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8月,眼看就要開始秋收了,河南省西峽縣陽城鄉趙菅村的農民想趁著秋收前的這段空閒時光,把村前的這條公路趕快修通,以備秋收時運糧用。大家集合在一起,說說笑笑來到山前,七手八腳幹了起來。
當他們把路修到--處山腳時,需要把山腳剷除-.部分。山上有一些紅石板,但並不堅硬,像煎餅似地一撬便撬了下來。農民喜柱拿著釺杆撬著紅石板,突然對大夥喊- -聲:「快來看看,這石板下有一-窩黑石蛋蛋!」」
「啥是黑石蛋蛋?」大家都扔下手中的活,圍過來看個究竟。果然,紅土層中鑲嵌著一窩黑石蛋蛋,排成一圈,好像一鍋出籠的黑饅頭。石蛋蛋表面有一層指甲厚、略帶絲紋的光滑皮殼,有人敲下一塊放在鼻子前聞一聞,竟聞出一股淡淡的魚腥味來。「真怪,石頭蛋子這麼好看,還會散發魚腥味!」大家看了摸了聞了,卻不知道這是啥東西,隨隨便便地把這些蛋撬出來,東丟一個西丟一個。
出於好奇,喜柱收工回家時,順便帶一個回來,想讓家裡人看個稀罕。誰知正在大家圍觀著喜柱帶回來的石蛋蛋時,正在村莊附近搞地質研究的南陽一老地質工作者老徐路過這裡,他看到村頭熱熱鬧鬧,便湊過來看了--眼,這一看非同小可,他一眼就認出這是化石。老徐把黑蛋蛋要了過來,帶回住處細細看。憑他掌握的一-些古生物知識,這一扁圓形石蛋好像是中生代絕跡的恐龍蛋化石。為了使資料更豐富些,老徐又匆匆趕到發現恐龍蛋的現場,想找回了那幾枚黑石蛋蛋。天已經黑了,聽說那些黑石蛋蛋已被小孩子當球踢,踢到水溝裡去了,老徐在水溝裡摸了又摸,才找回了那寶貴的幾枚石蛋,於是第二天一早,他匆匆乘車返回南陽,請一些老專家鑑定去了。不久,這些黑石蛋蛋被正式鑑定為恐龍蛋,當地又相繼發掘出更多的恐龍蛋,除了原來的黑紅色外,另有青灰、褐黃等不同顏色,每窩裡恐龍蛋的個數也從7- 10 枚發展到10- -30枚以上,甚至更多。除趙菅村外,附近的張堂、三關,任溝等村,也陸續有恐龍蛋發現。- 一時間,恐龍蛋竟成了當地的一大物產,這豐饒珍貴的物產,如磁鐵一般吸引著大批的專業人員,他們正陸陸續續朝這裡趕來了。
外地的大批地質工作者聽說這裡有成批的恐龍蛋出土,便紛紛往這裡趕來,他們開始用1- -5元的價格收買恐龍蛋。隨後,又有許多外地的商販來到這裡,他們大肆地宣傳:「你們這裡有一種藥材叫『石膽』,挖了可以賣給我們,我們大力收購!」這下,恐龍蛋的價格一.下從5元-枚漲到50元一枚!
龍鄉的山山溝溝沸騰了,過去只聽說礦石能賣錢,從沒聽說過石頭蛋子也能賣錢,這是老天給咱們的一條錢路啊!「啊,走,上山挖石膽去!」一群群農民上山探寶,使荒山禿嶺頓時熱鬧起來。當地政府工作人員並不知道石膽為何物,只是驚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更多的人往這裡湧來了,他們從廣東、廣西、湖北、江蘇趕來,有的是文物販子,有的是高校師生。他們購買返送石膽,爭購浪潮--陣高過一陣。
1993年5月,國家文物局得知大批的恐龍蛋正流往國外,而這些恐龍蛋都出自河南省西峽境內。文物局緊急下達指示,於是從5月底起,當地文化、公安、工商各部門組織人員,趕到各鄉村進行登記,追繳,並對所有坑洞進行填封,派人日夜看守。結果是令人吃驚的,共追回恐龍蛋617枚,追回已外運的各種蛋化石414枚。可是,據估計,西峽出土的恐龍蛋在數千枚以上,仍有大量恐龍蛋被偷運出去。
6月10日,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派出專家,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專家組成考察隊,奔赴西峽進行實地考察。他們對這個分布面積達40平方公裡,窩狀分布數萬枚的原始保存狀態完好的恐龍蛋化石群感到吃驚。專家們認為:這是我國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恐龍蛋化石地點,時間大約相當於中生代白堊紀早期,距今1億年左右。
如此多的恐龍蛋化石集中在西峽一地,可以認定,在白堊紀時,這裡是一個恐龍集中繁殖地。一代又一代的恐龍在這裡生兒養女,一代又一代的小恐龍在這裡破殼而出。這一個繁殖地被延續使用了很多年,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恐龍蛋化石留存下來。可以想像,在白堊紀時,西峽乃至整個南陽地區一定 是氣候溫和,植物茂密,水源充沛的溫暖地帶,大批的恐龍來到這裡,在這兒定居下來,它們後來又永別了這裡,但畢竟留下了豐富的化石蛋,讓人遙想遠古時代恐龍的神秘生活。這一震驚世界的發現,已被譽為「世界第九大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