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0名大學生被中央宣傳部、教育部評為2020年「最美大學生」。他們把青春夢融入中國夢,彰顯大學生的風採,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不懼風雨 勇挑重擔
「青春就是要經得起磨練」
「我是一名『準醫生』,更是一名共產黨員,我請戰!」
離開武漢,還是留下?2020年初,面對這個問題,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2018級博士研究生趙東沒有遲疑。
留守武漢,參與臨床一線診治,連續奮戰120天,累計參與接診並成功治癒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30餘例;輪休期間加班加點,進行臨床研究;工作之餘參與線上志願服務,為200餘名居家隔離患者提供在線醫療諮詢和幫助……趙東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
「我將繼續在救死扶傷的崗位上拼搏奮戰,讓自己的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趙東堅定地說。
趙東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光谷院區忙碌時,南京醫科大學2018級博士研究生倪傑也在武漢第一醫院重症病區奮戰。2020年春節期間,看到所在培養單位組建支援湖北醫療隊的消息後,她放棄與家人團聚,第一時間主動向醫院黨委報名。
到達湖北後,倪傑在武漢第一醫院重症病區工作,與同事們制定、執行和互相監督院感流程的實施,查看病人、開醫囑、調呼吸機……許多個夜班裡,面對重症患者的突發情況,她一邊安慰患者,一邊帶著值班護士進行搶救,評估病患情況,主動承擔動脈抽血、血氣分析、插管治療等任務。
穿著防護裝備,頭暈胸悶,汗溼衣襟,雙手脫皮,護目鏡壓得眼眶周圍傷痕累累……倪傑卻毫無怨言。「青春就是要經得起磨練,救死扶傷,義不容辭!」這是倪傑送給自己的格言,也是她行動的見證。
疫情防控中,很多大學生不畏艱險、衝鋒在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行學院本科生餘漢明也是其中之一。「00後」的他是一名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疫情期間報名成為武漢中山社區防疫志願者,為100多戶家庭提供買菜、上門送藥等服務。
每當電話響起,餘漢明就拿起筆,一一記下居民的信息和需求。第二天,結束門崗值守,身穿紅馬甲的他提著輾轉購買的生活用品送到居民樓下。「我們青年學生,就是要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44天,每天10個小時的志願服務,餘漢明用自己的熱情和力量為武漢疫情防控做出了貢獻。
「看到廣大黨員衝鋒在一線,我也想成為他們中的一員。」餘漢明在志願服務期間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經北京市委組織部批准,2020年4月1日,他成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位「火線入黨」的大學生。
剛健有為 自強不息
「挺立的樣子就是風骨」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追夢路上,大學生們加強品德修養,踏踏實實修好品德,努力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保持勇於奮鬥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努力做到剛健有為、自強不息。
他們中,有見義勇為的崔譯文。2019年3月,桂林電子科技大學花江校區裡,崔譯文晚自習後和同學小梁結伴回宿舍。經過操場時,一名男子企圖對小梁行兇,崔譯文用自己瘦弱的身軀緊緊護住小梁,自己卻身中8刀。
在醫院恢復期間,崔譯文總是堅強地說:「我不疼,真的,一點不疼」。她不忘學習,及時補習功課,還積極關心同學恢復情況,督促小梁進行康復訓練。2020年,崔譯文又拿出見義勇為的獎金為武漢捐款,雖然身體尚未完全康復,卻志願到社區一線服務……「我希望帶給大家正能量。」她平靜地說。
他們中,有帶著病重養父上大學的於婷婷。養父患有肝硬化及布加氏症候群等,十幾歲時,於婷婷就擔起照顧患病養父的重任。艱苦的環境,磨練了她堅強的性格和不屈的韌勁。
被重慶財經職業學院錄取後,她決定帶著養父一起上學,開始了學校、出租屋、醫院「三點一線」的生活。每天中午下課後,回家為養父做好午飯再趕去學校上課;下課後,照顧養父吃過晚飯,再趕回學校上課。儘管時間緊迫,於婷婷從沒耽誤過任何一節課,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還加入了公益社團。「經歷挫折後,挺立的樣子就是風骨。我會帶著鬥志,迎接每一個挑戰。」她說。
他們中,有把青春定格在大山深處的李莎。李莎是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9屆本科畢業生、第二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生前在廣西龍勝各族自治縣龍勝小學支教。她翻山越嶺,走兩個小時的崎嶇山路去家訪;關心班上每一個孩子,打開留守兒童的心扉……
李莎把生命留在了她深愛的土地上,而她的精神將一直延續下去。在她背後,成千上萬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在這場青春接力中不斷奮進。
志存高遠 腳踏實地
「去往祖國需要的地方」
「早一秒拿到抗體,就能多一分戰勝新冠病毒的把握!」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研究生單思思一直在科研戰疫一線爭分奪秒、攻堅克難。
單思思所在的張林琦教授課題組,在疫情暴發初期立刻組建了科研攻關團隊,剛放假回家一天的單思思第一個報名,趕回實驗室投入工作。「用成果降服病毒,維護人民的生命安全,青年科研工作者責無旁貸!」
加入團隊以來,單思思每天都「泡」在實驗室裡,生產抗體、檢測抗體功能、進行動物實驗,上千次重複實驗操作,每天基本都是連軸轉。如今,單思思依然在努力工作,運用科學武器為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奮鬥。
「我希望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努力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來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祖國貢獻青春力量。」單思思說。
哈爾濱工程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李海超的志向,則與海洋強國夢緊緊相連。他在科研中緊密圍繞國家高端裝備及國防建設需求,依託學校船舶與海洋工程一流學科,深入開展艦船結構振動噪聲預報與控制研究。「我要堅定信念,攀登科學高峰,譜寫青春的樂章。」他說。
「西部需要我,基層需要我,那我就去往祖國需要的地方!」騰格里沙漠的綠意,見證著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劉智卓的理想。幾年來,他組織近800人參與治沙行動,共製作方格10萬餘個,固定黃沙2000餘畝,植樹3000餘株,「交大林」開始在大漠紮根。劉智卓還推廣治沙新模式,把肉蓯蓉種植和防風固沙結合在一起,助力當地脫貧攻堅。
「我是駐守過西藏的軍人,西藏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聞健動情地說。幾年前,他主動申請去西藏服役。退役復學後,志願服務成為聞健新的「戰場」:軍運會賽場,他是志願者;徵兵入伍,他是宣傳員;到鄉村支教,他是好老師;無償獻血52次,他挽救生命……「我將時刻準備著,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記者 吳月)
2020「最美大學生」事跡心得
談及青春,就像是打開了一本充滿魔力的書,每一頁紙張都記述了我們曾經的懵懂、無知、成熟、憂慮。每段青春都會蒼老,而時間就像是回形針,把逝去的青春一頁頁固定,一生經歷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聽一次花開的聲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後散去,變成一本不被出版的書。每個人的青春有笑、有淚、有悔恨,卻單單沒有永恆。所以珍惜青春美好的年華!
小時候,我會為了拿到一張象徵榮譽的喜報,而努力的去學習拿到一百分,長大一點了,我會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的優勢,而努力做到最好,再大一點,我學會了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因為我想要用華麗的語句去點綴屬於我青春的美好點滴,用腳踏實地做事的態度去對待青春無悔的時光。有這樣一句話,這是我最喜歡聽到,也是我常用以自勉的話,「我走的每一步,我都會把腳插進土裡,永遠你見不到我後退,也許我走的慢,但是我絕對會走到最後,那時候你們看到的,就不只是我的背影。」這句話或許沒有那麼激昂,沒有偉大的哲學家為它添彩描繪,但正是這句話,賦予了我無形的動力。
青春,永遠朝著前進的方向;青春,用汗水澆灌著它,讓它成長。奮鬥,就是成功的可能。對於一名藝術生來說,能夠汲取知識的時間,是多麼的難能可貴,所以無論是面對藝術的付出,還是讀書的寶貴,我都力求做到平衡。每天睜開眼睛的那一瞬間,我就會告訴自己:青春奮鬥的時間又消逝了一天,又一頁象徵時間的日曆變成了廢棄的紙張,所以好讀書時,要好讀書。我喜歡周末去大學自習室,找個安靜的地方寫作業,每當看到「大學」那兩個充滿誘惑力的字眼,我就會告訴自己:想要成為一名有思想的藝術者,必須有豐富的知識閱歷。我喜歡周末閒暇時,去圖書館聽講座,聽到講述者侃侃而談,我就會去和自己對比,以了解現在的不足。每天按照自己制定的計劃去完成今天的任務,珍惜時間而不是虛擲時間。今天的種種努力,將會留在我青春奮鬥的記憶中。倘若把青春的註腳變為自由和輕鬆,那麼我就會像斷了線的風箏。我會時刻提醒自己,抓住青春奮鬥的時光,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不要去依賴別人,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解決問題,相信成功總是喜歡垂青我們這類人的。不要等青春從指間悄然逝去,才知道遺憾!!!
青春讓我明白,人生之路該往哪兒走,該怎麼走,青春使我懂得,人生該怎樣取捨,怎樣的人生才有意義,減少現在一時玩樂的時間,換取將來更多有意義的時間。是我們,掌握著自己的青春,招搖著自己的青春。我為藝術執著,藝術也會為我的人生添彩。多樣融合才屬於我青春的特質,而這才是我想要的效果!不管多遠的路,都能走到盡頭,懷揣未來的夢想,在每一個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裡,才會笑的更加燦爛。
2020「最美大學生」事跡心得3
關於青春,有各種紛繁絢爛的比喻;但我一心想把青春比作四季。
青春是春。任隨你將希望寄託於春生的萌芽上;青春是夏,任隨你將青春的豪邁釋放在仲夏的熱浪中;青春是秋,任隨你將時光的憂愁和思緒埋葬在秋日的赤楓之下;青春是冬,任隨你將純真的足跡點綴在無盡的雪野之中。多嬌的自然事物紛繁,如果說我想化作自然中的什麼,我的答案是樹葉。假如我是一片樹葉我就能感知青春四季的節奏和如梭如箭的速度;我從一個出生的萌芽,經歷春雨的哺育,成為夏日陽光下最碧嫩的一葉,待到秋日,秋風無情的將我從母體摘下散在秋風裡,浸在沾有秋雨的香土裡,帶到冬日白雪紛飛,滿野淨白,原先的泥土已經被覆蓋的分不出何地,誰有證明我曾經來過?
青春的流程也是如此,從稚語兒童到風中少年,再到執夢青年,再到......你可以猜到明天的天氣,但你永遠猜不到多年後到底是哪場大雨帶走了你的青春。
青春過後,歌者習慣用歌曲來告別青春懷念青春,而作家習慣用細膩的筆觸來追憶青春,攝影家則習慣用手中的相機在膠捲上印上多彩的年華剪影...等等。
如今這些事物都可以規整為一個主題——懷舊,但深入骨子的依然還是悔和傷,這時他們眼中的青春如同百年一遇的流星隕落一樣珍貴。
憶往昔,追流年,傷流年...這一系列的關於懷憶青春的詞彙都成為了籤名中,作文中,小說中的慣用詞,我一直覺得這樣的詞藻太過爛漫,與其揮寫青春不如珍惜青春,因為我們僅十六七歲。
憑多年生活感悟和切身體會,生活中最好是的就是睡眠。我們把太多的時間埋葬在了這六塊瓷磚大小的被窩中,在校園的生活規規矩矩,睡眠時間大於七小時。有人說七小時不多,但身為高二學生的我們就像即將奔赴沙場的軍人,容不得片刻怠慢。我漸漸的也變得惜時如金,我戰勝自己貪婪的睡意為學習爭取更多的時間,如果我每天少在被窩中沉浸一小時,一年下來我就能比他人多十五天的生活,也為青春過後多留十五天的記憶。
如果說被窩是青春的墳墓,那麼頹廢就是青春的刺客。深夜依不就寢無所事事,那麼你就應該告誡自己早點休息,爭取更多時間給明天。因為你不是蘇軾,沒有月下獨酌的情趣和即興一曲水調歌頭的才華,你不是李白,沒有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雜念。你我都是校園的靴子,都是社會的讀者,我們應早起望初升之紅日,聆清晨之鳥鳴,觀鳴澗之溪流;把自己更多的時光投入到多嬌的自然,將更多的時間慰藉自己的知識海洋。
努力做一個優質青年,讓自己的青春埋葬在美好的崢嶸歲月裡,多年後,一曲海闊天空,你是否會想起當年那個不羈放縱愛自由的你。青春是一場無知的奔忙,不要讓顛沛流離的傷迷失了對美好的嚮往。
原標題:10人被評為2020年「最美大學生」—— 奮鬥的青春,最美
責任編輯:凌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