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Hometest(ID:BeijingHometest)
天氣越來越熱了,晚上洗澡再也不能偷懶不洗頭了。每天洗完頭髮,就需要用到電吹風。
最近,甚至還有小夥伴還擔心負離子會有臭氧產生。嘛,還是一起來測評看看吧!
本次檢測一共有7款樣品,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
1.1 大功率 = 大風量?
所謂電吹風,風力大小只能算是「起評分」,這個環節必不可少。通過參數比較,目前送測的機型中,從1000w到2000w不等。
是否不同的功率能夠代表風力大小呢?
從工業級別風速計檢測的數值上來看,大多數吹風機的風力平均值分布在30-40 km/h左右。
飛利浦1000和Amika mini的風速雖然偏小,但是由於二者功率低,體積小,尚可以理解。但是體型五大三粗的沙宣1875的功率接近2000w,比起小型吹風機竟然沒高出多少,這劇情反轉的也只有某水果臺才能媲美。
有人問戴森的風速意味著什麼?想像一下坐在正以60 km/h行駛的摩託車上,滿頭秀髮在風中搖曳的銷魂場景~~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結論:
風力測試在不同機型之間相差懸殊。戴森毫無疑問佔據霸主地位,大部分機型的風力在家用環節中也足以勝任。但要注意一點,不是塊頭大,功率高就代表風速大~
1.2 恆溫測試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恆溫乾燥變成了中高端機器所必需的一個因素。本次的7款機型中,明確標註帶有恆溫效果的有三款,松下的NA30和NA45標註為50度恆溫,而戴森為3檔恆溫(60,80,100度)。
為了統一,所有機器均設置為最低檔風速,檢測5分鐘內距離出風口15cm的溫度變化。
松下的兩款吹風機,在本輪環節均表現出極為精準的溫度控制,開機1分鐘後即可迅速穩定在廣告宣稱的最佳護髮溫度50℃,誤差在1℃左右。堪稱完美!
同樣是宣稱3檔恆溫(60,80,100度)的戴森,在很短時間內溫度數值也能夠穩定下來。
美中不足的是檢測出的溫度和廣告宣稱並不一致,比如宣稱的60度恆溫,出風口15cm處檢測為54 ℃。結果有所出入可能和測量位置與廣告中不同有關。
再來看看另外幾款沒有恆溫功能的吹風機:
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飛利浦,沙宣和Amika1910雖然沒有標註恆溫功能,但是也同樣基本可以做到恆溫,只不過最終穩定下來的數值各有不同。
當然,有個小傢伙除外。作為最小體型的Amika mini,溫度一路飆高到80度才有所收斂,就有點太放飛自我了吧。
結論:
在小編看來,50-60度恆溫乾燥這個功能還是蠻有用的(後面真人測試會再次提到)。可惜找了一圈兒,也沒找到50度是最適宜溫度的研究文獻(廠家的就不算了)。由於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只能自己給自己吹乾,距離不太好控制,出風口溫度過高可能會容易損傷頭髮甚至頭皮,有恆溫功能還是有必要的。
1.3 噪音測試
對於吹風機而言,沒有噪音是萬萬使不得的。連古人都知道,舉頭三尺有神(zao)明(sheng)。我們分別測試了風量開最大檔和最小檔時的噪音值。
在測試過程中,小夥伴們認為每個機型的噪音類型都不同。沙宣和Amika1910的噪音偏工業風,張揚狂放。松下兩款機器的聲音較為溫和收斂,而兩個小型機的噪音更像有機器共振的感覺。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戴森的分貝數值雖然最低,但是由於使用了超聲波技術,敏感的人會感覺聲音尖銳刺耳,使用過一次就知道,類似於電影鏡頭中炮彈擦著耳朵呼嘯而過的配音。
結論:
所有機型噪音都不小,如果覺得吵,戴森和松下開低檔風量時會好很多,但也只是好一點而已。
1.4 臭氧測試
我們早已習慣風力,溫度和噪音,畢竟誰不是用了30多年長大的。然而有個功能卻在這幾年作為中高端的標配,越來越多出現在各種家用電器上。人們一談及負離子,很自然的就會和臭氧聯想在一起,因此大家普遍有所擔心也正常。
沒關係,我們有專業的臭氧檢測儀一測便知。以松下NA30檢測過程為例,我們分別檢測了負離子出風口,10釐米及20釐米處的臭氧濃度(單位以ppb算)
負離子持續工作20分鐘。結果發現幾次檢測下來,臭氧的平均濃度始終維持在13-18 ppb之間,也就是說吹風機並未對室內空氣造成可見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幾點:
※ 空氣中本身就有低濃度的臭氧,根據環境不同有所差異,我國和美國對臭氧的環境安全濃度標準均設定為100 ppb。
※ 森林和海邊的臭氧濃度較高,均可能接近或超過100 ppb。臭氧有青草的氣味,這就是我們去森林最喜歡的味道。
結論:
除了出風口超標外,距離10釐米開外臭氧濃度即顯著降低到安全標準。另外即使長時間使用,也不會有多的臭氧產生。所以在日常使用過程中根本沒必要擔心,放心使用即可。
為了保證結果嚴謹性,我們實驗室採用了與Stiftung Warentest(德國商品測評基金會)相似的實驗【1】,統一採用最大風量和最高溫度檔對頭髮樣品進行實驗,每組實驗重複2-3次。
吹乾時間比較:
結論:
樣品的頭髮量比較少,但不同品牌在吹乾時間上能差出一倍多。
不僅是在吹乾速度上有差異,頭髮吹乾後的形態也有著明顯區別。
很顯然吹乾後的頭髮分為兩派,蓬鬆派和服帖派。其中沙宣,飛利浦和戴森都比較蓬鬆,而松下的兩款以及Amika mini吹乾後的頭髮都非常貼合。戴森和Amika1910也都帶有負離子功能,但可能由於風力較大,因此可能導致了頭髮較為蓬鬆舒展。
2.2 真人體驗
測評如果沒有真人環節,好像不完整,因此我們的小助手南希就自(Bei)告(Bi)奮(Wu)勇(Nai)地充當了志(Xiao)願(Bai)者(Shu)。
南希發質兩大特點:烏黑濃密掉發少,柔亮順滑有光澤。
吹完之後是這個樣的。
使用無負離子功能的沙宣1875進行實驗。頭髮的確毛糙而且不太柔順,南希自己也反映吹完後頭髮觸感很一般。
其實不用仔細觀察,都能看出頭髮的細節表現挺一般。
2.使用帶負離子功能的松下NA30進行實驗。頭髮明顯服帖順滑很多,南希本人也覺得很舒服,而且自始至終沒有感覺到有頭皮發燙的感覺。
細節上也的確柔順光滑很多。
結論:
1,總結下,家用吹風機的作用就是: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吹乾頭髮並儘可能減少損傷和保證柔順。
2,指望用幾千塊買回來的吹風機,給自己做個精緻的造型,這種夢就別做了,給你臺航空發動機都沒用。要想做造型,還是老老實實地去找你的Tony老師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上海環境輻射檢測中心結果顯示,吹風機輻射數值高達35µT,遠比其他家用電器高【2】?
答:
最怕斷章取義解讀報告,這事兒某些人幹了不是一次兩次了!
第一,電吹風工作時使用的是50 Hz交流電,其電磁場頻率也屬於ELF(即低頻輻射),而手機的電磁場頻率則在1-2 GHz,屬於VLF(即高頻輻射)。就是說雖然二者都屬於電磁輻射,但由於工作領域不一樣,輻射值也不能簡單的對比。
比如果殼【3】上的一篇闢謠文章中提到,不同頻率的電磁場對人產生危害所需的強度是有非常大不同,所以不能只看輻射值就到處說你有文化,先看看人家在哪個頻段工作。
另外特別納悶兒的是,每天手機不離身,電話粥一煲大半天時的你不怕輻射,用個幾分鐘的電吹風反而會擔驚受怕的。
第二,早在2001年,就有科學家把電吹風和其他工頻同樣在50Hz的家用電器,比如縫紉機,耳機,電子鬧鐘等進行了比較【4】。
如果按照數據黨們的演算,每天使用20分鐘的立體聲耳機比電吹風還要危險,嚇得我趕緊調大了音量。所以有的時候別太較真,該用用,放輕鬆,別被謠言嚇破了膽。
·頭髮更服帖,究竟是不是負離子的功勞?
答:
我們注意到德國Stiftung Warentest檢測機構中提及,無法證實負離子吹風機品牌有讓發質更柔順的優點。
▲德語看不懂沒事,其實我也沒看懂,只是假裝有文化。
可以確認的是,第一,負離子的確能夠中和頭髮摩擦產生的正電荷,減少靜電的發生。第二,不管是檢測結果,還是大多數人使用經驗,均可以證實用負離子功能的吹風機吹乾後,頭髮都會比較柔順。
所以權威機構的結論也是要辯證來看的~
PS:想看到其他品牌電吹風的測評報告,請戳《8款電吹風對比測試》。這是消道長在2018年1月做的一個測評喲~
松下 NA30
堪稱性價比之王,不管是測試時的性能指標,還是盲測時的真人感受均比較出眾。吹乾後頭髮柔順不毛糙,非常服帖。不同風量檔的噪音均較小,恆溫檔溫度控制的很精準。開啟恆溫模式時,沒有燙頭皮的感覺。最適合頭髮較為濃密的女士。
不太適用人群:頭髮比較稀少的女性需謹慎。
戴森 dyson supersonic
如果不在意價格,一定要入手一款。不只是因為性能,造型獨特的顏值也受到我們這種審美渣的喜愛。風量真的超級驚豔,吹乾速度極快,適合每天早晨著急出門時救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