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科學學院原名成都氣象學院氣象系,是學校辦學歷史最悠久的學院之一(始於1951年),建設有高原大氣與環境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學院現有大氣科學和應用氣象學兩個本科專業,大氣科學1個一級碩士學位授位點,並開展了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大氣科學」專業是國家級特色專業,「大氣科學專業教學團隊」是四川省省級教學團隊,「大氣科學」專業獲批2013年「專業綜合改革試點」省級立項建設;現有大氣科學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學位授予點,下設氣象學、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氣候變化風險管理、氣象災害監測與預警四個二級學科,「氣象學」是四川省重點建設學科。近年來,大氣科學學院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連年保持近100%,人才市場需求旺盛。學院的畢業生在全國氣象系統、民航系統和國防系統的氣象部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校友中有院士、傑出青年、氣象局領導等。大氣科學學院已經為我國氣象、國防、民航和環保等科研、教學和業務部門輸送了一大批高層次的氣象學術技術帶頭人、管理幹部和業務骨幹。
大連工業大學——服裝設計與工程
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成立於1985年,目前擁有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設計與工程、表演和攝影四個本科專業,其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下擁有服裝藝術設計、女裝設計、男裝設計、形象設計、陳列設計、服裝營銷、針織設計和飾品設計八個方向,擁有紡織科學與工程、設計學、美術學三門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重點實驗室等優勢資源,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中國十大時裝名校等多項稱號;《基於滿足創意產業需求的服裝設計與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研究》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並獲得多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多門省級精品課,設計藝術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被評為遼寧省示範專業;依據2006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評定,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全國專業學科評價A+、學科排名前5%,學院在2015年遼寧省本科專業綜合評價中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獲第一名。
廣東工業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
廣東工業大學自動化學院坐落於美麗的廣州大學城校區,由1958年創辦的原廣東工學院電工系發展而來。學院現已形成了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後的人才培養體系,已培養畢業生兩萬餘人。學院設有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物聯網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四個本科專業(據2018年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我院本科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位列第7名,自動化專業位列第16名)。設有「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廣東省「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後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控制工程和電氣工程兩個工程碩士培養領域。學院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和學科平臺,「控制科學與工程」在教育部第四次學科水平評估中排名進入前10%(A)類;有廣東省攀峰重點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廣東省特色重點學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
上海海洋大學——水產
水產與生命學院的前身為江蘇省立水產學校於1921年設立的養殖科,先後經歷了養殖生物系、水產養殖系、漁業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水產與生命學院等發展階段。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學院已從單一的養殖科,發展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流動站等多層次,水產養殖學、水生生物學、海洋生物學為主要特色的多學科專業學院。學院建有水產養殖技術與工程系、水產種質與育種系、水產營養與飼料系、水產動物醫學系、水生生物系、發育生物系、水生動物生理系和海洋生物系等8個系;擁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水產、生物學、海洋科學),1個博士後流動站(水產),6個本科專業(方向)(水產養殖學、水族科學與技術、水生動物醫學、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科學海洋生物學方向)。學院擁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水產養殖學科於1993年被批准為農業部重點學科,1996年被批准為上海市重點學科,2002年被批准為國家重點學科,2014年水產學科入選上海市高峰學科建設序列,2017年水產學科入圍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行列,並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評級;水生生物學科於2008年被批准為上海市重點學科;海洋生物學於2007年被批准為上海市教委重點學科。
西北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
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是在原中國語言文學系的基礎上發展而成,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02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中國文學門」。1939年8月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建立之初,國文系即為獨立設置的系科之一。文學院有「中國語言文學」與文秘教育兩個本科專業。擁有碩士、博士一級學位授權點,及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中國古代文學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中文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中國語言文學」是甘肅省一級重點學科。2016年被評選為甘肅省優勢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B等級。
安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
第一臨床醫學院前身為私立東南醫學院醫學專業,與安徽醫科大學一起走過了九十多年光輝歷程。伴隨著學校的歷史變遷與發展,學院幾經更迭,先後歷經安徽醫學院醫療系、醫學系和安徽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第一臨床醫學院等發展階段,是安醫大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學生人數最多的學院。學院是臨床醫學一級學科科學和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碩士學位點覆蓋所有的臨床科室。擁有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8個,安徽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6個。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省部級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個。醫院擁有「疑難重症皮膚病協同創新中心」、「神經精神疾病與心理健康協同創新中心」省級協同創新平臺,學科綜合實力位列全球前1%。學院現有臨床醫學(「5+3」一體化)、臨床醫學(五年制)、臨床醫學各專業方向(康復醫學、精神醫學、臨床病理、婦產科學等)以及醫學檢驗技術、醫學檢驗技術(中外合作辦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康復治療學等11個專業及專業方向,本科生近4000人。長期以來,為我省乃至全國培養了一大批品學兼優、基礎紮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優秀醫療衛生人才,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整體就業率維持在95%以上,繼續深造率5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