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前瞻科技10月10日訊,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Georgia Tech)的研究者開發出了接收可見光、將其轉換成電的整流天線(rectenna)。整流天線是在天線上組合整流用二極體(rectifier),將電磁波轉換成直流電的器件。發電原理跟利用半導體pn結的太陽能電池完全不同。
目前,可見光用整流天線的轉換效率還不到1%,但開發者認為,隨著今後進一步優化,可以用現有矽類太陽能電池1/10的成本製造轉換效率為40%的光伏發電元件。如果這能夠實現,世界的能源格局將大幅改變。詳細開發成果已刊登在學術雜誌《Nature Nanotechnology》上。
整流天線利用波長為10cm左右的微波可實現高達90%以上的轉換效率。對其大幅小型化、以將光轉換成電的嘗試是從1960年代開始的。不過,當時由於製造技術上的限制,很難製造出波長在10μm長以下的紅外線和可見光使用的整流天線。
此次,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副教授Baratunde Cola的研究小組作為天線採用金屬型多層碳納米管(CNT)、作為二極體採用MIM(Metal-Insulator-Metal)結構的元件,試製出了可見光用的整流天線。雖然效率低,但可以發電。Cola指出「隨著製造技術提高,挑戰可見光用整流天線的時機已經成熟」。
CNT兼作天線和MIM結構二極體的"M"
製造工藝的概要如下。首先,使多層CNT在導電性基板上垂直生長,形成「CNT林」。然後,採用化學氣相沉積法(CVD),利用非常薄的氧化鋁(Al2O3)膜塗布CNT林。最後,通過濺射在其上形成鈣(Ca)和鋁(Al)薄膜。
層疊在CNT林上的材料對可見光全透明,因此一照射光,光就會到達CNT。結果,CNT首先起到拉杆天線的作用。並且,CNT本身、Al2O3層及Ca/Al層會構成MIM結構的二極體。
由於CNT與Ca的功函數不同,因此電子會由CNT單向流向Ca側。另外,這種MIM結構的二極體充放電時間常數非常小,具有毫微微秒(10-15秒)的高速響應性。這是完全可以支持可見光頻率——幾百THz的響應性。因此,製成的元件可作為針對可見光的整流天線使用。
相關技術已在美國、歐洲、日本和中國申請了專利。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