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遠鏡選址學問:最重要指標視寧度

2021-01-09 央視網科教

  作者:包星明 鄧元勇

  日前,中國科學家正計劃研製一臺巨型太陽望遠鏡,期望以空前高的空間解析度和磁場靈敏度看清太陽的細節,測量太陽的磁場,研究發生在太陽大氣中的物理過程。

  由於受到地球大氣的影響,地面太陽光學望遠鏡的空間解析度通常只能達到一臺口徑十釐米量級的望遠鏡的極限解析度,即約為1角秒左右的角分辨能力,如果在地球上對太陽觀測,則分辨的太陽表面距離約為730多公裡。前面提到的中國巨型太陽望遠鏡計劃期望觀測到太陽表面0.1角秒的精細結構。想要看到更清楚的細節,增大望遠鏡口徑是先決條件,但大口徑光學望遠鏡極限解析度觀測資料的獲得,除瞭望遠鏡本身的加工、裝調精度保證外,還需藉助自適應光學、主動光學、圖像復原等先進技術或方法。此外,一個白日視寧度優異的太陽觀測臺址也是一個必要條件。

  所謂視寧度,是用於描述天文觀測的目標受大氣湍流的影響而看起來變得模糊和閃爍程度的物理量。在晴朗的夜晚,當我們在遠離城市的郊外或鄉村抬頭仰望天空,看到滿天的繁星。有的星比較亮,有的比較暗。長時間仔細盯著看的話,會發現它們都在閃爍,似乎在向你眨眼。而在觀測條件很差的城市環境中,星星的閃爍乃至模糊不清更是最常見的情況。這就是地球大氣湍動對星星成像的影響,天文學家稱之為視寧度。一般來是說,地球大氣對星像的影響越小,視寧度就越好。

  確定一個好的天文臺址,需要考量的因素有很多,除視寧度外,還要考慮晴天數、雲量、年降雨量、水汽含量等其它天文和氣象因素,甚至現代天文臺的建設還需兼顧交通、網絡通訊、後勤設施等綜合因素。不過,考量一個太陽光學天文臺的最重要指標還是視寧度。目前用來測量視寧度的選址儀器主要是差分像運動監視儀。上世紀八十年代在智利La Silla歐洲南方天文臺就是用差分像運動監視儀為甚大望遠鏡(VLT)測量的夜間視寧度。它的主要原理是在中等口徑(30-40釐米)望遠鏡的孔徑前放置一個屏,屏上開兩個相隔一定距離的小圓孔,通過測量星像經過兩個圓孔的相對運動算出視寧度參數。近年來國家天文臺西部選址組通過多年的艱苦踏勘和觀測,在西藏獅泉河鎮南的五千多米的高山上選了一個夜間天文觀測臺址,已有多個國外天文臺計劃在此建造望遠鏡。

  太陽選址和通常的天文選址有一定區別,一般的天文選址是測量夜間的視寧度,而太陽選址是測量白天的大氣視寧度。在白天,太陽輻射使得地面溫度升高,產生的大氣湍流和對流比夜間強烈,視寧度通常會比夜間差。由於水的熱容量比較大,受到太陽光照射後溫度升高緩慢,使得水面上的空氣比陸地上的空氣更加穩定,這樣視寧度就會相對更好。因此國內外許多太陽望遠鏡都安裝在水域附近,比如國家天文臺的太陽磁場望遠鏡安置於北京懷柔水庫;雲南天文臺的一米紅外太陽望遠鏡位於雲南撫仙湖;美國口徑1.6米的新技術太陽望遠鏡(NST)放置於美國加州的大熊湖。還有一些大太陽望遠鏡放在大洋島嶼中的高山上,如正在研製的美國4口徑太陽望遠鏡ATST將安放在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島;大西洋中的西班牙屬地加納利群島則有瑞典1米口徑SST、德國1.5米GREGOR、以及歐洲多國正在聯合推進的4米口徑EST等太陽望遠鏡。

  用於測量白日視寧度的儀器稱為太陽差分像運動監視儀,它與測量夜間視寧度的差分像運動監視儀結構和原理基本相同,只是在望遠鏡後端加了一個狹縫,通過測量太陽邊緣沿狹縫相對運動來推算白日視寧度參數。美國正在研製的4米口徑太陽先進技術望遠鏡(ATST)的選址就是用的太陽差分像運動監視儀。

  考慮到水汽對紅外和亞毫米波段的吸收,太陽選址時還要用水汽儀測量大氣的水汽含量。

  太陽望遠鏡選址主要分為踏勘普選、定點測量和臺址評估三個階段。

  踏勘普選是在劃定的範圍內根據衛星地圖和衛星雲圖查到的地形、氣候、交通條件挑出合適點候選點,並進行實地踏勘,得到初步的視寧度、水汽、日照時間、雲量的資料。

  定點觀測階段根據踏勘初選的幾個候選點安裝選址儀器如太陽差分像運動監視儀、水汽儀和氣象站等,進行數年的定點觀測。

  臺址評估是根據定點觀測獲得的選址數據,從視寧度、水汽含量、日照時間、地形、交通等多個方面綜合評估,為巨型太陽望遠鏡選出一個最佳的觀測臺址。

  就我國的地理資源來看,並不擁有夏威夷那樣的大洋島嶼高山,但我國西部高原地帶乾旱少雨,日照時間長,且遍布高原湖泊,極可能擁有優異的太陽光學觀測臺址。(目前雲南天文臺的撫仙湖太陽觀測基地,就視寧度條件看,已不差於國際上其它的優秀臺址)。針對這一客觀情,為滿足中國巨型太陽望遠鏡和其它下一代太陽觀測設備的臺址需求,國內太陽研究界已經啟動了太陽西部選址計劃。

  目前太陽西部選址正處於踏勘普選階段,由雲南天文臺、紫金山天文臺、國家天文臺以及南京大學等單位組成的選址隊,已經在川滇藏地區進行了實地踏勘,並測量了初步的視寧度、水汽含量和氣象資料。計劃明年在初選的幾個候選點開始定點觀測,在未來4年左右的時間中完西部太陽選址工作。

相關焦點

  • 天文望遠鏡選址學問:最重要指標視寧度-科教臺-中國網絡電視臺
    想要看到更清楚的細節,增大望遠鏡口徑是先決條件,但大口徑光學望遠鏡極限解析度觀測資料的獲得,除瞭望遠鏡本身的加工、裝調精度保證外,還需藉助自適應光學、主動光學、圖像復原等先進技術或方法。此外,一個白日視寧度優異的太陽觀測臺址也是一個必要條件。  所謂視寧度,是用於描述天文觀測的目標受大氣湍流的影響而看起來變得模糊和閃爍程度的物理量。
  • 這裡或是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視寧度優於已知的所有天文臺址
    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研究團隊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地基天文學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是「視寧度」問題。視寧度是指大氣湍流對天文圖像質量的影響——這些湍流會讓恆星閃爍。在視寧度好(數值小)的條件下,觀測恆星因為大氣湍流帶來的抖動比較小,所以照片上星象更加銳利清晰,對觀測暗弱的天體效率更高。
  • 中國南極崑崙站這裡或是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視寧度優於已知的所有天文臺址!
    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研究團隊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地基天文學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是「視寧度」問題。視寧度是指大氣湍流對天文圖像質量的影響——這些湍流會讓恆星閃爍。在視寧度好(數值小)的條件下,觀測恆星因為大氣湍流帶來的抖動比較小,所以照片上星象更加銳利清晰,對觀測暗弱的天體效率更高。在視寧度優異的天文臺,一臺小口徑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可以與其他地方的大望遠鏡相媲美。
  • 視寧度測量望遠鏡在南極崑崙站完成安裝
    1月16日,視寧度測量望遠鏡完成安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新華社南極崑崙站1月17日電(記者劉詩平)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崑崙隊16日在南極崑崙站完成小型視寧度測量望遠鏡KL-DIMM的安裝,展開觀測調試。
  • 【新華網】視寧度測量望遠鏡在南極崑崙站完成安裝
    1月16日,視寧度測量望遠鏡完成安裝。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1月16日,科考隊員在安裝視寧度測量望遠鏡。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  這是1月16日拍攝的南極巡天望遠鏡AST3-2(左上角)和太陽多色望遠鏡(右下角)。巡天望遠鏡的維護工作正在遠程測試中,太陽多色望遠鏡已完成安裝並投入觀測。新華社記者 劉詩平攝  中國第35次南極科學考察隊崑崙隊16日在南極崑崙站完成小型視寧度測量望遠鏡KL-DIMM的安裝,展開觀測調試。
  • ...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
    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 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 2020-12-22 09:37: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通過我們多方調試,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首架天文望遠鏡安裝成功,且具備世界一流視寧度,標誌著這個臺址可以承載中國天文觀測設備未來的發展
  • 太陽望遠鏡選址為何要用4年
    那麼,這是一臺什麼樣的望遠鏡?選址過程中要考慮哪些因素,為何會用4年時間?    這架巨型太陽望遠鏡獲取的數據將有助進一步理解太陽爆發活動的成因,為空間天氣預報提供新的手段和重要依據。白日視寧度優異的太陽觀測臺址也是一個必要條件。    所謂視寧度,是用於描述天文觀測的目標受大氣湍流的影響而看起來變得模糊和閃爍程度的物理量。在晴朗的夜晚,當我們在遠離城市的郊外或鄉村抬頭仰望天空,看到滿天的繁星。有的星比較亮,有的比較暗。長時間仔細盯著看的話,會發現它們都在閃爍,似乎在向你眨眼。
  • 國家天文臺科研人員首次測得南極冰穹A夜間大氣視寧度
    隨著南極極夜逐漸降臨,國家天文臺位於南極冰穹A崑崙站的視寧度測量望遠鏡(KL-DIMM)首次直接測量到了冰穹A的夜間大氣視寧度,同時也證實了在地表8米的高度之上即有機會獲得極佳的大氣視寧度(小於0.3角秒,見圖1)。
  • 中國自主研製的DIMM在南極泰山站成功進行視寧度測量
    這是中國繼在南極崑崙站實現視寧度測量之後,成功實現了南極泰山站的白天視寧度測量,為南極天文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數據。   大氣視寧度是描述望遠鏡星像的不規則運動和彌散的物理量,會影響望遠鏡的實際分辨能力。
  • 雲南天文臺開展南極白日視寧度的首次定量測量
    1月5日以來,由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臺研製的可攜式SDIMM在南極新建的泰山站開始了該站的白日視寧度測量工作。這是國際上首次在南極正式開展白日視寧度定量測量。這項研究是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白日湍流大氣光學參數測量技術研究」以及「西部太陽選址」的支持下,與南京大學天文系和國家海洋局極地中心合作開展的。
  • 「觀天」也需「地利」,望遠鏡如何選址?
    在這篇小文中,我們聊一聊夜天文(夜天文指在晚上觀測的天文研究)中光學—紅外望遠鏡的選址。這就是我們這篇文章要聊的,夜天文光學—紅外望遠鏡的選址。給望遠鏡選址就跟咱們平常看房一樣。買房攻略裡面通常會列出一二三四,每條照做就不怕挑不到好房子;望遠鏡既然是為天文學家觀天所用,提供「地利」的臺址就要能夠幫助望遠鏡做到三條:1. 看得見,2. 看得深,3. 看得更清晰。
  • 南極泰山站實現白日視寧度測量
    原標題:南極泰山站實現白日視寧度測量  昨天(1月2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科研人員自主研製的南極視寧度測量儀DIMM,已於近日在南極泰山站正式開始觀測。這是我國繼在南極崑崙站實現視寧度測量之後,成功開展白日視寧度測量。
  • 西華師大青海冷湖賽什騰天文觀測基地天文望遠鏡成功投用
    C平臺上,由西華師範大學與國家天文臺合作的天文望遠鏡通過調試正式啟用,並成功得到首幅科學圖像。「科學圖像證明了冷湖賽什騰天文臺址具備世界一流的視寧度,非常令人振奮!」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西華師範大學物理與空間科學學院天文系主任鄧李才興奮地說,將儘快藉助該天文望遠鏡開展天文觀測與科學數據搜集,同時未來也會有更多的西華師大學子前往該觀測基地進行實習與見習。
  • 地面天文觀測哪裡強?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最佳
    南極崑崙站2臺冗餘的視寧度望遠鏡及其8米高的塔架(安裝時照片)。(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供圖)商朝暉說,視寧度表徵大氣抖動對望遠鏡觀測星象造成的模糊程度。在視寧度好(數值越小越好)的條件下,觀測恆星因為大氣湍流帶來的抖動比較小,所以照片上星象更加銳利清晰,對觀測暗弱的天體效率更高。
  • 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臺址
    圖為位於南極冰穹A地區崑崙站的崑崙視寧度望遠鏡KL-DIMM工作現場照片 國家天文臺供圖新華網北京7月30日電(王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7月30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的一項重要成果。
  • 天文學家確認南極冰穹A為地面最佳光學天文觀測臺址
    圖為位於南極冰穹A地區崑崙站的崑崙視寧度望遠鏡KL-DIMM工作現場照片 國家天文臺供圖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北京時間7月30日凌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發布了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的一項重要成果。
  • 研究確認南極崑崙站所在地天文觀測條件優越
    本報北京7月30日電(記者吳月輝)北京時間7月29日晚,《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成果。依託安裝於中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研究團隊首次測量並獲得了極佳的夜間大氣視寧度,證明崑崙站所在的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條件優於已知的其他地面臺址。這項研究成果確認了崑崙站有珍貴的天文觀測臺址資源,為我國進一步開展南極天文研究奠定了科學基礎。
  • 研究確認南極崑崙站所在地天文觀測條件優越
    本報北京7月30日電  (記者吳月輝)北京時間7月29日晚,《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商朝暉研究團隊的一項重大成果。
  • 天文觀測條件哪家強?南極崑崙站臺址拔得頭籌
    這裡夜間觀星最清晰。依託安裝於我國南極崑崙站的自主研製設備,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首次測量了南極冰穹A的夜間大氣視寧度,發現冰穹A是地球上夜間觀測恆星最清晰的地方,證明了崑崙站所在冰穹A地區的光學天文觀測綜合性能優於已知的其他任何地面臺址。相關研究成果29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在地球上,「仰望星空」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視寧度問題。
  • 選址確定!我國將建北半球最高巡天能力望遠鏡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日前,該校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共同籤署了關於「大視場巡天望遠鏡項目」合作協議。此舉標誌著大視場巡天望遠鏡(簡稱「WFST」)正式落地青海省海西州冷湖賽什騰山天文臺址,也使該項目建設邁出關鍵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