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稀土院士李東英逝世,成果用於「兩彈一星」及農業增產等

2020-12-06 瀟湘晨報

南都記者從中國工程院證實,9月22日,該院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工程管理學部院士李東英逝世,享年100歲。今年以來,我國已送別26位院士。

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也是稀土農用研究的首倡者,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新中國成立71年來,我國稀有金屬生產從「白手起家」到產量穩居世界前列,成果應用於「兩彈一星」、載人航天事業、農業增產、醫療器械製造等領域,李東英功不可沒。

李東英。(圖片來源: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拓寬稀有金屬生產版圖

李東英生於1920年12月14日,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

其時,被稱作「工業維生素」的稀土和其他的稀有金屬因其本身含量稀少、難以提取和分離,成為亟需跨越的難關。李東英受到重託,分別於1951年至1953年、1956年至1958年,兩次出國進修有色金屬(即鐵、錳、鉻以外的金屬)選礦和稀有金屬冶金技術,同時從1952年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有研總院)建院之初便一直擔任領導職務,組織並帶頭進行科研攻關,培養了大批優秀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員。

據中國工程院資料,他先後主持研究出了30餘種稀有金屬的生產方法,其中包括「兩彈一星」等國防軍工和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尖端技術所急需的多種新材料;隨後,又主持了金屬鈦的應用推廣工作,經濟效益顯著。

如今許多公眾耳熟能詳,鈦既是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的「太空金屬」,又因為具有人體組織相容性,可用於製造假肢、實施心臟手術等。第一次向國內民眾普及鈦的作用的,正是由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攝製、李東英擔任科技顧問的科教片《崛起的第三金屬——鈦》。該片於1986年榮獲第6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科教片」獎。

金雞獎最佳科教片《崛起的第三金屬——鈦》由李東英擔任科技顧問。

首倡稀土農用科學研究

李東英曾自況,他把前一半時間獻給了稀土工業,後一半時間獻給了稀土農業。

在外界普遍質疑的情況下,他率先提出、並組織實施了將稀土微量元素用於農業生產實際的科學研究,通過對照實驗證明,施用稀土確實能令農作物顯著增產,並改善品質、提高抗疫性;上世紀80年代末,他開始在全國範圍內示範和推廣稀土農用,至上世紀90年代初,已逐漸從種植業擴展至林業、牧業和養殖業,使中國在世界上率先實現了稀土農用的產業化。當時,李東英已經超過退休年齡十餘年,但他說過:「只要我還有用,我就不會迴避工作。」

晚年的李東英,憑藉「國家十二個重要領域技術政策的研究」、「1986~2000年全國科技長遠規劃前期研究」,兩度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組織編纂大型叢書《有色金屬進展》40卷。2005年起,他開始擔任有研總院技術經濟諮詢委員會主任,在學術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悉心指導;2009年,任中國工程院「我國有色稀有金屬材料的現狀及發展戰略研究」項目顧問。

他向中國科協「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捐贈了自己從20世紀4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工作筆記,凡4萬頁,被視為「我國稀土科研事業發展的完備史料」。

2014年6月26日的《新聞聯播》播送了他的事跡。面對鏡頭,94歲高齡的李東英說:「『國家的需要、組織上的需要,就是你自己最大的需要』,這是我的人生觀。現在讓我做(選擇),我還這樣選擇。」

採寫:南都記者 侯婧婧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懷念百歲院士李東英
    100歲院士李東英在京逝世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首創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兩彈一星」等尖端技術有您的貢獻您在鈦界的濃墨重彩歷歷在目聆聽您說鈦的淵源我們知道了國家領導人對鈦的重視毛澤東說---「64種有色金屬沒有它不行」
  • 百歲院士李東英逝世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百歲院士逝世,首創稀土農用增產延續至今
    2020-09-23 14:51:55 來源:新華社微信公眾號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
  • 百歲院士逝世 他首創稀土農用增產延續至今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百歲院士逝世,他首創稀土農用增產延續至今……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百歲院士逝世,他首創稀土農用增產延續至今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百歲院士逝世,他首創稀土農用增產延續至今…
    important}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
  • 百歲院士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又一位「兩院院士」與共和國作別。據光明網9月22日報導,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百歲專家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據光明網9月22日報導,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百歲專家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又一位「兩院院士」與共和國作別。據光明網9月22日報導,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百歲專家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又一位「兩院院士」與共和國作別。據光明網9月22日報導,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光明日報 圖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
  • 百歲院士李東英逝世,他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百歲院士逝世,他首創稀土農用增產延續至今,曾言「只要國家需要,隨時可以換專業、換項目、換工作單位」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 百歲院士李東英逝世__上海有色網
    SMM網訊: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同志1920年12月14日出生於北京,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李東英逝世:共和國今年已送別26位兩院院士
    據光明網9月22日報導,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報導稱,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
  •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逝世 稀有金屬研究成果曾助力「兩彈一星...
    9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稀有金屬工業創始人之一的李東英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 稀有金屬工業開拓者李東英院士逝世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實踐證明,稀土元素能提高農業產量,稀土農用延續至今。
  • 稀有金屬工業開拓者李東英院士逝世,享年100歲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稀有金屬工業開拓者李東英院士逝世,享年100歲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冶金及材料專家、李東英院士逝世,享年100歲
    稀有金屬冶金及材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2020年9月22日在京逝世,享年100歲。李東英,1920年生,北京市人,1948年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原國家有色金屬工業局高級工程師,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東英是我國稀有金屬工業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第一個把稀土應用到農業領域的人。20世紀60年代,在普遍質疑「不可能」的情況下,李東英首創在糧食、經濟作物上使用稀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