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李曦子
美眾議院表決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如果遵守該法案,就意味著公司需要接受PCAOB對會計底稿的審查,這一行為直接違反了中國證監會、國家保密局和國家檔案局2009年制定的《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
當地時間12月2日,美眾議院表決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法案要求,如果一家外國公司不能證明其不受外國政府控制,或者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無法連續三年對其進行審計,則該公司的證券將被禁止在美國交易所交易。
該法案由共和黨參議員甘迺迪(JohnN.Kennedy)及民主黨參議員範霍倫(ChrisVanHollen)共同提出,曾在5月獲參議院表決一致同意,在眾議院表決通過後,將由美國總統籤署立法生效。
儘管上述法案覆蓋範圍為「外國公司」,但事實上主要是針對中國企業。受此影響,部分熱門中概股盤後跳水。
有分析指出,如果遵守該法案,就意味著公司需要接受PCAOB對會計底稿的審查,這一行為直接違反了中國證監會、國家保密局和國家檔案局2009年制定的《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
在《保密規定》中,除了要求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過程中,提供相關證券服務的證券公司、證券服務機構在境內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檔案應當存放在境內,還明確了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涉及的跨境證券監管事宜應通過中國證監會進行,現場檢查應以中國監管機構為主進行,或者依賴中國監管機構的檢查結果。
同樣,在今年生效的新《證券法》第一百七十七條也明確規定,境外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不得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直接進行調查取證等活動。未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國務院有關主管部門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與證券業務活動有關的文件和資料。
今年5月,中國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美國國會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事宜答記者問時表示,從法案以及美國國會有關人士的言論看,該法案的一些條文內容直接針對中國,而非基於證券監管的專業考慮,我們堅決反對這種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做法。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稱,該法案要求,外國發行人連續三年不能滿足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對會計師事務所檢查要求的,禁止其證券在美國交易。對此,我們認為法案完全無視中美雙方監管機構長期以來努力加強審計監管合作的事實。中方一直高度重視中美資本市場審計監管合作,2017年協助PCAOB對一家中國會計師事務所開展了試點檢查,2019年以來又多次向PCAOB提出對會計師事務所開展聯合檢查的具體方案建議。我們期待得到美國監管機構的積極回應,並呼籲雙方通過平等友好協商,按照跨境審計監管合作的國際慣例,加快推動對相關會計師事務所的聯合檢查。
該法案對雙方利益都會造成損害,不僅會阻礙外國企業赴美上市,更將削弱全球投資者對美國資本市場的信心及其國際地位。優質上市企業是各國資本市場競爭的重要資源,相信國際投資者會根據符合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作出自己的明智選擇。
在12月2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記者有關美國眾議院本周可能會通過關於限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的議案的提問,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表示:「我想你剛才提到的這個問題再次的表明,美國對中國的公司採取了歧視性的政策,是對中國企業進行政治打壓。至於你提到的美國眾議院要表決外國公司問責法案這個具體的問題,你可以向主管部門詢問。我可以原則性地再跟你強調一下,在資本市場已經高度全球化的今天,有關各方開誠布公地加強跨境監管合作,就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等議題來加強對話和合作才是解決問題的正道。我們堅決反對將證券監管政治化的做法。我們希望美方能夠為外國的企業在美國投資和經營提供公平公正的環境,而不是想方設法設置層層障礙。」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此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法案的推出將會加大未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難度,同時也會加大中概股在美國掛牌的成本和風險,以及不確定性。與此同時,會給中概股帶來不好印象,成為市場做空和打擊的對象,進一步逼迫中概股退市、私有化,中國公司未來要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美國可能會有更多五花八門的手段限制中企赴美上市。
「根據法案,國內企業所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必須要願意接受三年一次PCAOB的審查,但這是大多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忌諱的,若想順利赴美上市,中企應更換國際會計師事務所。此外,有條件的中概股應該選擇好的方式回歸港股或A股。去年,科創板已經推行了註冊制,今年創業板馬上要推行註冊制。註冊制推行實際上就是為了迎合這些新業態、新模式網際網路企業的IPO需要,國內上市門檻大大的降低。此外,港交所近兩年通過大幅制度改革也是為了與美國證券交易所競爭,他們也在等待中概股的回歸。」董登新說。
根據美中經濟與安全審議委員會10月發布的一份文件,截至今年10月2日,中國在納斯達克、紐交所和美交所這三大美國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共217家,總市值2.2萬億美元。今年5月上述法案獲參議院通過後,陸續已有9家中概股在香港二次上市,包括京東、網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