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31日杭州舉行的廈門金磚會議第二屆金磚國家工業部長會議上,俄外長倡議金磚國家工業部長同意實施統一標準。該倡儀旨在金磚各國的投投資者及工業企業在各國境內生產投資提供便利,得到了高度的認同和讚賞,考慮到中國在全球工業生產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金磚各國未來或將實施日益全球化的中國生產標準。

中鎢在線新聞網認為,這一倡議如果真正成行,或將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據了解,世界各主要工業發達國家均有各自的工業標準,黑色金屬方面單鋼材標準就有美標、英標、德標、日標、韓標、印度標等不下二十多種,鎢、鉬、銅等有色金屬及其合金也各有自己的標準且通用性較差。各國標準繁多且互不通用給生產、貿易、進出口和應用帶來了很多麻煩和造成了種種阻礙,因此,擁有一個統一標準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我國是鎢及其各類合金的主要生產國和供應國。鎢被譽為當代工業的味精,而硬質合金則被視為工業的牙齒!硬質合金具有硬度高、耐磨、強度和韌性較好、耐熱、耐腐蝕等一系列優良性能。硬質合金廣泛用作刀具材料,如車刀、銑刀、刨刀、鑽頭、鏜刀等,用於切削鑄鐵、有色金屬、塑料、化纖、石墨、玻璃、石材和普通鋼材,也可以用來切削耐熱鋼、不鏽鋼、高錳鋼、工具鋼等難加工的材料;而礦山資源開採、交通建築等基礎設施都將消耗大量的硬質合金材料,近年來我國中低端硬質合金也是有色金屬行業對發展中國家的重要的出口產品。

中國的鎢合金、硬質合金初期生產技術和設備、標準牌號燈多師從前蘇聯,所以中國硬質合金標準與俄羅斯有類似之處。就我國來看,硬質合金牌號基本上分為YG和YT系列,即主要以硬質合金的含鈷量為基準設立的,在此基礎上擴展出一系列的牌號,如YG6,YG8,YG10等,由於改革開放之前我國主要自貢硬質合金廠(764廠)、株洲硬質合金廠(801廠)、南昌硬質合金廠(603廠)、北方硬質合金廠(牡丹江)(212廠)等幾大硬質合金廠為主,所以大家採用統一的標準。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合資企業和私營企業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代表了硬質合金行業的新興勢力,如廈門鎢業、章源鎢業等各企業也紛紛建立自己的標準牌號或產品代號,基於國家標準牌號的企業標準尚好理解和查閱,但是由於企業壁壘和自己獨特配方的保護為基礎的牌號就較難區分和使用。
硬質合金國際標準(ISO GRADE)基本上分為K、M、P系列,如K10,M20,P30等,這些牌號基本上與我國現行的國標能夠相互對應,根據中鎢在線的硬質合金牌號國標和國際標準對照表,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硬質合金國標和國際標準的對應情況。
由於各國工業體系的不同和市場應用各異,硬質合金領域也紛紛建立了自成體系的標準和牌號。以歐美韓日等發達國家為例,他們各自有自己先進且有較大規模的硬質合金工業,其中,瑞典山特維克可樂滿公司(Sandvik Coromant)、德國的H.C. Starck、德國藍幟金屬加工技術集團倍銳特公司(LMT-BOEHLERIT)、比利時的Ceramic、以色列ISCAR公司、美國Kennametal公司、美國SGS刀具公司、日本住友電工硬質合金株式會社、日立工具技術株式會社、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Tungaloy超硬工具株式會社、日本OSG公司、韓國YesTool公司等等公司格局自己特色的產品和相應的標準與牌號,不僅成為該公司獨有的產品品類和等級,也代表了該公司的研發能力和品牌。

在傳統牌號為基礎產生的諸多牌號,基本上應用於傳統的基礎硬質合金製品,如硬質合金棒材、板材、帶材、球齒、鑽頭等,但是由於近年來隨著及機械加工自動化、智能化生產設備的普遍採用,各類硬質合金精加工刀具、塗層硬質合金刀具、梯度硬質合金刀具不斷研發生產並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領域,各類新牌號和標準更是層出不窮,更新迭代速度極快,而這些新牌號的創製和設立基本上被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佔據,處於發展中國家的金磚國家硬質合金的生產基本處於中低端市場,所以硬質合金的牌號和標準較於其他領域複雜得多。所以金磚國家統一工業標準對於我國的硬質合金領域和企業無疑是極大的好消息。
硬質合金標準的統一也利於我國製造業從「中國製造」到「中國質造」、「中國智造」的產業升級,促成以中國為中心的工業製造及貿易體系。近年來,全球經濟不景氣,歐美貿易保護主義不斷升溫,針對我國的貿易壁壘也不斷出現。據了解,近來美國總統川普又有意重啟「301條款「,針對中國展開貿易調查,首當其衝將是我國的鋼鐵業和紡織業,但是不管他如何興風作浪,都不能抹殺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毋庸置疑的高競爭力。
在多年的對外貿易中,世界的主要標準體系一直以歐美為主,西方國家依據擁有標準體系話語權的他們以標準為由設起貿易壁壘,是遏制發展中國家工業發展的最後手段。如今中國製造業也不再是以廉價勞動力築起的低端區域,在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中,中國製造業積累的大量的技術經驗和人才,「世界工廠、中國質造」早就不是一個口號,而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中國的鋼鐵產能佔世界的一半,中國的石墨烯產能佔世界的40%,世界中國是世界最大鎢鉬供應國和消耗國,中國的稀土開採量佔世界的80%等等傲人成績表明,中國製造業已非昨日吳下阿蒙,隨著產品競爭力的提升,中國力量正不斷往高端領域發力,令歐、美、日等老牌工業強國感到了威脅。硬質合金球齒是中國在印度等東南亞市場賣得最多的硬質合金產品,但由於該市場長期處於低價位,只是近年來來自中國的回收鎢廢料製成品在該市場大行其道,質量較高的產品很難進入該市場。
至今,資源優勢並沒有讓中國硬質合金製造行業在世界貿易中佔據真正的主導地位和得到足夠的話語權,在以發達國家為主的國際貿易體系中,中國屢屢遭遇不公平待遇。因此,中國也應該化被動為主動,正所謂得「標準者得天下」,建立以中國為主的統一標準是中國製造業走出國門的重要一步棋。雖然時下的中國製造業還不能撼動歐美的主導地位,但是中國領導人正在複製當年毛主席 「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思想,並將其戰略高度提升到世界,先從發展中國家開始,先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在我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的「一帶一路」方針戰略下,中國製造業正不斷走出國門,金磚國家是發展中國家最傑出的五個代表,先在這個最具代表性的國家中推廣自己的工業標準體系,並隨之向佔世界絕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推進,由小眾到大眾,未來的中國製造業將會在世界將會有更多的話語權。當然,這之間的過程一定是曲折的,如今的金磚五國內部也存在著不和諧的因素,就如印度對中國始終心存芥蒂,一切仍以美國馬首是瞻,競爭力逐年提升,在工業製造上也從不心服口服,這或許會是中國工業標準在金磚五國內推廣的第一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