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年齡大概是46億歲, 自打地球開始形成,就是一個死寂的無生命的星球。但是隨著生命的出現,經過漫長的演化,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 從卵生到胎生,從裸子植物到被子植物,地球上的生物變得異常的豐富多彩。
對於任何生命來說,無論曾經多麼絢爛,都必須要經歷一個由生到死的過程,冥冥中似乎有隻看不見的手在操縱著這一切,仿佛死亡程序在出生那一刻就已啟動,人類也不例外。
那麼,指揮萬事萬物的,這隻看不見的手,到底是什麼呢?
DNA基因
每一個活的生命體裡,都有一樣最重要的物質:儲存著生命體特有遺傳信息的密碼本DNA。
所有生命體的生長發育, 都是由基本組成單位細胞的生長分裂來完成的。DNA就在每一個細胞的中心處, 隨著細胞的分裂, 精確的一次次複製給新的細胞,確保了這個物種的連續性。
每個生命體都是無足輕重的,而生命體細胞裡的DNA才是最關鍵的。
大自然最終的選擇是,讓承載DNA的生命體不斷地繁衍(出生-->死亡), 來打磨出越來越適應環境的好基因,最終讓DNA獲得了永生,在身體裡代代相傳。
我們只是DNA進化過程中的一個棋子而已。
人體最初也只是一個細胞——受精卵,它按照像藍圖一樣的(DNA)基因密碼,形成一個完整的人。DNA就是上圖中的這樣一個長長的螺旋形雙鏈,而決定我們身體髮膚各種不同點的基因就是這長鏈中的一小段。
所以,自打在娘胎肚裡開始,我們的身體就好像在經歷一種程序性的衰老過程。
胚胎(受精 - 受精後8周)精子和卵子相遇,形成受精卵開始
胎兒(懷孕第10周 - 出生)各種器官開始形成完善
嬰兒(0個月至12個月)哺乳期, 乳牙開始形成
幼兒(1 - 3歲)學會走路
童年/ 少年(4 - 11歲)換牙
青春期(12 - 19歲)身高體重快速增長, 男女性成熟
成年(20 - 60歲)更年期通常在49-52歲之間發生, 女性喪失生育能力;50歲左右, 頭髮開始變灰白
老年(61- 歲)75歲以上的人中,有近一半聽力下降;80歲以上, 近一半的美國人有白內障
按照現在的科技水平,如若我們無法阻止DNA的損傷(程序化衰老),也就無法真正的逆轉衰老。
雖說衰老早已命中注定,但我們人類厲害的一點就是, 不會輕易屈從於自然法則,一心想破解這個自然法則, 即使個體不能達到永生, 至少也要做到延長我們的生命。
補充幹細胞
抗衰老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我們都希望自己能活得更長一點。
隨著生命科學人員的不斷努力,發現細胞是構建生命的最小功能單位,細胞的衰老是組織、器官、機體衰老的基石。
我們的人體有60-100萬億個細胞組成,而這些細胞又分為很多類型,各類細胞通過產出不同的功能蛋白,來相互協作。(若把細胞比作一個工廠,我們上邊提到的DNA,就是工廠的生產計劃)。
細胞會根據提前制定的「生產計劃」,日復一日履行職責。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衰老),生產能力也隨之下降,需要興建新的工廠,來維持人體運轉,這時幹細胞出現了。
幹細胞負責修補、維護組織,能快速發育出新細胞,替換死去的細胞。
遺憾的是,幹細胞作為種子細胞並非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隨著人的年齡不斷增長,幹細胞的儲備數量也越來越少,導致生理功能日漸衰退。
於是,人類希望通過補充幹細胞來延緩衰老。一部分人選擇在自己年富力強時保存一些種子幹細胞,以備不時之需;也有些年老體衰的人群,選擇用別人身上的幹細胞來抗自己的衰老。而在當下的抗衰老領域,幹細胞無疑成為了備受矚目的「巨星」。
1998年,美國《科學》雜誌將幹細胞的研究成果列在十大科學進展的首位。認為幹細胞抗衰老是再生醫學中最核心的醫療技術,它最顯著的作用就是補充種子細胞替代衰老細胞,修復病變細胞。
隨著人類對生命科學的研究,將幹細胞應用於抗衰老、治療疾病的研究,也取得了較為理想的進展。我們也將逐漸理清了導致衰老的確切機理,雖然目前無法倒撥生命時鐘,打破程序化衰老,但其實要知道一點,1000年前人類的平均壽命也就40多歲, 2019年中國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
結 語
地球上任何一種生命體都無法逃避由生之衰的宿命,自私的基因在形成最初,衰老就已深深刻在宏偉藍圖之上。對細胞而言,衰老仿佛是一種決策,而非不得已為之。我們對衰老的源頭還在摸索,抗衰老續命學才蹣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