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CTV.com消息(環球360):主持人:自然事物與現象總是紛繁複雜的,而其背後的規律與本質總是相對簡單的。因此,在某種意義上,科學就是致力於追求「簡單性」。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是麻煩,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才是真正的智慧,在這次專門為暑假中的孩子們準備的北京青少年科技博覽會上,正是這句話給了主辦方以設計展會的靈感,我們現在馬上就去展覽會上看看各個展區裡那些輕鬆的智慧和快樂的科學吧。
這一罐水藍色的液體迷住了很多小朋友,液體美麗的顏色應該不是主要原因吧,來看看究竟!原來是這個裝置正在模擬海風在海平面上流動時對海面凹進處和隆起處造成的不同效果。所以別小看了藍色液體曼妙從容的流動,它可是為小朋友們揭示了海面上經常出現的渦旋的產生過程,這個渦旋還有一個紳士般優雅的名字——伯努利波。
細心的您可能已經看出這屆科普互動展上一個很大的特點了,就是讓這些複雜的物理原理在經過巧妙的道具設計之後變得簡單,變得通俗易懂,
展會負責人高斌:設計這個博覽會的初衷是想在暑期的時候為孩子們提供一個快樂學科學 快樂學知識的一個空間和環境。
咦?這邊孩子們圍住一個大哥哥不放是在做什麼?原來他是正在放暑假的大學生,哥哥姐姐們主動請纓來展會做志願服務者,他們在這裡解釋現象,介紹經驗,更希望自己的這份努力付出能夠在弟弟妹妹們心中種下一顆智慧的種子。
大學生志願者:通過展示一些現象給孩子們一些好的印象,可能這種印象今天看了之後就(淡)忘了,但是埋下的這種印象說不定以後哪天會發揮出來。
青少年科技博覽會一方面為中小學生提供知識的養份,一方面也給予大學生們一個暑期社會實踐的平臺。
大學生志願者:之前我們經過了培訓,培訓之後我們也懂了不少關於(推廣)科普的知識。
要讓科學知識簡單易懂,要讓科普推廣激發興趣,互動無疑是一個極好的方法。通過親手操作、親身體驗一方面讓孩子們樂在其中,一方面也會讓他們印象深刻。當然,除了裝置簡單要使小朋友們容易操作之外,展臺的設計上主辦方也十分講究的,這些展臺高度都在一米以下,這個高度讓這些正在享受快樂暑假的小精靈們可望而又可及。
小參觀者:我個子比較矮,桌子也很矮,但是也可以夠得到展臺上的東西,看得很清楚。
放眼一看,在一群群頑皮好動的小孩子中間冒出的大人們顯得格外扎眼,咦?不對呀!大人們闖進這個孩子天地有何貴幹啊!
群眾:「我是初中教物理的老師」
這你可錯怪老師了,其實老師們也是趁著正在放暑假來展會上取經,老師們想把這些簡單的裝置複製回課堂裡,希望這些靈巧的裝置讓物理課上除了課本的嚴肅之外還有體驗的生動。
主持人:前面這些獨特的互動展品全部出自法蘭西浪漫抽象的思維,如果您覺得是展品的異域風情吸引了孩子們流連忘返,那麼我保證下面這些原汁原味的中國式互動展品一樣會讓從小學到高中的同學們享受到樂不可支的遊戲體驗。
個您一定覺得似曾相識吧,它叫立體五子棋,立體棋盤就要有立體的贏法,設計者希望能讓小朋友在玩的時候考慮到更多的方位,更全面的思維。
17世紀有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比較兩個鐵球誰先落地,現在小朋友們在這兒也來比試一下,看直道彎道上的兩個小球誰先著地!整個展廳以遊戲之名、用數學思維和物理現象渲染著充滿樂趣又略帶神秘的氣息。
數的互動展示區設計者:數學展品21件,物理展品28件,其中數學互動展品每套互動展品都是一道數學題,物理互動展品都能反映一種物理現象,我們把數學題和物理現象通過遊戲互動的方式展現給廣大青少年。
如果您還覺得不過癮,這裡還有中國味兒更濃的,這些展品直接就是中國的小學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們創作的,怎麼樣,這架皮影戲機器人直逼專業設計水準吧。
「機器人皮影戲」創作者:這個機器人皮影戲我們想到把古老的傳統同科技結合到一起,
這樣人們不會遺忘它(皮影戲),青少年會更喜歡(皮影戲) 現在這齣戲是古代沒有的,是我們自創的孫悟空和麒麟打架。
這邊熱熱鬧鬧的看著皮影戲,那邊的小朋友又盯上了另外的獲獎展品,動作利索地把這個廢報紙做的小凳子拿下來,坐著似乎還挺舒服。如果不是邊上圍著很多人,估計他會站上去蹦兩下,看看結不結實。據說,這個紙凳子可是能承受30多公斤的重量呢。
除了前面的兩個發明,這裡還有不少新奇的創意。不光讓孩子們觸摸、體驗展品,也讓他們和同齡的小發明家來個零距離接觸。主辦方希望通過這種另一個層面上的互動,讓展覽更加生動而有趣,並更好地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性。
展會工作人員:這次青少年科技作品的評選是按照三個標準來評的,第一個標準就是說它必須要很實用,第二個是環保,第三個最重要的是要有創新的意義。就比如說這次獲得金獎的節約木材的一次性筷子,它的發明者是一個小學生,他發現飯館裡人們吃飯的時候,人們使用一次性筷子基本上都是用頭上這一截,後面這些木材都浪費了,所以他就發明了這種可以更換(筷子)頭的筷子,這樣的話可以每年為我們國家節約3/4的木材。
主持人:隨著8月8號熱熱鬧鬧地度過,我們離2008北京奧運會越來越近了。這次北京青少年科技博覽會給孩子們準備的「禮物」中,當然不能沒有奧運元素的點綴,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奧運」「暑假」還有「體驗」三個詞組相遇,會發生什麼樣美麗的故事?
小傢伙們別再以為參加奧運會都是運動員叔叔阿姨的事了,因為你們也是北京2008奧運會的一個組成部分,展會上奧運部分的小專題是奧運無障礙,為小朋友們介紹了一些奧運會期間為殘疾人服務的溫暖的小技術。
北京市科委主任馬林:200年奧運會我們提出了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綠色奧運的三大理念 ,今天的青少年今天的小朋友就將是2008年舉辦奧運會時的志願者服務者,使他們在奧運會舉辦之前接受這方面知識的學習 接受這方面知識的薰陶,對於我們辦好奧運會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的。
現在帶著小朋友爬樓梯的這個器械叫做爬梯式輪椅,可以幫助乘坐輪椅的殘疾人自如的上下樓梯,設計者把它放在展會上展出的目除了讓孩子們了解更多科技奧運的知識,更多的是去體會一種「關懷」的精神。
無障礙項目設計者張乃仁:現在的獨生子女比較多,獨生子女從小自然不自然的缺少對別人的關愛,無障礙設計主要體現的是關愛別人。
要關愛別人,同時也要學會關愛自己,小朋友們知道自己為什麼會彎腰駝背麼?展會上特意安排了脊柱健康知識的介紹。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成年人會腰背疼痛,經過專家們的觀察發現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從小的不良習慣引起的,除了坐姿不正,還有課桌椅高度不合適,在現場兒童健康專家們邊講解邊為小朋友們檢查身體,這種體驗讓孩子們更直觀地了解到健康常識,也牢牢記住了應該怎樣預防疾病。
主持人:暑期展會上的主題叫作「體驗科技與藝術的魅力」,可是整個展覽上有這麼一塊區域十分特別,是一個電話展,電話與暑期孩子們體驗科學與藝術有什麼聯繫呢?
從最古老的發報機,到精緻的古董電話,從擺在家裡的各種各樣的固定電話,到被爸爸媽媽經常拿在手裡的行動電話,小朋友們在這一塊特別的區域裡感受了一次別具一格的通訊的歷史,如果擺弄擺弄這些電話還是不過癮,那看看這些能不能吸引住你,(展示小男孩兒再組裝電話)小朋友們在這裡自己組裝電話,連接完最後一根線,撥個號試一試,(電話鈴響了)成功了!
電話展區設計者車志紅:我們在這次青博會上搞這次展覽的目的有兩個,第一個就是電話電信科技的發展能夠反映每個時代的技術進步的狀況,從19世紀90年代一直到現在這100多年的展品我們給它濃縮展示出來,讓孩子們了解這種技術的變化;第二個原因是讓孩子們能夠增加對它(科技)的興趣,通過對科學對電話的認識 增加他學習科學文化的興趣。
互動體驗的魅力就在於互動本身就有一種無法抵抗的帶入感,除了通過真實的展品互動能夠達到這種效果,展會上數位技術帶來的虛擬互動體驗更是讓孩子們義無反顧的投入到快樂的科學中。看看小青蛙的內部構造(稍微展示一下),看看動物是怎麼用保護色來自衛的,一個人玩覺得太單調再來個二人對抗!把中規中矩的知識用不斷翻新的玩法展示出來,讓這些需要在課堂上講半天的東西在這裡只要滑鼠輕輕一點就全都解決了。
數字互動展區設計者李平:這個展品和其他的不同,就是說咱們原來大的科技館裡的展品可以搬到計算機裡,孩子們通過這個(數字互動軟體)來玩,比如說神五神六是怎麼升天的,孩子們可能在大的展覽館裡可能不好體驗,那麼在這兒它可以親自操作。
主持人:暑期的這次專門的展會有一個口號,叫「為了所有正在放暑假的孩子們」,咱們來算算他們的諾言兌現了沒有,有為大學生和高中生準備的科技互動展,有為了從高中生到小學生準備的科學設計展,數字互動展和電話展,那還缺了一群小主角,別著急,下面他們馬上就粉墨登場了。
這部分展品照比前面的內容顯得稚嫩可愛,而你不得不承認,它們的創意和想法卻毫不遜色。這些展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製作的原材料都來自日常生活中被廢棄的生活用品,而另一個內幕就是這些展品的創作者都是一群正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
小創作者:這個是能源小屋,這個是雨水收集系器,可以洗手、澆花、?地,這個空調是太陽能的,這個小椅子是用冰果棍兒和一次性筷子作的,這個相框是用廢紙捲起來用膠棒粘起來的。
展會負責人高斌:在今年的青少年科技博覽會裡特別增加了一個環境保護評獎區,環境評獎區我們就想學科學,提高環保意識和提高青少年的環境意識,應該由幼兒園的時候就開始
主持人:從天文地理到歷史人文,科技博覽會就像一個落入凡間的微縮小宇宙,給了孩子們一個消暑度夏的好去處和一個多元世界面面觀。
主持人:剛才展會裡幼兒園的小朋友們讓生活中的廢棄物搖身一變、成了別具一格的藝術品,而在瑞典的一家學校裡,一群高中生們也打起了垃圾的主意,領略了前面的消暑大餐,接下來我們再去一所垃圾學校轉一轉。
畫面上是土耳其的一家公立小學,與其它學校不同的是學校裡孩子們用的課桌課椅,還有老師用的講桌都是垃圾做的,這裡就是當地十分出名的垃圾學校。
說來有趣的是,讓垃圾變課桌的主意來自一群同樣沒有邁出校門的高中生。他們就是瑞典林奈高中高二3班的同學們,每天在學校食堂吃午飯的時候,他們都發現用餐之後都有大量牛奶和果汁的飲料包裝盒被扔掉了,他們想這些用紙做的飲料盒就像廢紙一樣,既然廢紙可以用碎紙機粉碎後重新利用,那麼這些紙質的飲料盒也可以,於是他們開始發動學校裡其他同學回收用過的飲料盒。不過,在回收飲料盒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第一個困難。
發明者卡萬克:最開始很難,因為他們(同學們)不知道什麼該回收,他們把所有的垃圾盒都扔進收集箱,但是我們說「不」,只可以是裝牛奶和果汁的盒子才行,然後他們才開始幫助我們收集合適的盒子。
為了把廢棄的飲料盒重新利用,高二3班的同學們爭取到了學校的支持,在校園裡開辦了垃圾再利用工廠,在這裡大家真的實現了最初的想法,把收集來的紙質飲料盒粉碎並重新壓製成一塊塊的板子,同學們用這種板子拼裝成各種用品,其中一樣就是課桌課椅。這些用紙盒垃圾做成的桌椅不僅幫助了貧困的公立小學裡的老師和小朋友,而且也保護了環境,慢慢的人們以後可以不用再去採伐樹木就可以製作桌椅了。
發明者卡萬克:事實上我們同政府部門辦公室合作,他們去從其他學校回收這些廢棄的垃圾紙盒,然後更多的課桌會被壓縮組裝起來,更多的學校會得到這項幫助,會保護更多的樹木資源,我們已經保護了一些樹,如果繼續下去我們會挽救一個森林。
同學們的努力不僅得到了整個瑞典的讚揚和認可,還在沃爾沃國際設計大賽上獲得了尊重和獎勵,在他們頑皮可愛的笑臉背後,電視機前的您能想像到這些17歲的高中生已經創造的財富麼?他們的發明已經幫助土耳其節省了因建設學校而帶來的60億美元的花銷!
在今年的沃爾沃國際設計大賽上,可持續可循環利用成為最大的主題,除了用廢紙盒做成的桌椅,咱們再來看看這些美麗的紡織品,您能想像這都是用廢品製成的麼?這些布料都是從填埋場,廢品站撿來的,但是它們都是有機的、不會汙染環境也不會危害人體健康,巧合的是這些布藝的設計者也都是些年輕人,他們經過自己的設計讓這些垃圾重新得到了藝術的生命。(畫面在RCA DESIGN SHOW)
近些年,無論是沃爾沃國際設計大賽還是其他的諸如因特爾設計大賽,都有一個明顯的現象就是參賽的設計者年齡越來越低,這些被稱為「80後」的孩子們小腦袋瓜裡充斥著無數新奇的想法,各大設計賽事的初衷也就是通過設置不同的設計主題來發掘這塊龐大的金礦,而且比賽達到的另一個讓人興奮的目的就是除了讓孩子們得到了發揮想像的空間,也讓來自各國的小小設計師們在一起相互借鑑和交流。
其實各大創意設計賽事中還有一位更大的贏家,就是來參觀比賽的各大公司,所以說比賽的商業性一點也不亞於比賽中的創意性和藝術性,各大公司前來取經,遇到好的設計作品就當場籤下合作項目,要是看中了優秀的創作者自然也當仁不讓招賢納才。
主持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校長弗來林爵士說過這樣一句話,「一位好的設計者必須同時還是一位社會學家、一位藝術家和一位環境學家。」也就是說設計是一門綜合的學科,是需要不斷的學習,不斷地去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這樣才能保證旺盛的設計生命力,所以無論是林奈高中的小設計者們還是其他國家的創作者,對於他們來說任何時候都是播種的季節。
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領域中。食品、化妝品、紡織品,這些和人們日常生活最緊密相關的東西,為了防腐保鮮、添加色澤或者降低成本,大範圍地使用了化學藥劑。這些化學品,有的是安全無毒的,但也有的可能會給人們的健康和環境帶來潛在威脅。化工製品,在彰顯人類強大創造力的同時,也讓我們逐漸遠離純粹的、簡單的、原始的自然物質。
首先並且最迫切地提出「回歸自然」口號的,是食品和服裝業,畢竟衣食這兩項是和我們的生活聯繫最緊密的。以往在代表前衛、新潮的時裝界,環保的概念很少受到垂青。然而最近,西班牙首都馬德裡舉行的一場時裝展,展示出了可喜的變化。
16名頂尖的時裝設計師、以及數個潮流服飾品牌攜手,在馬德裡展示了他們的最新作品。這個時裝展的主題是「不含毒素的時裝」,所有時裝使用的都是不含化學藥劑的紡織面料。目的就是要向大家宣傳時裝的物料和款式是同樣重要,並提醒普通消費者,注意一些紡織品中含有的危險化學藥劑。
時裝設計師卡門·馬奇:我認為穿著不含毒素的服裝已經開始成為一種需求,至少在我的周圍 我的朋友以及客戶都這麼想,人們喜歡更加天然的織物面料 這樣感覺更加舒適。
時裝設計師經常和面料接觸,他們非常了解一些不良面料會對人體造成的傷害。當他們提出使用天然面料的倡議後,獲得了很好的反響。客戶的積極響應,讓設計師想到了通過聯手策劃一個時裝展,來達到推廣健康和環保主題產品的目的。
在馬德裡時裝展上現身的美麗衣裳,證明了我們可以避開有毒化學物,而依然時髦,潮流的款式和健康的訴求並沒有本質的衝突。當然兩者要達成融合或者統一,還要面對觀念、成本、甚至是環保標準界定等方面的困難,不過最近歐洲時裝界出現的呼籲使用天然面料的新趨勢,讓我們看到更多的希望。
其實,設計師們的共識如今在歐洲很多地方也已經被認同,並得到下遊產業的支持。歐洲最大的服裝零售商H&M,擁有眾多服裝品牌,其中不少是兒童服裝。他們表示,在過去兩年中,他們致力於開發環保的有機棉花作為服裝面料,而技術的進步已經使得大批量生產成為可能。
瑞典H&M集團發言人馬蒂亞斯:如今的有利條件是生產(無毒服裝的)水平提高了,通過一種生態友好型的工序,生產出不同顏色和款式的服裝,要比較數字的話,2004年我們使用了5噸有機棉花,2006年我們打算將這個數字提高到50噸。
另一家歐洲大型連鎖時裝品牌Mango近日也宣布了一個長期承諾,保證它在全球任何一個角落生產的服裝都不含有有害的化學物質。服裝製造商表示,使用環保面料肯定會增加生產成本,但從環保、健康、安全的角度考慮,這將是必然的趨勢。
與此同時,歐盟正在討論新的化學製品規章,這一規章將幫助紡織及服裝製造廠家選擇安全、低廉的化學藥劑。這次精心設計的馬德裡時裝展一方面是為了推廣無毒時裝的概念,另外一方面就是想要喚起更多歐盟代表的重視。人們希望新的法規可以給予化工業一個清晰的信號,讓他們用更安全的物質代替有毒化學物,並通過統一的標準或者標識讓下遊廠商更方便地識別原材料是否含有各種毒素。
現階段,雖然衣服表面上的危險化學物質未必明顯,但實際上很多有毒物質只是通過現代化生產方法隱藏了起來,人們要避開它是相當困難。不過套用一句俗語,「辦法總是比困難多」,只要大家都樹立起健康、環保的觀念,問題並非不可解決。從柔軟度、垂墜感好的玉米纖維服裝,到舒適透氣的牛奶纖維內衣,再到不使用化工染色的天然彩棉,我們有理由期待一個更加健康、安全的服裝時代的到來。
責編:扈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