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會對生活中的某些聲音感到特別煩躁和抓狂,例如指甲划過黑板、金屬凳在瓷磚上拖著走、叉子劃陶瓷碗等等。這些聲音有時候不僅聽著讓人難受,就連在腦海中想像出來都會覺得讓人渾身不自在,甚至馬上就能起雞皮疙瘩,那你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嗎?
眾所周知,聲音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而這介質可以是空氣,是液體,是固體,而我們平時能聽到聲音,都是因為聲音通過空氣這個介質傳到我們的耳膜,使我們的耳膜產生振動,大腦再加工處理使我們能夠感知到。
從聲學上說,我們正常耳朵能聽見的聲音頻率範圍大概是在20Hz~2000Hz之間,在這個範圍以外的聲音我們都是聽不到的。
那對於指甲划過黑板的這種聲音,是不是因為它們的頻率實在太高了,所以我們聽著會渾身不舒服呢?
在2011年的時候,德國麥克米迪亞大學的教授們專門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了研究,他們將指甲划過黑板的聲音錄製了下來,然後處理掉了聲音裡高頻的部分,結果發現,這個聲音還是一如既往的令人難受。
之後他們又著手將低頻部分處理掉,結果還是一樣。既然高頻和低頻部分都不是讓人抓狂的重點,所以他們又嘗試著刪去了中頻部分的聲音,果然有效果了。
通過這個實驗,教授們發現,會讓我們聽著抓狂、難受的聲音正是頻率在2000Hz~4000Hz範圍裡的聲音。
除此之外,還有科學家還研究了人們聽到這些令人難受的聲音時,大腦的活動表現。研究結果表明,當人們聽到此類聲音時,大腦的聽覺皮層和杏仁核之間的交流信號就會增強。
聽覺皮層是主要負責處理聲音的,而杏仁核是負責處理情緒的,一旦高頻噪音出現,大腦表示警覺的地方就會燥起來,激動不已。
所以當指甲划過黑板發出聲音時,杏仁核首先會感到不適,然後把這難受的聲音傳遞到聽覺皮層,這一互動下來,不僅會使你起來難受,還會改變你的皮膚電導率,讓你頭皮發麻,起雞皮疙瘩什麼的,出現各種不適。
而且科學家推測,我們的耳道形狀經過了幾百萬年的演化,因為對生存的需要,所以可能已經進化到有能力可以將一些對交流和生存有意義的聲音放大,而對於指甲划過黑板這種聲音可能就是演化中產生的副作用。
如果想要解決這種聲音帶來的種種不適感,有人認為可以先從自身心理上下手,催眠自己,把這種聲音當作美妙的音樂一樣來享受,還要自己的潛意識能夠認同,那麼,身體就容易接受了。
對於指甲划過黑板這類的聲音,你怎麼看呢?你會對什麼聲音煩躁,起雞皮疙瘩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