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詳盡的晶體三極體工作原理介紹

2020-11-26 電子產品世界

晶體三極體作為一個常用器件,是構成現代電子世界的重要基石。然而,傳統的教科書對其工作原理的講述卻存在有很大問題,使初學者對三極體的工作原理無法正常理解,感到彆扭與迷茫。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10/307854.htm

晶體三極體原理問題的關鍵在於:集電結為什麼會反嚮導通?這與晶體二極體原理中強調的PN結單向導電特性(反向截止)嚴重矛盾。

三極體原理,傳統講解方法中存在的問題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1 嚴重割裂晶體二極體與三極體在原理上的自然聯繫。沒有真正說明三極體集電結為何會發生反偏導通並產生Ic?這看起來與二極體原理強調的PN結單向導電性相矛盾。

2 不能說明放大狀態下集電極電流Ic為什麼只受控於電流Ib而與電壓無關;即:Ic與Ib之間為什麼存在著一個固定的放大倍數β關係。

3 不能說明飽和狀態下,Vc電位很弱的情況下,為什麼集電結仍然會反嚮導通並且有反向大電流Ic通過。

很多教科書對於這部分內容,在講解方法上都存在有很大問題。有一些針對初、中級學者的普及性教科書,乾脆採用了迴避的方法,只給出結論卻不講原因。既使專業性很強的教科書,採用的講解方法大多也存在有很值得商榷的問題。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講解方法的切入角度不恰當,致使邏輯混亂,講解內容前後矛盾,甚至造成講了還不如不講的效果,使很多初學者常常產生一頭霧水的感覺。

筆者根據多年的總結思考與教學實踐,對於這部分內容摸索出了一個適合於自己教學的新講解方法,並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收到了一定效果。雖然新的講解方法也肯定會有所欠缺,但本人還是懷著與同行共同探討的願望不揣冒昧把它寫出來,以期能通過同行朋友的批評指正來加以完善。

一、 傳統講法及問題:

傳統講法一般分三步,以NPN型為例(以下所有討論皆以NPN型矽管為例),如示意圖A。「1 發射區向基區注入電子;2 電子在基區的擴散與複合;3 集電區收集由基區擴散過來的電子。」

問題1:這種講解方法在第3步中,講解集電極電流Ic的形成原因時,不是著重地從載流子的性質方面說明集電結的反偏導通,從而產生了Ic,而是極不恰當地著重地強調了Vc的高電位作用,同時又強調基區的薄。這種強調很容易使人產生誤解——以為只要Vc足夠大基區足夠薄,集電結就可以反嚮導通,PN結的單向導電性就會失效。這是讓初學者很容易產生一系列模糊認識的根源。

這正好與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原理嚴重地矛盾。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原理恰恰要求在放大狀態下Ic與Vc在數量上必須無關,Ic只能受控於Ib。

問題2:不能很好地說明三極體的飽和狀態。當三極體工作在飽和區時,Vc的值很小甚至低於Vb,此時仍然出現了很大的反向飽和電流Ic,也就是說在Vc很小時,集電結仍然會出現反嚮導通的現象。這很明顯地與傳統講法中強調Vc的高電位作用這種說法相矛盾。

問題3:傳統講法第2步過於強調基區的薄,還容易給人造成這樣的誤解,以為只要基區足夠薄,集電結就可能會失去PN結的典型特性——單向導電。這顯然與人們利用三極體內部兩個PN結的單向導電性,來判斷三極體管腳名稱(e、b、c)的經驗相矛盾。既使基區很薄,人們判斷管腳名稱時,也並沒有發現因為基區的薄而導致PN結單向導電性失效的情況。基區很薄,但兩個PN結的單向導電特性仍然完好無損,這才使得人們有了判斷三極體管腳名稱的辦法和根據。

問題4:在第2步講解為什麼Ic會受Ib控制,並且Ic與Ib之間為什麼會存在著一個固定的比例關係時,不能形象說明。只是從工藝上強調基區的薄與摻雜度低,不能從道理上根本性的說明電流放大倍數β什麼會保持不變的原因。

問題5:割裂二極體與三極體在原理上的自然聯繫,無法實現內容上的自然過渡。甚至使人產生很矛盾的感覺,二極體原理強調PN結的正嚮導電反向截止,而三極體原理則又要求PN結能夠反嚮導通,這讓人很難接受。同時,也不能體現晶體三極體與電子三極體之間在電流放大原理上的歷史聯繫。

二、新講解方法:

1、切入點:

要想很自然地說明問題,就要選擇恰當的切入點。講三極體的原理我們從二極體的原理入手講起。二極體的結構與原理都很簡單,內部一個PN結具有單向導電性,如示意圖B。很明顯圖示二極體處於反偏狀態,PN結截止。我們要特別注意這裡的截止狀態,實際上PN結截止時,總是會有很小的漏電流存在,也就是說PN結總是存在著反向關不斷的現象,PN結的單向導電性並不是百分之百。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這主要是因為P區除了因「摻雜」而產生的多數載流子「空穴」之外,還總是會有極少數的本徵載流子「電子」出現。N區也是一樣,除了多數載流子電子之外,也會有極少數的載流子空穴存在。PN結反偏時,能夠正嚮導電的多數載流子被拉向電源,使PN結變厚,多數載流子不能再通過PN結承擔起載流導電的功能。所以,此時漏電流的形成主要靠的是少數載流子,是少數載流子在起導電作用。反偏時,少數載流子在電源的作用下能夠很容易地反向穿過PN結形成漏電流。漏電流只所以很小,是因為少數載流子的數量太少。

很明顯,此時漏電流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少數載流子的數量。如果要想人為地增加漏電流,只要想辦法增加反偏時少數載流子的數量即可。所以,如圖B,如果能夠在P區或N區人為地增加少數載流子的數量,很自然的漏電流就會人為地增加。其實,光敏二極體的原理就是如此。光敏二極體工作在反偏狀態,因為光照可以增加少數載流子的數量,因而光照就會導致反向漏電流的改變,人們就是利用這樣的道理製作出了光敏二極體(見下圖)。

既然此時漏電流的增加是人為的,那麼漏電流的增加部分也就很容易能夠實現人為地控制。

2、強調一個結論:

講到這裡,一定要重點地說明PN結正、反偏時,多數載流子和少數載流子所充當的角色及其性質。正偏時是多數載流子載流導電,反偏時是少數載流子載流導電。所以,正偏電流大,反偏電流小,PN結顯示出單向電性。

特別要重點說明,反偏時少數載流子反向通過PN結是很容易的,甚至比正偏時多數載流子正向通過PN結還要容易。

即:PN結反偏時,截止的只是多數載流子的電流。而對於少數截流子的通過,PN結不僅不截止,一定程度上反而還會更加容易。

為什麼呢?大家知道PN結內部存在有一個因多數載流子相互擴散而產生的內電場,而內電場的作用方向總是阻礙多數載流子的正向通過,所以,多數載流子正向通過PN結時就需要克服內電場的作用,需要約0.7伏的外加電壓,這也是PN結正嚮導通的門電壓。而反偏時,內電場在電源作用下會被加強也就是PN結加厚,少數載流子反向通過PN結時,內電場作用方向和少數載流子通過PN結的方向一致,也就是說此時的內電場對於少數載流子的反向通過不僅不會有阻礙作用,甚至還會有幫助作用。這就導致了以上我們所說的結論:反偏時少數載流子反向通過PN結是很容易的,甚至比正偏時多數載流子正向通過PN結還要容易。這個結論可以很好解釋前面提到的「問題2」,也就是教科書後續內容中要講到的三極體的飽和狀態。三極體在飽和狀態下,集電極電位接近或稍低於基極電位,集電結處於零偏置,但仍然會有較大的集電結的反向電流Ic產生。

3、自然過渡:

繼續討論圖B,PN結的反偏狀態。利用光照控制少數載流子的產生數量就可以實現人為地控制漏電流的大小。既然如此,人們自然也會想到能否把控制的方法改變一下,不用光照而是用電注入的方法來增加N區或者是P區少數載流子的數量,從而實現對PN結的漏電流的控制。也就是不用「光」的方法,而是用「電」的方法來實現對電流的控制。注2

接下來重點討論圖B中的P區。重點看P區,P區的少數載流子是電子,要想用電注入的方法向P區注入電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如圖C所示,在P區下面再用特殊工藝加一塊N型半導體注3。圖C所示其實就是NPN型晶體三極體的雛形,其相應各部分的名稱以及功能與三極體完全相同。為方便討論,以下我們對圖C中所示的各個部分的名稱直接採用與三極體相應的名稱(如「發身結」,「集電極」等)。

再看示意圖C,圖中最下面的發射區N型半導體內電子作為多數載流子大量存在,而且,如圖C中所示,要將發射區的電子注入或者說是發射到P區(基區)也是很容易的,只要使發射結正偏即可。具體說就是在基極與發射極之間加上一個足夠的正向的門電壓(約為0.7伏)就可以了。在外加門電壓作用下,發射區的電子就會很容易地被發射注入到基區,這樣就實現了對基區少數載流子——「電子」的注入,使其在數量上發生改變。

4、集電極電流Ic的形成:

如圖C,發射結加上正偏電壓導通後,在外加電壓的作用下,發射區的多數載流子——電子就會很容易地被大量發射進入基區。這些載流子一旦進入基區,它們在基區(P區)的身份仍然屬於少數載流子的性質。如前所述,少數載流子很容易反向穿過處於反偏狀態的PN結。所以,這些載流子——電子就會很容易向上穿過處於反偏狀態的集電結到達集電區形成集電極電流Ic。由此可見,集電極電流的形成並不是一定要靠集電極的高電位。

集電極電流的大小更主要的要取決於發射區載流子對基區的注入,取決於這種發射與注入的程度。這種載流子的發射注入程度幾乎與集電極電位的高低沒有什麼關係。這正好能自然地說明,為什麼三極體在放大狀態下,集電極電流Ic的大小與集電極電位Vc在數量上無關的原因。

放大狀態下Ic並不受控於Vc,Vc的作用主要是維持集電結的反偏狀態,以此來滿足三極體放狀態下所需要的外部條件。

對於Ic還可以做如下結論:Ic的本質是「少數載流子」電流,是通過電注入方法而實現的人為可控的集電結「漏」電流。這就是Ic為什麼會很容易反向穿過集電結的原因。

5、Ic與Ib的關係:

很明顯,對於三極體的內部電路來說,圖C與圖D是完全等效的。圖D就是教科書上常用的三極體電流放大原理示意圖。

看圖D,接著上面的討論,集電極電流Ic與集電極電位Vc的大小無關,主要取決於發射區載流子對基區的注入程度。

通過上面的討論,現在已經明白,NPN型三極體在電流放大狀態下,內部的電流主要就是由發射區經基區再到集電區貫穿整個三極體的「電子」流。也就是說貫穿三極體的電流Ic主要是「電子」流。這種貫穿的電子流,其情形與歷史上的電子三極體非常類似。如圖E,圖E就是電子三極體的原理示意圖。電子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原理因為其結構的直觀、形象,可以很容易很自然地得到解釋。

如圖E所示,很容易理解,電子三極體Ib與Ic之間的固定比例關係,主要取決於電子管柵極(基極)的構造。當外部電路條件滿足時,電子三極體工作在放大狀態。穿過管子的電流主要是由發射極經柵極再到集電極的電子流。電子流在穿越柵極時,柵極會對其進行截流。截流時就存在著一個截流比問題。

很明顯,截流比的大小,則主要與柵極的疏密度有關。如果柵極做的密,它的等效截流面積就大,截流比例自然就大,攔截下來的電子流就多。反之截流比小,攔截下來的電子流就少。

柵極攔截下來的電子流其實就是電流Ib,其餘的穿過柵極到達集電極的電子流就是Ic。從圖中可以看出,只要柵極的結構尺寸確定,那麼截流比例就確定,也就是Ic與Ib的比值確定。所以,只要管子的內部結構確定,這個比值就確定,就固定不變。由此可知,電流放大倍數的β值主要與柵極的疏密度有關。柵極越密則截流比例越大,相應的β值越低,柵極越疏則截流比例越小,相應的β值越高。

晶體三極體的電流放大關係與電子三極體在這一點上極其類似。

晶體三極體的基極就相當於電子三極體的柵極,基區就相當於柵網,只不過電晶體的這個柵網是動態的是不可見的。放大狀態下,貫穿整個管子的電子流在通過基區時,分布在基區的空穴其作用與電子管的柵網作用相類似,會對電子流進行截流。如果基區做得薄,摻雜度低,基區的空穴數少,那麼空穴對電子的截流量就小,這就相當於電子管的柵網比較疏一樣。反之截流量就會大。很明顯只要電晶體三極體的內部結構確定,這個截流比也就確定。所以,為了獲大較大的電流放大倍數,使β值足夠高,在製作三極體時才常常要把基區做得很薄,而且其摻雜度也要控制得很低。

與電子管不同的是,電晶體的截流主要是靠帶正電的「空穴」不斷地與帶負電的「電子」的中和來實現。所以,截流的效果主要取決於基區空穴的數量。而且,這個過程是個動態過程,「空穴」不斷地與「電子」中和,同時「空穴」又會不斷地在外部電源作用下得到補充。

在這個動態過程中,空穴的等效總數量是不變的。基區空穴的總數量主要取決於摻「雜」度以及基區的厚薄,只要電晶體結構確定,基區空穴的總定額就確定,其相應的動態總量就確定。這樣,截流比就確定,電晶體的電流放大倍數β值就是定值。這就是為什麼放大狀態下,三極體的電流Ic與Ib之間會有一個固定的比例關係的原因。

另外,由於集電結處於反偏狀態,而PN結反偏時本質上截止的是多數載流子的電流,所以,基區的多數載流子「空穴」就不可能會反向穿過集電結到達集電區。這樣,就保證了穿越三極體到達集電極的電流只能是百分之百的「電子」流,不可能混有「空穴」流。基區的「空穴」只能起到動態的截流作用,只能形成固定比例的截流電流Ib,而不可能混入電子流Ic中。綜上所述,三極體電流放大倍數β就只能是定值。

6、對於截止狀態的解釋:

現在,我們已經理解了放大狀態下,Ic與Ib之間有一個固定的比例關係。這個比例關係說明,放大狀態下電流Ic按一個固定的比例受控於電流Ib,這個固定的控制比例主要取決於電晶體的內部結構。

對於Ib等於0的截止狀態,問題更為簡單。當Ib等於0時,說明外部電壓Ube太小,沒有達到發射結的門電壓值,發射區沒有載流子「電子」向基區的發射與注入,所以,此時既不會有電流Ib,也更不可能有電流Ic。另外,從純數學的電流放大公式更容易推出結論,Ic=βIb,Ib為0,很顯然Ic也為0。

三、新講法需要注意的問題:

以上,我們用了一種新的切入角度,對三極體的原理在講解方法上進行了探討。特別是對晶體三極體放大狀態下,集電結為什麼會反嚮導電形成集電極電流做了重點討論。同時,對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倍數β為什麼是定值也做了深入分析。

這種講解方法的關鍵,在於強調二極體與三極體在原理上的自然聯繫。從二極體PN的反向截止特性曲線上很容易看出,只要將這個特性曲線轉過180度,如圖F所示,它的情形與三極體的輸出特性非常相似,三極體輸出特性如圖G所示。實際上,圖F代表是PN結的反向截止特性,那麼,圖G所示所代表的是晶體三極體內部集電結對於不同的Ib值時的反向特性,是集電結的一組反向特性。這表明二極體與三極體在原理上確實存在著很自然的聯繫。所以,在講解方法上選擇這樣的切入點,從PN結的反偏狀態入手講解三極體,就顯得非常自然合理。而且,這樣的講解會使問題變得淺顯易懂,前後內容之間也顯得自然和諧、順理成章。

這種講法的不足點在於,從PN結的漏電流入手講起,容易造成本徵漏電流與放大電流在概念上的混餚。所以,在後面講解電晶體輸入輸出特性曲線時,應該注意強調說明「本徵載流子」與「摻雜載流子」的性質區別。本徵載流子對電流放大沒有貢獻。本徵載流子的電流對電晶體的特性影響往往是負面的,是需要克服的。電晶體電流放大作用主要是靠摻雜載流子來實現的。要注意在概念上進行區別。

另外,還要注意說明,本質上晶體內部有關載流子的問題其實並非如此簡單,它涉及到晶體的能級問題以及晶體的能帶結構問題,還有載流子移動時的勢壘分析等。所以,並不是隨便找一些具有載流子的導體或半導體就可以製成PN結,從而進一步製成電晶體。電晶體實際的製造工藝也並非如此簡單。

本文這樣的講解方法主要是在不違反物理原則的前提下,試圖把問題儘量地簡化,儘量做到淺顯易懂、自然合理,以便於人們的理解與接受。這才是這種講解方法的主要意義所在。

附篇:

請問,這篇大作把三極體的放大和截止兩個狀態闡述其機理挺明白了。那麼還有第三個狀態,飽和狀態是怎麼一個情況?

1.三極體飽和狀態是通過外部偏置電阻等預先設置好,通電後直接進入這個飽和狀態的嗎?

2.三極體處於飽和狀態時,集電結施加正偏電壓後,基區及集電區各載流子的運動狀態是怎樣的?我怎麼覺得兩個PN結都處於正偏置狀態,感覺怪怪的呢?少數載流子怎麼流動的?已經加的正偏電壓 了,怎麼還說是「反嚮導通」呢?

3.三極體飽和狀態,集電極到發射極的電壓為什麼只有0.3V? 請把基極到發射極,集電極到發射極之間的電壓用圖示表示出來一下吧。難道發射結跟集電結的勢壘不一樣大? 集電結如果是0.4,那麼為什麼發射結是0.7V?真是奇怪了。

你的問題很好!這也是三極體原理不好理解的關鍵之所在,也是傳統講法的問題之所在。飽和狀態時,集電極(NPN)的高電位已不存在(為零),如你所說甚至低於基極電位,但仍然有很大的飽和電流反向通過集電結。注意,這裡所說的「反向」是指電流的方向與集電結的單向導電(P指向N)的方向相反,電流的性質也仍然是由發射極「發射」過來的「少數截流子」電流。值得強調的是:集電結對這個反向的少子電流本質上沒有阻礙作用,集電結作為PN結反向截止的只是「多子」電流,而不是「少子」電流。下面按你問題的順序來逐條說一下:

1 三極客的飽和狀態確實取決於外部偏置電阻電路,但不一定需要事先設置好。如,當集電極電阻的參數處在合適範圍時,三極客是否進入飽和狀態主要取決於基極的控制。開關型三極體就是這樣工作的,要麼截止要麼飽和,取決於基極的控制。

2 三極客處於飽和狀態時,兩個PN結不是「都」處於正偏狀態,發射結是正偏狀態,要特別注意的是集電結,集電結電壓雖然可以為正但決不能達到門值,所以集電結並不是正偏狀態。如果集電結的正電壓達到門值,則反向的集電結(極)「少子」電流將消失,取而代之的就是由基極指向集電極的「正向多子」電流,這時的三極體就完全等效成了兩個二極體,這個正向多子電流純粹就是集電結的一個正嚮導通電流(即二極體電流),而不再具備集電極電流的任何意義。

所以,飽和狀態條件下,發射結是正偏,集電結是「零」偏並不是正偏,因此,集電極的電流仍然是以發射區過來的「少子」構成,屬於少子反嚮導通電流。為什麼說是反向,前已說明。

3 飽和狀態下三個電極的電位值問題與上面所說類似,要特別注意的是:此時的集電結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正偏導通,這與發射結的正偏導通有著本質的不同。此時,發射結正偏導通的電流是「多子」在門電壓作用下的正向通過PN結的電流,是普通意義上的PN結正向電流;而集電結此時是「零」偏,集電結通過的電流是屬於「少子」性質的反向電流。所以,兩個PN結的電流對於PN結自身來說是性質完全不同的電流,因此,其電壓值一個是0.7V而另一個是0.4V根本就無可比性,這是兩個不同性質的外部條件參數,雖然都是電壓,但性質不同。一個是正嚮導通的門電壓,而另一個是滿足飽和狀態的「零」偏電壓,只有在此條件下,集電極電流才會在定量上脫離的基極電流的「比例」控制進入所謂的飽和狀態。

簡單說,兩個PN結都導通,一個是正嚮導通性,另一個是反嚮導通性質。正嚮導通的是多子電流,需要0.7V的門電壓,另一個導通的是少子反向電流,這個少子的反向電流導通時不僅可以不需要電壓,甚至還可以承受一點微弱的「逆流」電壓,你說的那個0.4V就是屬於這種性質的電壓。

再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如果把整個三極體比做一個水龍頭,發射結的門電壓則是控制這個水龍頭是否出水的關鍵,而集電結電壓只是水龍頭究竟該怎樣出水、如何出水的一個條件。發射結加上門電壓,這個水龍頭就打開了。此時,如果集電結加反偏電壓,這個反偏電壓其實正好符合水龍頭的出水方向,所以它對出水有定性方面的幫助,只是出水的量則要按嚴格比例受控於Ib,可大可小,這就是放大狀態;如果集電結加零壓,則出水量就會失去比例控制,這也就是所謂的飽和狀態(其實,這時的出水量並不見得一定會比放大狀態時大,很有可能還很小,其大小主要取決於Uce);如果集電結加上合適的「正偏」電壓(此時正偏電壓對出水起反作用),比如:稍大於0.4V但又小於0.7V,這個水龍頭就會停止出水,為什麼?因為發射結打開的這個水流又被這個合適的正偏逆流電壓給堵回去了。顯然,如果這個正偏電壓超過了0.7V,這個水龍頭的水流就會倒著流了。不知我這樣說,是否更容易讓人明白。

最後,再說一下你關於勢壘的問題,兩個PN結的勢壘理論上應該完全對稱(忽略其內部結構並不嚴格對稱的影響),當兩個PN結都加上正向偏置的門電壓後,這一情況理論上完全如此——對稱。但這裡的問題是兩上PN結的導通性質完全不同,這一點以上已詳細說明,所以,才會出現你說的0.7V與0.4V不一樣的所謂問題。0.7V是PN結的正偏導通電壓,而0.4V的正向電壓如上所述,只是集電結為了堵住反向少子電流通過PN結的一個電壓值。顯然,這兩個電壓性質完全不同。

根據我自己的一管之見,我嗦嗦地說了這麼多,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最後,謝謝你的問題,看得出你也是個非常認真的人,能與你這樣的網友討論問題,是讓我感到非常愉快的事。

請問,三極體的飽和情況分析,按照上面的那個輸出特性曲線,怎麼分析呢?沿某一確定IB電流嗎?怎麼通過上面這個輸出特性分析飽和狀態?是怎麼進入飽和狀態的?因為輸出特性曲線是分別讓IB和UCE改變後得到的一個曲線。如果是一個電路以及固定了,是不是得用帶有負載線的曲線圖進行分析是否進入飽和狀態的?

另外可以用電工學上的線性疊加方法來計算飽和狀態的電流情況嗎?

我們以最常見的三極體輸出特性圖(Ib與Uce及與Ic的關係圖)來說,就是當Ib足夠大而Uce又足夠小時就會進入飽和狀態。或者再簡單點,讓Uce確定,比如為0.4V,從圖中很容易就可看出只要Ib大到一定值,三極體就會進入飽和狀態,所謂的飽和狀態,也就是Ic在數量上不再與Ib保持嚴格比例的狀態。

我認為,在外電路條件滿足時,飽和狀態下的電流計算當然可以根據線性方法來計算,因為,飽和狀態下的三極體在電路中可以等效為一個接通了的開關。

這裡不方便畫圖,我只能說這些,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相關焦點

  • 通俗易懂的三極體工作原理
    本文就三極體的工作原理進行了簡單介紹。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8/386622.htm1、晶體三極體簡介。晶體三極體是p型和n型半導體的有機結合,兩個pn結之間的相互影響,使pn結的功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具有電流放大作用。晶體三極體按結構粗分有npn型和pnp型兩種類型。如圖2-17所示。
  • 三極體工作原理及主要參數詳解
    三極體(全稱:半導體三極體,也稱雙極型電晶體、晶體三極體),是一種控制電流的半導體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號放大成幅度值較大的電信號, 也用作無觸點開關。介紹三極體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參數。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10/365792.htm晶體三極體是p型和n型半導體的有機結合,兩個pn結之間的相互影響,使pn結的功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具有電流放大作用。晶體三極體按結構粗分有npn型和pnp型兩種類型。如圖2-17所示。
  • PNP三極體工作原理詳解
    對於一些沒接觸過它的人來說不知道pnp三極體的作用是什麼,以及它的工作原理是怎麼的,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pnp三極體工作原理及它的一些基本知識。二、pnp三極體的工作原理晶體三極體按照材料可以分為以下兩種,分別是鍺管和矽管,不管哪一種的結構形式,而我們使用最多的就是矽NPN和鍺PNP兩種三極體,其工作原理主要的是利用的半導體之間的連接進行集電工作。
  • 耳目一新的三極體工作原理講解
    割裂二極體與三極體在原理上的自然聯繫,不能實現內容上的自然過渡。甚至使人產生矛盾觀念,二極體原理強調PN結單向導電反向截止,而三極體原理則又要求PN結能夠反嚮導通。同時,也不能體現晶體三極體與電子三極體之間在電流放大原理上的歷史聯繫。
  • 三極體的基本工作原理,這個講的很全!
    晶體三極體是p型和n型半導體的有機結合,兩個pn結之間的相互影響,使pn結的功能發生了質的飛躍,具有電流放大作用。晶體三極體按結構粗分有npn型和pnp型兩種類型。如圖2-17所示,(用Q、VT、PQ表示)三極體之所以具有電流放大作用,首先,製造工藝上的兩個特點:
  • 三極體的結構,三極體的工作原理,三極體的三种放大電路電路圖
    打開APP 三極體的結構,三極體的工作原理,三極體的三种放大電路電路圖 發表於 2017-05-10 16:26:04   三極體,全稱應為半導體三極體,也稱雙極型電晶體、晶體三極體,是一種控制電流的半導體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號放大成幅度值較大的電信號, 也用作無觸點開關。晶體三極體,是半導體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電流放大作用,是電子電路的核心元件。
  • 三極體的工作原理及三極體原理知識分析
    三極體,全稱應為半導體三極體,也稱雙極型電晶體、晶體三極體,是一種控制電流的半導體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號放大成幅度值較大的電信號,也用作無觸點開關,是電子電路的核心元件。三極體是在一塊半導體基片上製作兩個相距很近的PN結,兩個PN結把整塊半導體分成三部分,中間部分是基區,兩側部分是發射區和集電區,排列方式有PNP和NPN兩種。
  • 三極體的基礎知識及工作原理
    三極體的基礎知識及工作原理半導體三極體也稱為晶體三極體三極體顧名思義具有三個電極。二極體是由一個PN結構成的,而三極體由兩個PN結構成,共用的一個電極成為三極體的基極(用字母b表示)。其他的兩個電極成為集電極(用字母c表示)和發射極(用字母e表示)。由於不同的組合方式,形成了一種是NPN型的三極體,另一種是PNP型的三極體。 三極體 的種類很多,並且不同型號各有不同的用途。
  • 三極體和MOS管工作原理詳解
    本文連結:https://blog.csdn.net/techexchangeischeap/article/details/71430330PN結原理PN結的形成PN結是三極體以及場效應管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要想徹底搞明白三極體以及場效應管的工作原理,必須先搞清楚PN結形成的原理和工作特性。
  • 三極體實現反相器的工作原理
    打開APP 三極體實現反相器的工作原理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20-01-31 05:51:00   三極體是電子電路中常用的元器件,即可以工作在線性區實現小信號的放大作用;又可以工作在非線性區實現電子開關的作用。
  • 換種思路談常用器件三極體工作原理
    晶體三極體作為電子技術中一個最為基本的常用器件,其原理對於學習電子技術的人自然應該是一個重點。其實這正好與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原理相矛盾。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原理恰恰要求在放大狀態下Ic與Vc在數量上必須無關,Ic只能受控於Ib。問題2:不能很好地說明三極體的飽和狀態。當三極體工作在飽和區時,Vc的值很小甚至還會低於Vb,此時仍然出現了很大的反向飽和電流Ic,也就是說在Vc很小時,集電結仍然會出現反嚮導通的現象。這很明顯地與強調Vc的高電位作用相矛盾。
  • 半導體三極體的工作原理
    NPN型半導體三極體的基本工作原理完全一樣,下面以NPN型半導體三極體為例來說明其內部的電流傳輸過程,進而介紹它的工作原理。半導體三極體常用的連接電路如圖15-3(a)所示。半導體三極體內部的電流傳輸過程如圖15-3(b)所示。半導體三極體中的電流傳輸可分為三個階段。1、發射區向基區發射電子電源接通後,發射結為正向連接。在正向電場作用下,發射區的多數載流子(電子)的擴散運動加強。
  • 三極體工作原理詳解 看完這4點懂了!
    三極體,全稱應為半導體三極體,也稱雙極型電晶體、晶體三極體,是一種電流控制電流的半導體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號放大成輻值較大的電信號,也用作無觸點開關。下面介紹的是三極體工作原理,不了解的朋友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2sc1815三極體工作原理及放大倍數
    打開APP 2sc1815三極體工作原理及放大倍數 發表於 2017-11-08 09:39:38   2sc1815三極體工作原理   2sc1815是日本公司生產的一種常用的NPN小功率矽三極體。
  • 三極體工作原理分析,精闢、透徹,看後你就懂
    其實這正好與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原理相矛盾。三極體的電流放大原理恰恰要求在放大狀態下Ic與Vc在數量上必須無關,Ic只能受控於Ib。問題2:不能很好地說明三極體的飽和狀態。當三極體工作在飽和區時,Vc的值很小甚至還會低於Vb,此時仍然出現了很大的反向飽和電流Ic,也就是說在Vc很小時,集電結仍然會出現反嚮導通的現象。這很明顯地與強調Vc的高電位作用相矛盾。
  • 晶體三極體的結構和類型
    基區很薄,而發射區較厚,雜質濃度大,PNP型三極體發射區發射的是空穴,其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一致,故發射極箭頭向裡;NPN型三極體發射區發射的是自由電子,其移動方向與電流方向相反,故發射極箭頭向外。發射極箭頭向外。發射極箭頭指向也是PN結在正向電壓下的導通方向。矽晶體三極體和鍺晶體三極體都有PNP型和NPN型兩種類型。
  • 關於三極體的原理,通俗易懂!
    三極體,全稱半導體三極體,也稱雙極型電晶體、晶體三極體,是一種控制電流的半導體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號放大成幅度值較大的電信號, 也用作無觸點開關。三極體,是半導體基本元器件之一,具有電流放大作用,是電子電路的核心元件。
  • 光電三極體工作原理
    打開APP 光電三極體工作原理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7-17 14:13:47   光電三極體的基本結構和普通三極體一樣,有兩個PN結。
  • 三極體鉗位器工作原理
    打開APP 三極體鉗位器工作原理 佚名 發表於 2010-05-24 15:07:07 三極體鉗位器工作原理三極體的發射結作為一個二極體,類似圖5.4-94所示電路組成一個三極體鉗位器,如圖5.4-94A所示,圖中RE使T管在靜態時處於飽和狀態,輸出VOL=VCES,條件是R5≤BRC(B為V管直流放大倍數),輸入端時間常數RBC遠大於輸入波形變化周期。
  • 三極體放大電路,偏置電路工作原理解說,三極體電路設計基礎
    電流負反饋偏置電路放大電路中,通常使用的是電流負反饋偏置電路,本文主要講解偏置電路穩定工作原理一:元件介紹b:三極體基極。Ib:三極體基極電流。c:三極體集電極。Ic:三極體集電極電流。e:三極體發射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