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敬一山
前段時間媒體曝光的「牙籤弩」玩具,最近開始升級換代了。據媒體調查,在多部門查處牙籤弩的壓力下,牙籤弩的原產地基本上已經停止了牙籤弩的生產和銷售,但卻對牙籤弩進行了更新換代,牙籤弩升級成了一款名為「迷你豹」的鋼珠弩。
牙籤弩從各網店平臺下架,原產地工廠也不再生產,本來是好事,體現了輿論監督倒逼的效力,可是「迷你豹」消息的傳出,又讓人樂不起來。公眾之前擔心的不是牙籤弩本身,而是其可能造成的安全威脅,現在升級換代的新玩具威力同樣巨大,酒瓶都能被射出的鋼珠打出裂痕。由此也可以體會出輿論監督的局限,事後的監督總是治標不治本,等到危險出現輿論關注,可能傷害已經造成了。
治本的辦法是什麼?還是要從源頭管起。孩子天性頑劣,對於新鮮的玩具總是有嘗試的衝動,商家如果毫無節奏的挖掘需求,滿足需求,那危險指數會越做越大。家長和學校的教育固然重要,但總有跟進不及時的可能,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杜絕這些有較大安全隱患的玩具的大規模生產。從媒體的調查來看,「全國找不到一家註冊生產企業,但牙籤弩卻幾乎遍布全國」,說明對於生產企業的監管存在漏洞。
牙籤弩在曝光之後消失,也不是因為商家自覺,而是生產地的市場監督管理局排查,還有商戶因為賣牙籤弩而被帶走。風險權衡之下,做生意的自然不願意再冒這個險。市場管理局既然能帶走商戶,就說明在既有法規之內,是可以對售賣這些危險玩具的商家進行管理的。問題在於,沒有媒體的曝光,他們為什麼久久沒有作為?而在牙籤弩之後,面對新型的鋼珠弩,監管部門又能不能及時反應?
目前看來對此很難樂觀。記者去採訪的時候,發現當地的一家模具城,只要拿著採購到的樣品過去,那些車間很快就能做出一模一樣的產品,而且成本非常之低廉。按照現有法律規定,彈射玩具實行國家強制性認證制度,包裝或標誌上必須有「CCC」認證標誌;而且任何玩具都必須標明生產廠家、商品合格證、使用年齡範圍以及「安全警示語」等。但從牙籤弩到鋼珠弩,大多是小作坊產出的「三無」產品。但從生產到流通至小學生手上,一路暢通無阻,這中間多少監管部門存在失職?
僅僅是媒體監督遠遠不夠。如有律師所言,對於這類有殺傷力的玩具,公安機關完全可以依法將非法製造、銷售、運輸、持有的弩予以收繳,並對相關人員給予治安處罰。還有政府監管部門也應主動作為,網上銷售都有記錄可查,完全可以追蹤來源,而玩具產地只要有心,像之前排查牙籤弩一樣,那變臉升級的鋼珠弩也不難消除。兒童有遊戲和冒險的天性,但執法不能也抱著遊戲的態度,那是對兒童安全的不負責,也是對自身執法角色的不負責。(敬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