭紋還是十分明顯,足以與其他種類地圖龜區別的。另外,阿拉巴馬地圖龜和吉氏地圖龜的頭紋也和巴氏地圖龜相似,但是它們眼睛下的頭紋顯得尖銳。接下來就是阿拉巴馬地圖龜、吉氏地圖龜和珍珠河地圖龜一組。前面我們說到,珍珠河地圖龜原本隸屬于吉氏地圖龜,但是在2010年被列入為新物種。珍珠河地圖龜的特徵還是十分獨特的,因此可以很清楚地和別的地圖龜區分,包括吉氏地圖龜。另外值得說的是,雖然現在珍珠河地圖龜獨立,但是包括一些國外網站上傳的珍珠河地圖龜的照片也會標上吉氏地圖龜的拉丁文名,但其前面的英文名卻是珍珠河地圖龜的英文名。最直觀的區分在於,珍珠河地圖龜的頭紋呈蝴蝶狀▲珍珠河地圖龜上圖是只珍珠河地圖龜,雖然頭紋是藍色的,但是一般來說和蒙面和恩氏等地圖龜一樣,苗子階段的它們頭紋也是黃色為多數。我們可以從上圖比較直觀的看到,珍珠河地圖龜的頭紋有分叉,形似蝴蝶。而吉氏地圖龜一般則是如下圖所示和上面的珍珠河地圖龜進行對比,區別還是相當明顯的。但是,有的個體就比較玩味了,這樣的個體有類似吉氏地圖龜外型的頭紋,但是頭紋中間卻又一個「洞」,將頭紋劃分為相連接的兩個部分,這一點又很像珍珠河地圖龜。一般來說這樣的個體會被歸入吉氏地圖龜中,但是正如前文所說,一些國外網站上傳的珍珠河地圖龜的照片也會標上吉氏地圖龜的拉丁文名,但其前面的英文名卻是珍珠河地圖龜的英文名。當然,也有珍珠河地圖龜的英文直接是吉氏地圖龜的情況。因此這樣的個體就見仁見智吧~▲比較特別的一些個體~接下來就是吉氏地圖龜。吉氏地圖龜在某些平臺上經常會被當做黑瘤地圖龜。但其實黑瘤與吉氏的背甲和頭紋是由很大差別的。▲吉氏地圖龜通過上圖和對巴氏地圖龜、珍珠河地圖龜的對比,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發現,與巴氏地圖龜相比,雖然吉氏地圖龜的頭紋下端也是弧形,但是這個弧形前面有一條豎紋,並且弧形也沒有延伸到眼睛下。這就是吉氏地圖龜和巴氏地圖龜的區別。與珍珠河地圖龜的區別,前文已經說了,就不贅述~第三組最後一種:阿拉巴馬地圖龜。阿拉巴馬地圖龜的頭紋大多數呈棕紅色,但是這個是不絕對的,因為有的個體頭紋顏色並不是棕色的。在這個介紹中,我主要介紹阿拉巴馬地圖龜和吉氏地圖龜的區別。因為二者的頭紋是很相似的。曾經有一種觀點將吉氏地圖龜、恩氏地圖龜認為是阿拉巴馬地圖龜的地域變種,然而在20世紀90年代,對地圖龜的重新分類中才變成了如今這樣。據一些資料指出,阿拉巴馬地圖龜的殼不如吉氏地圖龜高。雖然有的個體這個特徵很明顯,但是如果沒有相同年齡、大小的吉氏地圖龜和阿拉巴馬地圖龜進行對比,只有對單一個往往會很難區分。另外即使是比較「高背」的吉氏地圖龜,其成年的雌性個體也會有背甲變低的情況(而雄性依然保持幼體的高度比例)。因此雖然看背甲高度的這個分法有價值,但是我沒有找到相關的分辨公式(稍微跑偏一下看起來有公式很高大上,實際上在一些龜種的分辨中,這樣實用的辨別公式還是有很多的,例如朱新平等人關於鑑別三線閉殼龜、黃喉擬水龜和艾氏擬水龜的辨別公式,可能這三種龜大多數情況下區分是很明顯的,但是艾氏擬水龜作為雜交個體,接近於三線或者黃喉難以區分的個體也有存在,這樣有公式分辨會比直接用肉眼觀察正確率要高得多得多,例如這個公式的成功率為百分之百(P小於0.01))。這樣的公式往往是通過背甲腹甲某些變量的關係進行龜的區分。正如之前推送的《達文西密碼——淺談龜甲殼的秘密》一文中所說,甲殼的一些微小差異是辨別龜種的利器,因此這種方法是十分有效的。廢話說到這裡,下面的是阿拉巴馬地圖龜的圖片
阿拉巴馬地圖龜和吉氏地圖龜是比較相似的。除了前面說的背甲高度,它們的區別主要在頭紋上。總的來說,吉氏地圖龜的臉紋看起來比較「圓潤」,而阿拉巴馬地圖龜的臉紋看起來比較「稜角分明」,當然這一點也不是絕對的,只能適用於一部分情況。但還是有價值的。除了上面的方法之外,阿拉巴馬地圖龜和吉氏地圖龜在頭紋上的區別還在於一個比較微小的細節。用語言文字難以表達,所以羅羅還是以畫圖的方式對二者進行區別
可以看到阿拉巴馬地圖龜大塊頭紋後方有兩條清晰的直線一直從頭連接到脖子後(紅色圈圈內),並且這兩條直線條紋並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過於模糊,因而這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辨別依據。而吉氏地圖龜則沒有這樣的兩條頭紋(藍色圈圈處)。下方的幾張圖就是吉氏地圖龜,大家可以與上面幾張圖進行對比~
與上面的阿拉巴馬地圖龜進行對比,可以直觀地發現這一點不同~最後還有一個區別就是二者的緣盾花紋。吉氏地圖龜的緣盾花紋看起來像是「丁」字型,而阿拉巴馬地圖龜的緣盾花紋看起來像是漩渦一般的花紋,看起來比較圓。最後介紹的是更為大家熟知的是黑瘤地圖龜。常常有地圖龜玩家在網絡上問自己的龜是不是黑瘤地圖龜。其實雖然地圖龜中有不少種類有著突起的刺,看起來似乎是黑瘤那麼一回事(例如吉氏地圖龜和恩氏地圖龜),但其實仔細觀察是可以發現它們並不是真正的黑瘤地圖龜~黑瘤地圖龜,顧名思義,背上的凸起為瘤狀,既然為瘤狀,則為圓形(其他背上有突起的地圖龜種類,它們的凸起則是窄窄的,看起來就像摺紙時摺疊出來的角一樣)。因此我們可以從這個名字上略知黑瘤一二。而事實上,黑瘤地圖龜的椎盾上有3個明顯的圓形的凸起,看起來像瘤一樣,黑瘤地圖龜也因此得名。黑瘤地圖龜的「瘤」均分布在椎盾上(第1、2、3塊椎盾上),第一塊椎盾的黑瘤比較矮小,而第2、3塊椎盾的黑瘤則比較明顯和突出了。在黑瘤地圖龜的第4塊椎盾,有著比較粗的黑線,也有略微凸起,但是還不能算上是明顯的「黑瘤」黑瘤地圖龜有兩個亞種(指名亞種和南部亞種)。其中指名亞種一般被玩家稱為北部黑瘤,這一種地圖龜的底色以淺色為主,因此個人覺得北部黑瘤的花紋更加好看~另外北部黑瘤的腹甲花紋也比較乾淨。在北部黑瘤的腹甲上的盾片接縫處有平行的黑色的條紋。而南部黑瘤(南部亞種)在玩家中則更多地被稱為「三角洲地圖龜」。這一種地圖龜的底色以黑色為主,鑲嵌著白色的側條紋,因此看起來會比較耐看。另外南部黑瘤的腹甲花紋則比較「黑」……
上面的是北部黑瘤,頭紋以白色底色為主~下面的是南部黑瘤,頭紋以黑色底色為主~
上面是2017年1月我同學送我的地圖,飼養的時間不長,養的不好,讓大家見笑了~
龜葩評語:在國內真的很少見這樣系統全面的區別地圖龜的文章,太精彩了,建議收藏後當作工具文章來用,龜群裝X利器,你懂得哦~,感謝羅羅在高考備考之餘還能獻出這樣的巨作,本葩已中毒,不要攔我,快扶我買烏龜!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