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拳關閉「潘多拉盒子」
10月11日,一則《上海公安局永久封禁百萬直播帳號 註銷千名未實名認證主播》的消息出現在當天各大網站的首頁及微信朋友圈。該消息稱,據上海當地媒體報導,上海市公安局網安總隊在網絡直播平臺專項整治工作中,對未實名認證的主播1000餘人進行了註銷。公安機關已依法永久封禁帳號100萬餘個,關停違規直播間1000餘個,清理違法信息3.6萬條。《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注意到這一消息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大多數網友支持執法部門通過監管手段治理整頓網絡直播平臺惡俗炒作、傳播色情淫穢信息等突破道德底線的做法。其實這也是在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的統一部署下,公安機關自今年7月底起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網絡直播平臺專項整治工作所取得的局部成果。
專項整治重在形成監管合力
針對網絡直播魚龍混雜現象,社會公眾強烈呼籲政府應對其加強日常監管,關閉那些惡俗炒作、傳「黃」等有害信息的「潘多拉盒子」。鑑於此,從今年3月下旬開始,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將網絡直播平臺「涉黃」問題作為「淨網2016」專項行動的重點,協調中央網信辦、公安部、工信部、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等多部門部署開展了網絡直播平臺「涉黃」專項整治行動。其間,各地各部門盡責履職主動工作,針對突出問題加強監管,對部分直播平臺違法違規行為依法進行了查處,對一些涉嫌傳播淫穢色情信息、色情表演的主播落地查人。同時,積極推進行業自律、落實企業主體責任,並大力開展宣傳,曝光典型案件,形成了震懾與高壓態勢。
據記者了解,在整治工作中,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協調部署有關部門,嚴肅處理了鬥魚「直播造人」等涉嫌傳播淫穢視頻事件中的責任人和責任單位,對各大直播平臺加大監測力度,督促各地嚴肅處理違規直播平臺,追究相關人員和單位的法律責任,對情節嚴重的直播平臺,協調有關部門予以停業整頓直至關閉。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有關負責人強調,在「淨網」2016行動中,對通過網絡直播平臺上傳有害信息者,堅決落地查人;對允許或者放任他人在自己所有或管理的平臺上制「黃」傳「黃」的網際網路信息服務企業,堅決依法打擊。通過對違法主體的責任追究,特別是刑事責任的追究,督促網絡直播平臺全面落實安全管理主體責任,有力震懾網上涉「黃」涉「非」違法犯罪活動。
從7月底至10月底,公安部在全國範圍內組織開展了網絡直播平臺專項整治工作。在專項整治期間,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重點整治了3類網絡直播平臺:一是群眾舉報、網絡曝光或網民反映問題集中的;二是涉嫌存在色情表演、聚眾賭博以及其他違法行為的;三是企業自身管理秩序混亂、安全管理制度措施不落實的。例如上海市公安局已對「同遊圈」「金融道」「遊戲鳳雲」等14家違法違規網絡直播平臺進行了警告並限期整改、停業整頓等處罰。
為了遏制網絡惡俗炒作現象,9月9日中央網信辦組織召開專題研討會。會議強調,必須採取有力措施,堅決遏制網絡惡俗蔓延滋長的勢頭,努力構建清朗的網絡空間。一是廣泛深入揭批,形成對網上惡俗炒作人人喊打的輿論氛圍;二是開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網上惡俗炒作行為;三是強化責任落實,嚴格把住惡俗信息網上傳播的關口;四是部門各司其職,形成綜合治理網上惡俗炒作現象的工作合力;五是動員社會力量,倡導社會組織和廣大網民共同抵制網絡惡俗炒作。
治理網絡直播亂象需依法依規,為此,9月12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了《關於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重申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機構開展直播服務,必須符合《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和《網際網路視聽節目服務業務分類目錄》的有關規定。要求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機構依法開展直播服務。《通知》強調,不具有相應資質的機構及個人,包括開設網際網路直播間以個人網絡演藝形式開展直播業務但不持有《許可證》的機構,均不得開展網際網路直播服務。《通知》還對開展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服務的單位應具備的技術、人員、管理條件,直播節目內容,相關彈幕發布,直播活動中涉及的主持人、嘉賓、直播對象等作出了具體要求。同時要求各省(區、市)新聞出版廣電行政部門對轄區內網絡視聽節目直播活動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對違反相關規定的要予以查處。
文化部也把網絡直播平臺專項整治納入「淨網」行動,不斷加強監測,發現違法違規線索立即查處。在專項整治行動期間,公布了網絡表演黑名單,依法查處因涉嫌提供含宣揚淫穢、暴力、教唆犯罪等內容的鬥魚、虎牙直播、熊貓TV、戰旗TV等26個網絡表演平臺。
經過階段性的專項整治,當前網絡直播平臺傳播色情低俗信息、色情表演等現象得到了明顯遏制。在此基礎上,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充分發揮協調作用,有效整合文化、新聞出版廣電以及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門資源,持續形成了監管合力。
加強技術監管引導行業自律
現實中,一個網絡平臺上主播房間眾多,直播行為出現違法問題也是分秒之間的事,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監管、杜絕低俗「黃」色內容傳播,成為執法部門面臨的難題。因此,通過科學的技術手段進行有效地鑑「黃」就成為了剛需。
據記者了解,目前一些網絡直播平臺已經開始藉助先進的技術,比如在直播雲中加入自動鑑「黃」功能,避免人工監管的滯後與效率過低問題。例如嗶哩嗶哩彈幕網站在專項行動中已經自主研發了符合二次元文化特色的「鑑黃模型」。以往不少商業網站在視頻監控模式中,採取的是「每2—4分鐘的截圖審核模式」「關鍵幀監察模式」「第三方圖片識別」,從截圖到完成人工響應時間一般會超過4分鐘。同時,還存在截圖頻次不高、準確度不夠、查全率不足、審核無法識別等問題,導致有害信息在監控漏洞下被迅速傳播,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而該站自主研發的「鑑黃模型」,「黃」圖查全率達到98.3%,可每秒完成300張截圖進行處理;人工審核後臺10—15秒內,便可以完成對嫌疑圖片進行人工二次判斷。比傳統人工審核模式,效率提升了超過300%。
其實早在今年4月中旬,在北京市文化執法總隊牽頭下,多家知名網絡直播平臺與技術服務平臺攜手成立了「網絡直播自律聯盟」,並聯合發布了《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值得注意的是,騰訊雲作為技術服務平臺也加入了該聯盟,為網絡直播鑑「黃」一體化帶來了技術解決方案,以幫助直播平臺解決監管難題。這些措施與技術實踐無疑顯示出中國網絡直播行業在政府部門的監管與引導下,正在走向健康良性發展道路。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