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元朝,我想大家想到的肯定是那些馳騁馬場,威武霸氣的蒙古人吧。為啥說他們威武霸氣呢?因為他們拳打巴西亞,腳踢歐羅巴,一路砍瓜切菜徵服了半個地球,能不說人家威武霸氣嗎?
但是萬萬沒有想到,就是這個徵服了半個地球的蒙古人,到了元朝末期的時候,卻被一群安徽的農民軍追著打?這是為啥呢?究竟是蒙古人提不動刀了,還是安徽的農民軍飄了,接下來我們就仔細的分析一下這其中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蒙古是遊牧民族,他們基本上都是不種地的,是通過養馬來過日子的。所以元朝的時候,也是養馬,這就是原因的其中之一。為什麼呢?且聽我慢慢道來。
了解歷史的人可能知道,前朝宋就是因為沒能夠收復河西走廊,沒有養馬的地方,所以等到蒙古人來的時候,沒有馬匹應戰,就算打贏了,也因為沒有馬匹不能乘勝追擊,最後才亡了國。
而元朝就是靠騎兵起家的,這其中馬的功勞不能磨滅,所以元朝成立以後,就出臺了大量的政策鼓勵大家養馬。不僅如此,他們還設立了專門的機構,也就是太僕寺管理馬政,要說這個太僕寺管理什麼馬政,我想就跟玉帝給孫悟空的弼馬溫差不多吧,雖然聽起來可能不值一提,但是在元朝的時候,這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機構。
在元朝人靠著馬兒稱霸東亞以後,馬的地位更是更上一層樓,於是南北各地都是退耕還牧開設馬場。
到了元朝末年的時候,南方也都是馬場了。你不是靠騎兵發家的嗎?所以我朱元璋也就從騎兵出發,殺你個片甲不留。所以元朝人開設的馬場也算為朱元璋提供了戰鬥物資,不僅是戰鬥物資,就連戰鬥人才也可以說得上是元朝人培養的,為啥?我們來看看朱元璋手下的首席打手徐達,常遇春,他們可都是騎兵出身啊,這裡面的事情就不用我多囉嗦了吧。這也成為了明朝是唯一一個能夠北伐成功的朝代的重要原因之一。
當然除了戰鬥物資和戰鬥人才還不夠,這更重要的就是戰鬥戰術了呀。我們先來說說蒙古人的戰術,雖然他們雄壯霸氣,個個都是五大三粗的那行,看起來的確很能打的那種,但是,他們的戰略戰術可比不上朱元璋這個小機靈鬼呦。
他們的戰術大多數都是那種騎在馬上,拿這個箭耍帥的那種,當然開個玩笑,他們的戰略戰術用專業的話來說叫做騎射騷擾加重騎兵突破的戰術。簡單的解釋一下,就是騎著馬射著箭,還有大量的騎兵往前衝的那種。而我們的小機靈鬼朱元璋那可謂是見招拆招,你啥樣,我都能給你破嘍。
朱元璋的戰術就兩點,但是可別小瞧這兩點,這可是對付蒙古人的最有用的戰術了,那就是常附城壘,車騎並重。簡單來說就是建造軍營,你不是要射箭嗎?我就把城牆建得高高的,你也射不進來,你不是愛往前衝嗎?
我就用城牆堵著你,我看你咋往前衝。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肯定看到過這樣的劇情,就是一群軍隊,搬著個梯子往城牆上爬,然後城牆上頭的人就往下面射箭,或者是滾石頭那種,朱元璋的工事也是和這個差不多的那種。其實也就是在南方打我就造工事,在北方打我就開戰車。為啥這樣,當然是能打贏啦。
首先雖然南方有了馬匹,但是終歸是少啊,所以建築工事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而北方的話元朝人的騎兵那是個頂個的超級厲害的那種,所以你要是使用騎射騷擾,我也能用戰車給你破了,總之,無論是用什麼方法吧,明朝還是把元朝給滅了,從此一個新的朝代誕生了。
其實不管怎麼說,從根本上還是蒙古的制度不行。蒙古國是一個崇尚武力的國家,可以說是能動手的絕對不吵吵,他們可以說是不善於對文化的一種學習,你說你從老家跑到這裡來,怎麼說這也是漢人比較多,不學習點人家的文化,怎麼立得住腳跟,這一點應該和北魏的孝文帝學學,人家孝文帝一上來就是進行漢化,你看人家的歷史地位,當然元朝的歷史地位也不低。
但是就是因為他們崇尚武力,這樣長時間下去就會引起民怨,這不朱元璋就起來了嘛!除此之外,他們還搞民族分化,惡意看低漢人,認為漢人就像奴隸一樣,元朝後期的時候這個矛盾就更加的激烈了。
除此之外,還有元朝人沒有一部完整的法典,這個法典就是規矩,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朝代沒有規矩的話怎麼統治。當然我們不能說,他們一部法典也沒有,畢竟還是有一部的,但是這一部,還是專門給漢人規定的,這就更加的加深了民族矛盾了呀,真不知道他們是咋想的。
還有一個原因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元朝人打了勝仗之後,就開始養尊處優了,元朝後期的表現的確是慘不忍睹,以至於到了後來明軍北伐攻入元大都的時候都有點兵不血刃的意思。另外,還有就是元朝人杜絕漢人做高官,但是他們自己又沒啥經驗,這樣一來,元朝朝廷之風那是相當的腐敗啊,朝廷都腐敗了,那還有啥活頭啊,所以,元朝滅亡也是遲早的事情了。
元朝的滅亡有他一定的內因,從根本上說還是因為他們的政治制度不行,所以不管是建立一個朝代,還是怎樣,都要把自己的制度搞明白了,要不然散夥是遲早的事情。還有就是當然我們也不能磨滅明朝朱元璋的功績,當然他的成功也是有一定的運氣在裡面的,其實運氣也可以說得上是實力的一種,所以朱元璋雖然是一介農民出身,但是我們也不能看不起他啊,畢竟,他可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北伐成功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