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行星引力作用的土星光環,為什麼不會墜入土星大氣層?

2020-12-04 悟空科學

作者:石蘭(抄襲必究)土星的環結構-不是唯一的行星環,但卻與眾不同在一些大質量行星的周圍,存在著一種圍繞行星旋轉的環形物質帶,科學家們將其命名為行星環。眾所周知,在我們太陽系中擁有環結構的行星並不只有土星一顆,比如,我們熟知的海王星和天王星,同樣也存在著相對較微弱的環結構。複雜的土星環在環環相套之後,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的螺旋紋路,但卻沒有墜入土星大氣層。那麼,土星的環結構到底是怎麼來的,難道它可以將行星的引力排除在外嗎?

土星環的構成和特性-不同與其他行星環的土星光環由於土星擁有自己獨特且龐大的環系統,所以,作為太陽系第六顆行星的它,成為了太陽系中科學家們最能直接識別的行星之一。與我們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存在大約23度的傾斜相似,土星的赤道在圍繞太陽做公轉運動的時候,同樣也存在著一個27度左右的軌道傾斜。所以,當土星的環形平面和赤道與太陽的位置處於同一條直線上的時候,便說明此時的土星位置正處於春分點。組成土星環的粒子大小不等,從沙粒一般大小到較大塊頭,正是這數十億量級的粒子構成了土星環。雖然環中這些粒子也包含著塵埃,以及其他的化學物質,但其主要構成則是水冰,那些巖石流星體也會在它們穿越太空的時候被吸引。對於一些天文愛好者而言,土星環看上去可能只是由一個實心環包圍。但事實上,土星的環結構本身存在許多間隙和結構,科學家們在發現一些微弱的環的同時,也按照發現順序對土星環進行了字母命名。

在土星環的構成部分中,我們可以通過舉例的方式來進行了解,比如,位於其外層的A環是最大且最亮的部分,所有環中裂縫的最大位置就處於A環和B環之間。而所有環中最大且質量最多的環則是B環,它甚至還會在光度和密度上發生變化,擁有許多狹窄小環的同心圓、卻不含任何縫隙。與此同時,科學家們還在土星環上探測到了充滿神秘色彩的輻條,而它從形成到散開所需要花費的時間,似乎只有短短的幾個小時。對於這樣的現象,最合理的解釋則是那些帶電的塵埃大小的薄片,構成了這些快速演化的輻條,而這些塵埃一般大小的顆粒物,則是由行星閃電的電子束或小行星在撞擊土星環時所產生。

洛希極限活生生的證據-土星光環不會墜入土星大氣層的確,有不少人存在著這樣的疑問:按道理來說,土星環也會受到行星引力的作用,為何卻不曾墜入土星的大氣層?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和一個天體形狀理論中的物理常量有關,它被科學家們稱為洛希極限。事實上,宇宙中的每一個天體都存在所謂的引力極限半徑,而密度較大的類地行星,則具有相對更小的洛希極限值,這也是為什麼衛星通常都不會有環結構的根本原因。

關於洛希極限,其實也存在著不同的表述方式,比如,其本質上源於潮汐力作用,當質量存在較大懸殊的兩個天體之間的距離達到洛希極限之內。那麼,其中質量更小的天體,便會因為受到大質量天體的引力而被撕裂。洛希極限不僅可以解釋行星帶的存在、分布區域的可能位置,而且也被應用於太陽系中行星環的形成和形態相關的論證。比如,土星環便是宇宙中的天體在到達洛希極限之後,因為受到了行星的潮汐作用發生碎裂之後所形成。

或許你有所不知,土星環的存在,其實就是洛希極限的最有力證據。雖然該行星環的可能形成方式並不止一種,但不管是進入土星洛希極限的衛星因為潮汐引力而瓦解、原本就位於洛希極限內的星體在受到流星體撞擊後形成土星環,還是始於太陽系演化初期的殘留物質無法凝結而形成光環,理解洛希極限的關鍵都在於潮汐力。我們可以通過潮汐引力推論出潮汐效應的大小,其實主要取決於被作用天體本身的大小,直到物體被撕碎到某個最小的程度之後,這個過程才不會再繼續發生。

我們可以通過一組數據,來對洛希極限的印證,以及土星環為何不會墜入大氣進行說明。土星的中心位置和其A環的最外邊緣之間,大約相距13.65萬公裡,而科學家們根據洛希極限的定義所推算出的土星洛希極限,則等於其赤道半徑6萬公裡乘以2.44,也就是大約14.64萬公裡。簡而言之,土星的整個環系統,其實都位於所謂的洛希極限之內,這便是為什麼土星環上的這些物質永遠都不可能聚集為衛星的巖屑,更不會因為受到行星的引力而墜入土星大氣之中。

美麗但難以持久的土星環-可能要不了3億年便會消失倘若土星原本沒有標誌性的厚環,那麼,我們很可能至今也沒有發現它的存在,科學家們為了弄清土星環是否也具有生命周期,便對一種被稱為「環雨」(由具有特殊形式的氫氣所散發出紅外光)的現象進行研究。從探測結果來看,土星環正處於其生命周期中的中期階段,大約會在未來的3億年時間裡徹底消失。

短短數小時的短暫時間,巨大的環雨量吞噬了大量的冰環,而這個量級達到了每秒420到2800公斤。土星環的大概質量是已知的,雖然落入量的數值範圍較大,會導致環的真實生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但是,科學家還是根據比率計算出了這些環大約還有3億年左右的壽命。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結合了早前的卡西尼號數據,並通過環到行星的不同類型流入信息,得到了一個更令人意外的答案。那就是土星環這個特殊的結構消失,很可能只需要耗費一億年左右的時間。不同的數據指向同一個結果:土星的環,只是一種暫時性存在的行星特徵,這也表明了在過去的某個時間,木星和天王星等行星,或許也同樣存在著巨大而複雜的環系統。

太陽系中的「古董」-引力撕裂的碎片構成了土星環土星環被普遍的認為是由宇宙中的衛星、小行星或彗星碎片組成,只不過在它們到達土星環位置之前,便已經因為受到土星的強大引力而被撕裂成碎片。從觀測結果來看,土星系統中的大量水冰無法以其他方式離開現有位置,所以,參與研究的科學家們認為,這些位於土星系統中的水冰應該形成於太陽系形成之時。並且,當流星體撞擊到土星環的某些地方時,土星系統也因此而被塗上了微紅色,而這樣的信號說明了,更複雜的分子可能會因為這些化合物而產生。

若土星環誕生於太陽系誕生的相近時期,那麼這些光環便有可能已經閃耀了40億年左右,它們就像是太陽系中的「古董」一般的存在。而由行星狀星雲形成的土星環和月亮,則成為了天文學家們了解早期太陽系的時空隧道。簡而言之,要對太陽系的化學演化和物理演化有更深入的理解,那麼,對土星系統進行的研究便能為此帶來幫助。並且,這樣的進化過程會涉及到的研究主體,並不只是某個環、或某個衛星,我們只有將這些彼此纏繞的關係,按照有序的關係拼湊起來才能得到答案。

相關焦點

  • 如果地球也像土星那樣擁有行星環,人類會受到影響嗎?
    太陽系中最美麗的結構莫過於帶著「帽子」的土星了。作為太陽系中行星環最明顯的行星,它的獨特可能是其他七大行星都無法比擬的。土星環到底是什麼17世紀中期,荷蘭科學家惠更斯第一個描述環是環繞土星的盤狀的人。它們認為,幾百萬年前,一顆衛星撞向了土星大氣,外圍的冰塊被土星吸住成為美麗光環,其他部分則墜入土星大氣層。為什麼地球不像土星一樣有行星環?要想形成行星環,就得有物質來源。
  • 土星為什麼有光環?
    土星為什麼有光環?如果問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是哪一個?相信不少朋友都說土星最美麗。不錯,土星因為土星光環成為太陽系中最美麗的「指環王」。土星為什麼會有光環呢?圖示:土星光環的側面,非常的薄這麼美麗的土星光環是怎樣形成的呢?科學家認為土星光環可能是一顆被撕碎了土星的一顆冰衛星形成的。土星的衛星怎麼會被土星撕碎了呢?這裡就涉及到了一種關於行星環形成的理論。這是由法國的天文學家愛德華洛希提出的,叫做洛希極限。
  • 為什麼土星有行星環,而地球卻沒有?原來它被月亮「吃掉」了
    行星環是指圍繞行星旋轉的物質構成的環狀帶,而一說到行星環,就會讓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土星的圖像,土星常常被認為是太陽系最美麗的行星,因為它有一個龐大而多彩的行星環。為什麼土星會有行星環呢?對於土星的行星環,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形成說法,但科學家推測,這環狀物質可能是彗星、小行星和較大衛星相撞後所產生的碎片。
  • 土星光環的巨大奧秘
    自從伽利略發現土星並不是「唯一的」以來,土星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我不知道在這樣一個如此令人驚訝、如此出乎意料、如此新穎的情況下該說些什麼,」他寫道。他當時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但他看到了這個行星的光環,一個由冰物質組成的宇宙花環。
  • 土星:兩項研究增加了其神秘感,土星的光環和衛星是如何形成的?
    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宇宙飛船在最終墜入土星前的幾個月裡進行了一系列的飛行,發現土星最深處的五顆衛星與土星環自身是由同樣的物質構成的。並且它還發現,這些衛星非常輕且疏鬆多孔,以至於如果把其中最小的衛星扔入太平洋,它會像一個巨大的沙灘球一樣漂浮在水面上,只有小部分在海面以下。
  • 太陽系中光環最龐大的行星——土星
    我不知道為什麼易經用金木水火土?也不知道中醫也用金木水火土說明中醫理論,這是為什麼?難道易經和中醫都和天文有聯絡嗎?為什麼跟天文相聯繫呢?,這個問題我始終不得其解,有知道的小夥伴可以私信聯繫我,給我答疑解惑。我知道,土星在300多年以前的確是太陽的邊界。這和上面談到的金木水火土,土排在了最後正好吻合。
  • 宇宙——土星(光環王者)
    土星土星是一個環繞著冰制光環的氣態行星。光環以四萬英裡每小時(六萬四千千米每小時)旋轉。土星有著非常瘋狂的氣象,極地的颶風面積比美國還大。土星的一些氣象是太陽系中最強大的,閃電的能量比地球上的大一百萬倍。不過,土星的衛星更吸引人,恩克拉多斯(土衛二)上的噴泉,噴出幾百英裡高的水汽,因為,這裡引力很小且沒有大氣。另外一顆土星衛星有大氣、海洋和山脈。也許某顆衛星上會有生命!
  • 卡西尼號探測器即將墜入土星終結生命
    當地時間2017年9月13日,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NASA召開發布會宣布,「卡西尼」號探測器正在逐漸接近完成它最後一次穿過土星及其光環之間狹窄縫隙的任務,隨後「卡西尼」號燃料即將耗盡,並將於9月15日衝進土星大氣層,結束它13年的土星探索旅程。圖為發布會現場。
  • 星球物語|自帶光環的土星:比水還輕盈的星球
    土星光環就是其中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土星因光環而充滿魅力,也因光環而令人不解,直到今天。揭開土星光環這一層神秘面紗仍然是天文學家的神聖使命。在宇宙中,具有光環的行星不止土星,但土星光環最早被發現。首先發現土星光環的是大名鼎鼎的科學家伽利略。
  • 身為氣態行星的土星,為什麼是當之無愧的海洋之星?
    2、土星—太陽系第二大行星土星是太陽系第二大行星,是個氣體的巨行星,擁有大量的氫和氦,有地球 750 倍大,一天只有 10.6 個小時,繞太陽一周需要 29.5 個地球年,擁有 48 個已命名的衛星。土星是太陽系中最壯麗的標誌,擁有明亮的光環。
  • 太陽系內除了土星,還有哪些行星有光環?原來地球也有自己的光環
    1610年,著名科學家伽利略在宇宙中發現了色彩美麗,排列均勻的光環,但起初並沒有引起他的注意。直到1659年,荷蘭科學家才證實那個光環是土星光環。1979年,行星探測器飛掠土星時發現,土星光環是由上千個環組成的,由土星雲層頂部一直延伸至32萬千米的距離。
  • 土星和木星都有美麗的伴身光環!為什麼地球卻孤零零的啥沒有呢?
    而土星卻擁有一個美麗的光環,就算在地球上,我們也能利用天文望遠鏡觀看到這個明顯的光環。除了木星以外,在整個太陽系來看,太陽系8大行星中,四顆氣態行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天王星其實都有著明顯的光環。科學家們發現,在這些氣態行星的軌道上擁有者無數的微小顆粒和巖石碎片,這些巖石和塵埃微粒受到引力的作用繞著氣態行星旋轉。這數量眾多的小碎片維持著一種十分微妙的平衡而存在,當太陽光照射到這些碎片上時,他會回將太陽的光線進行散射,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些美麗的光環。
  • 土星和木星都有美麗的伴身光環!為什麼地球卻孤零零的啥沒有呢?
    在看太陽系八大行星的時候,我們會很明顯地發現,我們的地球周圍光禿禿一片,除了一個巨大的月球外,什麼都沒有。而土星卻擁有一個美麗的光環,就算在地球上,我們也能利用天文望遠鏡觀看到這個明顯的光環。除了木星以外,在整個太陽系來看,太陽系8大行星中,四顆氣態行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天王星其實都有著明顯的光環。而在小行星帶以內的四顆巖石類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都是沒有星環的。那麼究竟是什麼限制了巖石類行星擁有光環呢?
  • 美麗的土星光環真的會消失?科學家有了新的證據!
    土星美麗的光環可能是天文史上最有辨識度的存在之一,但不一定永遠都是如此。2018年,行星科學家們發現,土星光環消失的速度比預想的要快很多。實際上,一些科學家甚至說這是「最壞的情況。」現在,先別顧著傷心,我們要記住這是天文學的常態。就土星的情況來說,光環消失的速度更快就意味著光環可能還會存在大概幾億年的時間。
  • 土星光環下的雨,卡西尼號嘗了嘗
    每一秒,土星環都會向土星的雲層播散大約數百千克的水冰、有機分子和其他微小的顆粒。在卡西尼號執行任務的最後幾周裡,它先後22次從土星和它的光環之間穿過,品嘗了光環雨,讓科學家終於有機會直擊土星及其光環間驚豔而複雜的相互作用。認識這一複雜性,並非只是一項難懂的學術研究,還朝著揭開土星系統最亙古不變的謎題邁進了一步。
  • 如果地球有跟土星一樣的行星環,那將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在我們的印象中,土星是一個很美麗的星球,與我們熟知的相比,它的周圍有一道很明亮的光環。其實,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不止是土星有光環,木星、天王星以及海王星也是有的,只是它們不如土星的明顯。這道光環是如何形成的呢?如果地球也有這樣的光環,那將會怎樣?
  • 卡西尼號探測器開始最後任務 1個月後將墜入土星
    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張奧 實習記者于洋)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卡西尼開始了在土星周邊最後5圈的探測」,BBC報導稱,由歐洲宇航局和美國宇航局聯合發射的「卡西尼」號無人探測器即將在9月燃料耗盡,墜入土星。
  • 土星探索者卡西尼號墜毀在即!再記錄下土星奇幻景觀!
    卡西尼號探測器就是人類探測器中的明星之一,它於1997年發射,2004年抵達土星,繞土星已長達12年,工作時長是原計劃的3倍之多。發射它的美國宇航局已經宣布卡西尼號的燃料即將耗盡,將在今年9月前後墜入土星大氣層,目前已經是卡西尼號的最後階段,但是卡西尼號依然不辱使命源源不斷的向地球傳回更多令人驚嘆的畫面!今年3月,它就傳回了一個奇特角度的土星和它的光環。
  • 土星環中奇異結構,探索行星形成原理
    其中土星周圍的光環系統是最吸引科學家注意的,這個光環系統是目前為止,我們所觀測到的最接近太陽系中的各個行星,塵埃以及碎石等誕生的東西。土星周圍的原行星盤,其形成是由於一團超低溫氣體和塵埃組成的星雲,在自身的引力作用下,發生了坍縮現象,隨後這個星雲就開始逐步的收縮,收縮之後的星雲就變成了一個圍繞在新生太陽周圍的盤,而太陽將這些氣體吹散,那麼盤中那些碎石就形成和土星光環很相似的環。
  • 太空13年之旅「卡西尼號」在土星發現了什麼?
    2004年5月18日,經過了接近7年的漫長的星際旅行,那顆擁有著美麗光環的行星所產生的引力,第一次開始超過太陽對卡西尼號的引力,這代表著卡西尼號正式進入了土星系統。然而這並不代表著卡西尼號成功地進入了土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