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歷史上的今天。
228事件導火索有兩種不同的說法:1947年2月27日228事件爆發
二二八事件是非常複雜的。
同所有的政治事件一樣,單純的群眾自發運動,是不可能發展到二二八那種規模,也不可能持續那麼長久。
二二八事件導火索是這樣:
1947年2月27日下午七點半左右,臺北分局6名專賣局緝私組查緝員,同4名警察一起行動。
他們抓住1名販賣走私菸的本地婦女林江邁,將他攜帶的香菸全部沒收,其中包括一些合法香菸。
在試圖離開現場時,一名查緝員被這名婦女林江邁抱住大腿,懇求歸還合法香菸。
很多群眾圍觀,紛紛出言求情。
緝私人員為了擺脫糾纏,用手槍柄打砸婦女林江邁的頭部導致出血。
此舉犯了眾怒,群眾蜂擁而上,毆打6名緝私人員。
後者嚇得棄車、分頭逃竄。
逃跑期間,一個叫做傅學通的查緝員被追的太急,鳴槍示警。
這發子彈,擊中看熱鬧的市民20歲青年陳文溪,後者第二天傷重不治。
2名警察回到現場,試圖開走已經被群眾砸毀的卡車,也遭到群眾追打,被迫逃走。
之後,有600名至700名群眾包圍警察總局,要求交出並槍斃肇事兇手。
就這個事件本身來說,並非什麼大事,無非是街頭衝突而已。
當晚,北市警察局局長陳松堅已經下令,將6名查緝員送往憲兵隊看管。群眾追趕而來又包圍憲兵隊,要求交出兇手。憲兵方面當然不可能交人,雙方開始對峙。
正常來說,事後無非是對6名查緝員進行審理,追究相關責任而已。事實上,事件之後,誤殺臺北市民的傅學通 判處10年徒刑;以槍託打傷林江邁的葉得根,判處4年6個月有期徒刑。
可以說,這2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隨後事態的發展,卻出乎所有人預料。
第二天,很多團體沿街敲鑼宣傳,公開演講,於是二二八事件爆發。
當天上10點,群眾和平遊行,變成暴力衝突。
群眾們衝入肇事查緝員所任職的專賣局臺北分局,痛毆專賣局職員,當場打死兩人、毆傷四人,還將建築物搗毀。
此舉就沒有道理可言!
肇事查緝員並不在專賣局,而是關押在憲兵隊。這次暴力襲擊導致6人死傷,只是單純的發洩而已,還搞出了人命。
之後,這群民眾又衝擊行政長官公署。
1947年,行政長官公署是國民政府的最高機關,衝擊這裡形同造反。
得知專賣局已經有人員傷亡以後,軍警開槍攔阻,導致數人死亡。
這次開槍是火上澆油,由此大暴亂發生,民眾四處搜尋外省人襲擊。
當天就有15名無辜外省人被打死,傷者不計其數。
初期衝突導致雙方都有傷亡,一些民眾奪取槍枝武裝起來,轉變為武裝騷亂,遍及臺灣全省。國民政府調動軍隊來鎮壓,殺了不少臺灣本省人。
不過,騷亂中,外省人也有147人被打死、1364人受傷。
對於最初林江邁被打導致二二八事件,幾十年後又有其他的說法。
林江邁的女兒林明珠,在2006年接受聯合報訪問時,說出自己知道的真相:二二八事件的起因並非取締私菸造成,而是一位國軍士兵向林明珠買煙時鬧出的誤會。
那個時代,臺灣本省人多不會國語,只會閩南話和日語。而來臺灣的國軍和政府官員,一般只會國語甚至只會大陸各地方言,雙方溝通有很大問題。
林明珠回憶當年,她拿著煙盒在賣散煙,母親林江邁在離她十幾米外。
有個國軍士兵操方言問林明珠「煙多少錢?」她聽不懂。
林明珠回憶:這個是誤會。看我聽不懂,他就說「我先吃1根再拿錢」,後再他手掏口袋時,被群眾認為欲掏槍。一旁的地痞混混鼓譟叫囂「有人吃煙不給錢」(被誤殺的陳文溪的大哥陳木榮,就是歸綏市場一帶的幫派大哥)!並大聲呼喚附近的林江邁「有人欺負你女兒」!旁邊的人就瘋起來,擁上與國軍士兵拉扯。林明珠手上的煙,跟著散落一地。在語言不通及旁人起鬨下,衝突愈演愈烈。
此時正巧那夥查緝員和警察來巡邏,見狀上來驅趕群眾,雙方發生了後來的衝突。
林明珠認為對方不是故意砸打母親的頭部,母親也沒有抱住查緝員的大腿。
母親林江邁聽說自己被人欺負,急忙衝過來的時候,同舉槍威嚇的人員出現碰撞,導致鮮血直流。
林江邁臉上流血後,圍觀者情緒更加沸騰激動。這時,被大人拉到一旁的林明珠聽到有人呼喊「阿桑,你流血啦,還不快倒下。外省人打人啦!」。
正常來說,林明珠沒有必要在六十年後亂說這些話。
她如果刻意為這些人洗白,應該在幾十年前的國民黨統治時代佔出來說。在現在的臺灣,她有什麼必要出來幫人出來說謊。
其實,無論這次衝突真相是什麼,不過是一個導火索而已。
二二八事件的本質是兩個:
第一,國民政府陷入內戰的崩潰中。
臺灣市面上物資極度緊缺,通貨膨脹嚴重,失業率高漲。
由於人民生活困難,形成了廣泛的民怨。
對於國民政府這個外省人的政權,臺灣本地人有憤怒,這種遊行鬧事已經很多次了。
第二,臺灣精英階層在光復以後,被驅趕出權力中心,極度不滿。
這從後來3月7日,他們自己提出的《三十二條要求》可以很好地看出來。他們就是要求臺灣自治,不但政府的一切高級職務都要本省人擔任,更誇張的是連駐軍也要是本省人,「本省陸海空軍應儘量採用本省人」。
之前很多大規模遊行示威,都是以政府服軟,甚至哀求臺灣精英階層出面協調民眾作為結束。
這些精英階層認為,這次事情鬧得這麼大,政府只能做出更多讓步,交出更多的權力。
只是他們沒想到,已經忙於內戰廝殺的蔣介石,根本沒有和談的意思。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