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68年的《人猿星球》問世以來,猿猴取代人類成為新世界主宰,這一概念影響至今。
除了《人猿星球》五部曲,蒂姆波頓還在2001年重拍過這個故事,又從2011年開始,經過六年的時間,重新開發了《猩球崛起》三部曲。
《人猿星球》系列電影裡,沒有特別詳細的去介紹人與猿的統治關係逆轉是如何發生的,基本上是一筆帶過,而《猩球崛起》系列對這一部分給出了詳細而合理的解釋。
影片中,人類為了治療老年痴呆症,不斷地從事基因藥物的開發,並在大猩猩身上不斷進行著藥物試驗,最終研發出一款藥物。
這款藥物不但能短暫的治癒老年痴呆症,還能讓猩猩的智商大幅度提高,但它同時也是一種病毒,它對人類是有害的,令絕大部分的人類死於該病毒。
於是,人類數量在急劇下降,而猩猩的智商越來越高,這兩個高智商種族為了爭奪地球家園,陷入了戰爭。
1、《猩球崛起1》是故事的基礎
由魯伯特瓦伊特執導的《猩球崛起1》,是根據《人猿星球》系列第三集和第四集的創意改編的。
原本的續集是拍攝於上世紀70年代,這幾集被視為公民權利和種族主義的隱喻,而《猩球崛起1》只是用了原版的概念,實際上它是一部基於原版角色,從另一個物種的角度看待「反對強權、捍衛自由」的主題。
同時也涉及到移民、階級矛盾、人類濫用環境及醫學研究倫理等隱喻,這一點是超越原版的。
2、《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是種族矛盾的起源
2014年的續集《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由馬特裡夫斯執導,這部電影則是借用了《人猿星球5:決戰猩球》的部分概念,又加入戲劇化的《哈姆雷特》使之上升到新的高度。
影片聚焦於兩個物種間,四個派系的交鋒,人與猿兩個物種又是如此的相似,雙方無論是信任還是侵略,任何一方都沒有勝利,由此《猩球崛起》的世界觀和邏輯性也搭建起來了。
3、《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是種族矛盾的終結
兩年後,馬特裡夫斯帶著完結篇《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回歸,劇本依舊強大,情節和情感更具說服力。
作為完結篇,《猩球崛起3》非常悲壯,有一種悲壯之美。
故事發生在第二部幾年之後,這期間地球上爆發了猿流感病毒,人類文明在迅速地消亡。
凱撒領導的猿族遭到了人類士兵的猛烈炮火,傷亡慘重,凱撒決定把部落遷到新地方,同時它也渴望復仇,尋找應當對此次事件負責的上校,由此激發了凱撒內心中黑暗的一面,心中燃起了復仇的烈火。
4、從《猩球崛起》三部曲看人類發展歷程
《猩球崛起3》的片名副標題叫終極之戰,重點當然是「戰」,這次人與猿的戰爭最顯著的,就是影片如何力求清晰地傳達出雙方的觀點。
人類世界的衰落根源在於本可以和平,卻唯利是圖和戀戰,猩猩們擔心的是它們將要往哪去,人類則緊緊抓著它們的陣地不放。
除此之外,這一次編劇還為凱撒注入了更多的內心爭鬥,凱撒被迫地忍受著一個自己為保護家族而暴露出來的陰暗面,調和著復仇與和平之間的矛盾心理,逐漸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隻反派猿科巴。
凱撒後來意識到,它也沒能擺脫對仇人的恨,這種戲劇性的衝突不止針對凱撒個人,也包括整個團隊。猿族中同樣充斥著反對獨裁的士兵,不論是個人還是整體都與人類無異。
和前兩部一樣,凱撒對物種的理念在第三部中也被強化了,所有物種都有生存的權利。
片中我們還看到了猿類對善良的嚮往,對新生命的保護,影片中安插進來的人類女孩與猿族相處融洽,她是和平與寬恕的象徵,尤其背景是猿類先殺死了她的父親,但是她卻也融入了猿族的新家庭,甚至當父親死時她沒有落淚,而猩猩死的時候,她哭了。
《猩球崛起3》整部電影有著很強大的家庭與和平的主題。
和平,是凱撒和上校之間最大的分歧, Colonel上校以上帝自稱,他通過宗教信仰來合法化他的軍事權力,使他的惡劣行徑看起來是正義凜然的,而凱撒追求的是愛與尊重,相比之下,它的仁慈更像上帝應該具備的態度。
相比前兩部《猩球崛起》,第三部更多的是史詩味道,以三部曲整體蓋棺定論來看,它有一個非常令人滿意的結局。
《猩球崛起》系列講述的雖然是猿類造反與人類反抗的故事,但它卻讓觀眾對猿產生共鳴,有效地將觀眾的同情賦予到猿類身上,去反思人類的性格缺陷和破壞性。
看完電影之後,不免感慨,人類現在作為萬物之靈長,作為地球的統治者,可能只是進化的僥倖,也很有可能將來有一天,我們不再受大自然的眷顧,就會從金字塔的頂端跌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