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看了一本書《生態學的設計論》,在裡面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將吉布森的 Affordance 理論及他的生態心理學的中「表面」這一概念投注到「張力」一詞。在書中深澤直人多次談到這個詞(他從1994年開始就思考這個詞語),並且由一個形象的描述引出,我覺得這個描述能夠符合「通俗」這個要求。
「英語中的 'execution',具有『藝術的達成度』、『表現出來的成績』等涵義,我想『張力』也是決定達成度的要素之一。」
在「『張力』——表面的力量」這一小節中,他用了草莓作為引子,「如何籍由草莓表面的種子及周圍的光澤等,來判斷草莓的硬度以及是否已充分成熟?」,人為什麼可以知曉草莓的成熟度呢?靠感覺的經驗和表面色澤的複合資訊的技藝來判斷。草莓的細胞組織壓迫表面,當這種張力達到頂點的時候就是它最好吃的時候,張力是通過表面的紋理和光澤表現的,顯示的是內部的力量。
深澤直人在談論張力的時候,還將物理上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來解釋內和外的取得一個「緊繃」狀態的關係,「內在壓力也可以說是主觀,外在壓力可說是客觀。取得平衡、保持輪廓、保持表面。」
所以,通俗的答案是:蜜桃成熟時。
下面是「藝術張力」,在插畫設計當中的作品應用,我們一起來欣賞下吧~
藝術張力,其實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我的理解是」對比衝突「。
比如學鋼琴的同學,演奏的時候也很強調張力(用音樂來表達就是聲音的大和厚重),但是如果一個彈琴很差的人就會出現「砸琴」這種很尷尬的情況,就不能叫有「張力,所以張力是有對比來撐託的,不然就是突兀和尖銳。
比如實際上蕭邦的曲子不只是溫柔,他的大部分曲子是很需要張力的、例如冬風練習曲,波蘭軍隊舞曲等等。
品牌營銷 | 視覺創意營銷(手繪/ 漫畫/ 插畫/ 包裝/ 吉祥物IP/ 動畫視頻/ 3D+VR)| 商業創新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