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皂河:大運河畔「明珠」璀璨鄉村振興初展風姿

2020-11-26 宿遷網

通威水產

素有「千年古鎮」之稱的市湖濱新區皂河鎮,古韻濃鬱,風景迷人。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乾隆行宮、陳家大院等眾多文物古蹟,積澱了皂河深厚而豐富的文化底蘊,它猶如一顆耀眼明珠鑲嵌在大運河畔,璀璨奪目!

黨的十九大吹響了鄉村振興的號角,擘畫鄉村振興的宏偉藍圖。乘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皂河鎮緊扣「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針,深入推進惠民工程、農民住房條件改善、農業結構調整、招商引資等工作,全力打造「莊淨、村秀、鎮美、民樂、村富、鎮強」的新型鄉鎮。

俯瞰皂河鎮,一幅鄉村振興的秀美畫卷正在徐徐鋪陳、初展風姿!

重落實惠民生  獲得感幸福感暖暖的 

醫教水住行,看似小事,實則事關百姓切身利益。抓民生、解民情、穩民心,近年來,皂河鎮不遺餘力開展民生幸福行動,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兩年前,我得了重病,不能做重活,一家收入全靠我的丈夫,每年光吃藥就要花掉6000多元,日子過得很拮据。」皂河鎮龍崗村村民王翠俠曾因家庭經濟負擔較重而憂心,後來,她在村衛生室張萬全醫生的幫助下,成功申請了醫保慢性病救助資金。

文海漁業產業園

針對全鎮慢性病患者多、惠民政策關注度不高等問題,今年7月起,皂河鎮全方位開展宣傳活動,將醫保慢性病救助這項惠民政策送到群眾家中。截至目前,該鎮陸續有203人享受到了醫保慢性病救助政策。

醫療普惠暖民心。將慢性病納入救助體系,推動惠民政策落地落實,是皂河鎮統籌做好基本民生、質量民生,推動民生改善、人民幸福的生動註腳。

今年7月,皂河初中傳來喜報:2018年中考,該校正取高中112人,其中正取四星級高中46人,正取宿遷中學高中7人,正取數高於近五年總和。喜報的背後,是皂河鎮加快發展教育事業的不懈努力。

「讓農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裡的教育資源,甚至有所超越!」這是皂河鎮黨委、政府向全鎮人民作出的公開承諾。近年來,該鎮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以推進教育信息化和優化教育資源為重要支撐,全面提升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階段整體水平,如今,鎮中心小學教學樓拔地而起,各所學校空調浴室配套齊全,還引進名師15名。教育服務鎮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得以有效夯實,能力也在不斷強化。

聚焦脫貧攻堅,建立「一戶一人」「一案一檔」「一包到底」機制,大力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家門口就業工程」,確保貧困戶全面脫貧;完善農村保障兜底工程,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養老保險村組全覆蓋;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推進皂河醫院的搬遷改造、加快龍運花園、街西農貿市場提升改造;滿足群眾出行需求,先後建成仿古公交站臺6個,人民路、行宮路、皂井路等道路實現升級改造,新鋪設鄉村道路13.9公裡,增設路燈1277盞;解決自來水普及問題,大力實施區域供水「通村達戶」工程,確保偏遠地區也能喝上「同城同質」的自來水……

民生的力度,幸福的溫度。隨著一系列民生「組合拳」的漸次發力,暖暖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鐫刻在廣大群眾心中!

強招商調結構  產業助力「強鎮富民」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活富裕是根本。推動產業振興,皂河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全鎮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工作來抓,加快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產業助力「強鎮富民」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皂河鎮在提升招商質量效益上下足功夫。對此,該鎮將旅遊服務、健康養生、生態環保、農(水)產品深加工以及「三來一加」等產業作為招商引資主攻方向。僅今年,共達成招商意向10個,新開工項目3個,新竣工項目5個:文海水產養殖示範基地、大北農神爽水產高效養殖基地項目、三新農業養殖基地項目、五豐正大生態養殖基地項目、中水生態養殖基地項目。

金莊家庭漁場

東臨駱馬湖,坐擁京杭大運河,境內水網密布,農田眾多,可以說,皂河鎮資源稟賦得天獨厚,而推動項目落地見效成為重中之重。近年來,該鎮深做水和地「兩篇文章」,大力推進皂河鎮漁業產業園、三裡溼地旅遊度假地、優質稻米基地示範園、無花果產業示範園、扶貧產業園等項目建設,以項目建設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

在皂河鎮,船閘居委會一直是非農業村,沒有耕地。過去,湖區養殖、黃砂開採和水上運輸是支柱產業,但近年為了恢復駱馬湖的自然生態,這裡先後進行了水域全面禁止非法採砂和退漁還湖。如何既保生態環境,又保民計民生?皂河鎮的做法是,突出抓好「旅遊+」融合發展,推動漁民轉業轉型。

今年,皂河鎮投資約1000萬元,在船閘居委會三裡組實施中心溼地生態修復工程(三裡溼地),在三裡溼地現有布局基礎上對內部步道、水道、建築物、景觀等進行改造,形成以漁家體驗為主題,融溼地觀光、休閒、娛樂、民宿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溼地旅遊度假目的地。目前,三裡溼地已全部完工並對外開放。

「我們老兩口利用家裡的魚塘,在溼地附近開了個垂釣中心,還提供農家菜和住宿。」伴隨著三裡溼地的「蛻變」,55歲的村民孫敬俠成功實現了轉型,他將自己家布置成簡單溫馨的民宿,並在魚塘邊栽種果樹、開設垂釣中心,既美了環境,也富了口袋。

做強水產養殖產業,壯大無花果產業,做精優質稻米產業,皂河鎮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和產業效益的提升,形成了優質稻米、無花果、水產等農業產業格局。

據統計,皂河鎮水產養殖規模已達2.1萬畝,其中土地流轉養殖1.6萬畝,在新農、要武、閆集、金莊、袁甸等村居建設國家級水產示範園,擁有千畝以上水產園5家,全鎮百畝以上水產大戶及專業場社20餘戶;建設500畝優質稻米基地,採取半年綠肥半年稻蝦種植模式,年產值300萬元以上;無花果基地500畝,近8萬棵幼苗,預計年產值可達200萬元以上;利用730畝土地與國臺網聯合發展循環農業,項目正在推進。

產興助力鎮強、帶動民富,「強鎮富民」名副其實!截至去年底,皂河鎮17個村居均有了主導產業,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4000元。

打基礎利長遠  增添發展「源動力」 

一個地方發展的源動力在於,主政者要用發展的眼光來審視發展、謀劃發展、推動發展。市委五屆六次全會提出「文化增色強底蘊」,其中多次提及要把宿遷運河文化帶建設成為重要標識性「文化符號」。作為大運河文化帶上重要節點,皂河鎮必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以運河文化帶打造為契機,皂河鎮著力打造「農業+旅遊」模式,穩步推進廟會集散中心小街建設,持續擴大乾隆行宮等旅遊景點影響力,著力提升古鎮文化內涵。深度挖掘地方名特色飲食文化,其中乾隆貢酥製作技藝、趙家糝湯烹飪技藝、魚頭餃子烹飪技藝、陸家醬油釀造技藝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古鎮美食增光添彩。此外,皂河鎮還有2個世界文化遺產點(龍王廟行宮、中運河)、2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皂河龍王廟會、柳琴戲),為古鎮發展旅遊事業夯實了歷史底蘊。

作為全市第一家實施電氣化改造的鄉鎮,皂河鎮協調相關部門投資1億元實施線路改造,沿著路渠河道走線,鎮區線路全部入地。此舉既讓皂河鎮實現農網線路改為城網線路,也為古鎮後期開發建設預留了空間、夯實了基礎。

火車跑得快,全靠龍頭帶。黨員幹部是基層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只有堅持黨建引領,方能築牢發展基石。基於這一認識,皂河鎮多措並舉,全面深化從嚴治黨和基層黨組織建設。

從去年起,皂河鎮下定決心,利用近一年時間對村級「三資」實施集中清理整頓,摸清所有村居集體「三資」現狀,完善監管制度,有效減少集體資產的流失,並規範和提升「四務公開欄」,加大村居黨支部工作透明度,提高服務群眾水平;對黨員冬訓工作進行提質增效,加大對基層黨員的素質拓展訓練,提升黨性修養;分兩批成功選拔本土大學生村官34人,為鄉村振興工作奠定人才基礎;制定和下發乾部管理考核制度,加強幹部管理,並對全鎮黨員幹部採取一人一檔,及時更新黨員信息……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近年來,皂河鎮上下牢固樹立「打基礎利長遠」的發展理念,在發展思路確立、民生實事實施、基層黨組織建設、村級「三資」清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嘗試和實踐,形成了黨員幹部想幹事、多幹事、幹實事、幹成事的良好風氣。一大批村支書領頭調結構、做實事,優秀黨員幹部、鄉賢引領鄉村振興,在全鎮幹群中形成同心圓、合成向心力,為古鎮的崛起騰飛夯基蓄能、添薪助力。

翻開皂河鎮今年經濟社會發展成績單:經濟發展各項指標穩中有進,鎮村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不斷優化升級,汙染防治攻堅行動成效初顯,社會民生事業發展成果顯著,全面從嚴治黨不斷走向深入。數據無聲卻最有力。今年,皂河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9億元、同比增長8%,固定資產投入1.55億元、同比增長10.7%,新建、改造標準化停車位112個,88個自然村落環境衛生全部達到清潔標準,城鄉基本養老、醫療保險覆蓋率均超過98%……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相信不久的將來,更多的鄉村振興成果將在千年古鎮全新展現,一個「莊淨、村秀、鎮美、民樂、村富、鎮強」的活力皂河也定會呈現在世人面前!(記者 洪磊 通訊員 王秀莉)

相關焦點

  • 在千年水鄉塘栖古鎮,體驗不一般的江南風情!
    在餘杭,你可以體味古城遺址的悠長,可以感受水韻風姿的秀美,也可以探索禪茶的滋味……各種美景中都蘊含著自己獨特的風情。 運河流水,煙雨長廊 魚米之鄉,花果之地 有一種小鎮慢生活 在塘栖古鎮遇見 文學大師豐子愷曾經稱讚 「江南佳麗地,塘栖水鄉是代表之一」 今天便帶大家走一遭
  • 一雙「慧眼」看鄉村——浙東古鎮數字「智治」話振興
    伴隨著「智慧治理」,如今數位化悄然串聯起中國農村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賦能著鄉村振興。當下,在浙江,數位化改革正撬動鄉村各領域各方面改革,推動著鄉村產業振興與和諧發展。日前,中新網記者探訪浙東古鎮餘姚泗門,見證其數位化治理下煥然一新的鄉村風貌。
  • 廣州鄉村振興成果斐然,點亮璀璨之夜
    12月25日晚,由廣州市農業農村局、廣州市城投集團、中國建設銀行廣州分行共同主辦的「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系列活動在海心沙亞運公園盛大開鑼,當晚的系列活動含廣州鄉村振興璀璨夜主題活動以及巡展2020廣州世界觀賞魚珍品大觀,在省、市領導的見證下,舉行了廣州市「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授牌、「廣州最美村莊」評選活動頒獎,進行了一系列重要協議的籤約儀式、農業產業重大項目集中投產儀式以及「
  • 三水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怎麼走?
    作為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縣區級試點,三水備受各方關注和熱議。三水將如何全力以赴推進試點工作,既解決自身鄉村發展問題,又形成試點經驗為全市、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提供樣本借鑑?
  • 成都公園城市 鄉村裡的振興
    圍繞著七裡詩鄉綠道,將大地景觀、溼地公園、林盤、稻香、美食融為一體,讓人們找回失落已久的鄉愁記憶,更見證了鄉村振興在成都平原的生動表達。  從成青快速通道與金龍大道交匯處入口,途經七裡詩鄉文旅中心、七裡詩鄉大地景觀,到李家院子、七裡詩鄉稻香生活館、何家院子,再到黃家大院,沿成青快速通道輔道回到入口處,形成核心區域環線。而當地的川西民居、川西林盤、書院、詩社、民宿、茶社等點綴其間。
  • 為美好而來 大運河孔雀城 香河人居再起飛
    香河縣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促增收、生態環境促宜居、鄉村治理促文明」的思路,一手抓美麗鄉村建設,一手抓新民居改造,把鄉村振興戰略抓深入、抓具體、抓實在。目前,全縣300個村街中已有228個啟動了美麗鄉村建設,覆蓋率達到76%。今年,將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快新民居建設步伐,力爭年內5個以上村街實現回遷。
  • 《半月談》刊文: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1月10日出版的第1期《半月談》刊發記者葉俊東、王俊祿採寫的文章《鄉村振興的五種「味道」》。摘要如下:作為《富春山居圖》原創地和實景地的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近年來致力於「味道山鄉」創建,這裡的鄉村有「媽媽」的味道、鄉愁的味道、綠色的味道,也有現代化的味道、復興的味道。鄉村振興何處著手?我們循著這些味道,或許會有新的發現。
  • 都市裡的田園牧歌——新時代經濟發達地區鄉村振興「餘杭樣板」
    新時代的餘杭在歷史文明與現代科技的交融中,愈發展現出「領頭羊」的風姿。  而承載「中華文明聖地、創新活力之區」的,便是這片底蘊深厚、人傑地靈的「禹上田園」。作為新時代「三農」思想在浙江的實踐地、鄉村振興先行地和現代農業樣板地,餘杭,如何破解鄉村振興命題?
  • 私有雲上的璀璨「明珠」——內網「微信」奧陌陌
    奧爾特雲(深圳)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程式設計師們日以繼夜、加班加點、披星戴月地研發,以「科技守護公共安全」為核心價值觀,加入到了這個細分品類賽道,發布了私有雲上的璀璨「明珠」,內網「微信」——奧陌陌。在這場競爭中,我司將憑藉在公共安全行業多年的深厚業務理解和知識管理的優勢、乘著產業智能化的東風實現突圍,在線辦公行業新格局也將由此開啟。
  • 深入鄉村發現優勢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這家國有大行正在行動
    鄉村振興,金融先行!由中國建設銀行遼寧省分行與遼寧衛視攜手打造的十集鄉村振興紀錄片《金色的田野》,第七集1月15日在遼寧衛視播出! 脫貧攻堅篇(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扶貧工作中,投入資源之多,幫扶力度之大,世所罕見。
  • 網紅建築的流量能否助力鄉村振興
    年輕人紛紛湧入鄉村,正在拉動鄉村的經濟和相關產業。  那對鄉村振興而言,網紅建築究竟能做什麼,又做不到什麼?  我們以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和浦東文化藝術節的重要活動之一、剛剛結束的「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入圍的幾個鄉村案例為視角,探討好的鄉村建築,對鄉村振興的拉動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
  • 和順古鎮:古老的房屋幽深的小巷 讓人有一種似曾相識的驚喜
    騰衝和順古鎮和順古鎮古時也稱「陽溫墩」,由明朝時漢人南下屯兵守邊開發,居民多為漢族人,因數百年來封閉、傳統、安定的環境,小鎮基本完整的保留了中國明清漢族文化的特色。|騰衝和順古鎮相比江南那些知名的水鄉古鎮,和順多了些許不修邊幅的大方。
  • 它,是洞庭湖裡的璀璨明珠
    它是洞庭湖裡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一離開水就死。死了之後變成白色,夏天太陽曬不到五個小時,竟然還能化掉。別的動物都喜歡安逸,它偏偏喜歡生活在清水和混水交叉的那個漩渦裡。你要想找到它,去湖南沅江的白沙大橋下面,也許能見到。你猜猜看,這顆璀璨的明珠是什麼呢?
  • 藏在一堆江南古鎮裡的黎裡,想怎麼出頭?
    倪慰農先生民國初年畢業於京師農政學堂,接受現代農業經濟的先進教育。在動蕩歲月裡以一己之力創辦和經營這個田園風光的園子,從事農牧業科學研究與實驗,培育引進改造優良品種。聽說倪徵燠紀念館開館了,我興衝衝回鄉參觀。此前就聽說,今年「十一」假期,黎裡古鎮迎來了1.2萬名遊客,超過去年同期。倪徵燠紀念館就在當時開館,一時門庭若市。
  • 大運河畔愛鳥人
    大運河森林公園以南的運河河道沒有結冰,北京城市副中心愛鳥會會員們帶著喜歡野生鳥類的孩子們觀察、記錄這裡棲息的鳥類。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
    新華社消息,今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0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
  • 鄉村振興看韶關,揭秘這些鄉村「高顏值」的奧秘
    事實上,瑤塘新村只是韶關大興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始興縣紅梨村鄉村旅遊發力,南雄市靈潭村新農村建設日新月異,仁化縣長壩村柚果飄香,翁源縣蘭花產業園勃發生機,翁源縣青雲村一村一品帶領村民致富……日前,《南方》雜誌記者走進韶關各市縣的鄉村田間發現,韶關正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路徑,田疇沃野正舒展出一幅幅美麗的新畫卷。
  • 發展甘薯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泗水)甘薯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
    大眾網訊 10月16日,中國(泗水)甘薯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暨甘薯新品種現場觀摩會,在距孔子出生地800
  • 草海,雲貴高原上一顆被遺忘的璀璨明珠
    雲貴高原雲貴高原的美遠不止這些,由於獨特的地貌和自然環境,雲貴高原變得那麼的神秘,而在這片神秘的高原上還有著那麼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璀璨的明珠存在不知多久了,它似乎永遠躺在那裡,不曾滾動,她躺在那兒永遠都是那麼優雅、那麼迷人
  • 安徽省寧國市鄉村振興譜新篇
    近年來,安徽省寧國市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市開展了「鄉村振興推進年」活動,不斷提高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 突出強村富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推進農業融合發展,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升產地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培育一批加工示範企業和基地,積極爭創特色農產品優勢區;依託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發展「周末經濟帶」,培育一批種養結合、觀光體驗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