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時候找個鋼鏰玩弄一下是常見的事兒,但能夠把硬幣玩出花樣的人還真的不多。在浙江大學一位「力學哥」的手中,看上去「可塑性」實在不強的鋼鏰兒一個個都變得乖乖聽話,疊出了類似於「鳥巢」甚至是「懸空」的各種立體造型。「力學哥」熊禕把自己的得意之作發到網上,立馬走紅。網友爭相轉發「力學哥」的各種作品,感慨「為什麼中學沒學好物理?」
硬幣「傳世之作」震驚網友
「浙江大學力學哥傳世之作,你能把硬幣堆成這樣嗎?」在新浪微博、人人網等網友群居的大型網站,不少人都在爭相轉發著這樣一組看上去並不太起眼的圖片。雖然圖片的名字有些挑釁的意味,但口味挑剔的網友這次似乎毫不介意,紛紛傾倒在了「力學哥」的作品的神奇之中。原來這組看上去不太起眼的立體造型全部是用一元硬幣堆成的,成排的硬幣按照房屋砌牆的順序「品」字形堆放,在「鳥巢」的造型中,最矮的一「堵」硬幣「牆」也大約有50枚一元硬幣疊起來那麼高。每枚硬幣之間的間距都相等,錯落疊放之後甚是好看。
興許上傳這組圖片的時候,「力學哥」還只是帶著調笑的意味在炫技,他給自己的原始圖片相冊起了個有些自嘲的名字,「我也來炫富」。幾百枚硬幣雖然金額不算巨大,但還是憑著巨大的體積震驚無數網友。對於「力學哥」鬼斧神工的堆硬幣技術,網友驚嘆「寂寞到這個份上才是成功啊!」「高中力學從來沒及格過,膜拜一下。」也有網友建議「力學哥」把堆硬幣的功夫進行下「社會延伸」,「兄弟,用你這功夫去必勝客堆沙拉一定無敵了!」
「堆這麼多硬幣,要花多少時間啊?」熱愛各種「扒皮」的網友顯然不會放過「解剖」這堆硬幣造型的好機會,開始攻克起「力學哥」的硬幣作品來。堆硬幣要從數硬幣做起,一位數學較好的MM就對「力學哥」展示的「門」字造型圖片裡的硬幣來了個徹底的清點,「左右當側翼的各6、第一列、16×6第二列17×5,下面底柱各20,這樣總共是12+96+85+40=233枚。」MM的清點讓力學哥有點蒙,因為他自己都沒有徹底計算過搭建「門」造型總共花了多少硬幣。延伸出書桌邊沿的懸空「鳥巢」也被網友「攻破」,先分別將兩邊的硬幣錯落疊成弧形向中間靠攏,懸空出桌面的部分再逐一用硬幣累加銜接。「力學哥」自己也在相冊中承認,堆砌「懸空」的鳥巢花的時間較長,堆了大約半小時左右。
摩擦力和平衡力創造「奇蹟」
這樣的「高難度」造型,「力學哥」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呢?記者把「力學哥」上傳到網絡的成品圖片讓一位物理老師「鑑定」了一下,「這個學生的力學知識應該學的非常好吧,」物理老師也嘖嘖驚嘆,認為硬幣之所以能夠「懸空」不掉下來,是依靠著摩擦力和平衡力的完美結合才能完成的。「『門』造型在堆砌的時候應該是先在懸空的部分墊上書本等物體,等全部堆好後再抽走的吧?」「力學哥」的圖片激發了物理老師的興趣,也開始猜測起「傳世之作」背後的搭建「秘密」。
記者聯繫到「力學哥」,他真名叫熊禕,是浙江大學的一名學生。7歲左右就已經開始了他的「堆事業」,看見串烤串的竹籤都能橫豎擺起來,看見麻將也手痒痒擺起房子和煙囪的造型,只不過直到今天才站在眾人面前「炫才炫富」。
開學這幾天,還沒正式上課,讓熊禕閒了下來,望著一盒子硬幣,想想網上最近流傳的一些疊幣照片,不錯!咱也擺試試。於是出現了在網上風傳的硬幣圖片。而網友驚嘆的是他能把自己的專業用得如此巧妙,而熊禕卻不這麼認為,才上大三的他,對專業還沒有完全滲透,堆幣的最初也沒有想過把專業知識發揮出來,就是堆堆玩玩。全程觀看堆幣過程的同學普遍認為這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看我堆幣過程的同學都不覺得有什麼門門道道,只有照片上傳後,沒見過程的人才顯得如此驚訝。」
熊禕表示,堆幣「事業」並沒有完,他還在謀劃著繼續攢硬幣,「等到時候硬幣足夠多了,通過專業理論知識我想做一個更完美的作品,網上現在的作品只是玩玩,沒有想過運用力學知識,我以後爭取要通過計算帶給大家更精彩的作品。」(楊甜子 喬金玲)
作者:喬金玲
(來源:新華網)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