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這本奇書是先秦時期留下的寶貴古籍,其內所記載的各種神話生物,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古人杜撰想像的神秘存在。
可是,三星堆的出土,卻似乎在告知人類:《山海經》中那些神秘物種,皆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三星堆遺址在四川地區被發掘,其內出土的各種器具,和現有記載的任何文明都具有明顯的區別。
因此,考古學家將這裡視為中國古代文明中不為歷史記載的斷層文明。而其內出土的大量文物,則是和《山海經》之間有著神秘的聯繫。
巴蛇
在《山海經》中,巴蛇也被稱為修蛇,其內記載了巴蛇吞象的傳說。
根據古籍記載,巴蛇居於洞庭湖一代,而先民則是在親眼見到這種巨蛇後,將其描述成了黑蛇,青首的神秘怪蛇。
傳說中其生吞巨象,足足三年才消化殆盡。
而在三星堆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的象牙,並且先蜀文明以巴蛇作為自己的圖騰神靈。這未免讓人浮想聯翩。
是否在上古時期,當真存在這種巨蛇,並且被先蜀人看見後視為神靈。
三足金烏和扶桑樹
在《山海經》中記載:「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
所謂的湯谷,也就是傳說中太陽升起的地方,而以《山海經》的世界觀,日升之地的扶桑樹,是三足金烏的棲息地。這種神鳥在扶桑樹上駕車出巡,為世界帶來光明。
這種記載一直被後人視為上古人類對於太陽的想像,而在《山海經》內,扶桑樹是兩棵交錯在一起的大桑樹。
三星堆內,考古學家發現了大量的壁畫,描繪了金烏出扶桑的情形,並且有以扶桑樹和金烏為主的青銅模型。
顯然,這種傳說在當時影響到了四川發育的蜀文明,或者說,《山海經》內的扶桑樹傳說,便是源自於此。
燭龍
想必大家對下面這張青銅人面像都不會感到陌生,這是三星堆文化出土文物中最出名的一件,很多人認為,這是上古時期,人類對於神靈的想像。
畢竟,凸出來的眼睛,卷上的鼻子,這些都不像是正常人的面貌。
而在《山海經》中,燭龍身長千裡,閉眼為夜,睜眼為晝。這種神靈據說是人臉龍身,其內描繪的人臉模樣,卻是和三星堆文化出土的人像之間驚人的相似。
在古典傳說,人臉蛇身的還有兩位上古大神:女媧和伏羲,這種形象象徵了人類對於巨蛇的畏怯,顯然在上古時期,此類巨蛇曾一度是人類的恐慌之物,而上古人類想像的人臉蛇身之神,其實就是人類渴望獲得巨蛇的威懾力。
三星堆文化和《山海經》文化的種種契合之處,著實讓人感到不可思議,是否《山海經》內描述的世界當真存在,亦或者是上古時期,前蜀文明創造了《山海經》的神話。這成了考古學家痴迷的話題。
一篇文章根本說不完,在了解這些故事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滿足好奇心,還能探索古代世界。例如「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真實事件,在《山海經》裡都有提到。
從歷史的角度還是希望大家讀一讀《山海經》的,裡面並不是單純的記載了神話鬼怪,其中很多河流大川都能在現在找到具體位置,很多奇珍鳥獸都有化石依據。
剛開始讀的朋友可能會苦惱,原版的《山海經》是文言文很難讀懂,但是理解意思還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功底,小編建議大家可以讀一讀白話文版本,不僅有原版的內容,還有對照的白話文翻譯,還有全彩插圖對照。
裡面的插圖生動有趣,對於大人和孩子,讀起來都不會枯燥乏味;小孩子還可以通過裡面的插畫了解上古的故事。
我家的孩子看了之後,經常會讓我把一些故事講給他,平常也會主動查閱資料了解。
還是典藏版,才幾十塊錢,卻能幫助自己和孩子一起增長知識,很划算的事情。
點擊下方商品圖就能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