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海內北經》中也有記載:"窮奇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頭始,所食被發,在犬北。一日從足。"
《山海經·西山經》有云:「又西二百六十裡,曰邽山。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蝟毛,名曰窮奇,音如獆狗,是食人。」
窮奇,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古代四兇之一,主要記載於《山海經》中,《山海經·海內北經》所載,指窮奇外貌像老虎,長有一雙翅膀,喜歡吃人,更會從人的頭部開始進食,是一頭兇惡的異獸。可是,《山海經·西山經》卻提到窮奇的另一種形象,該篇中的窮奇,外貌像牛,長著刺蝟的毛髮,與《海內北經》所述者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二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兇獸,這方面則沒有分別。還有的書籍記載窮奇一身雪白的毛髮,額頭長有兩隻淡金色的龍角,嘴巴則是鷹喙的樣子,有一對黑色的羽翼,喜食人肉,不過,還是前兩者比較可信。但是,三者都是喜歡食人的兇獸,這方面則沒有太大的區別。
《神異經》道:「西北有獸,其狀似虎,有翼能飛,便剿食人,知人言語,聞人鬥輒食直者,聞人忠信輒食其鼻,聞人惡逆不善輒殺獸往饋之,名曰窮奇。」言此為大惡之獸。
據《後漢書·禮儀志》中記載「追惡兇」的十二位神明,當中就有「窮奇騰根共食蠱」之語,這裡的窮奇能驅除蠱毒害物,是一頭形象正面的神獸。
郭璞注《山海經》時,亦創作了「窮奇之獸,厥形甚醜;馳逐妖邪,莫不奔走;是以一名,號曰神狗」的贊詩,同樣指出窮奇會作出驅逐妖邪的行為。這些為民除害的舉動,與以往所表現的食善助惡的形象,有極大的差別。
相傳天帝少昊有一個不肖之子,他詆毀忠良,包庇奸人,所作所為跟窮奇獸類似,人們十分痛恨他,就稱他為窮奇。窮奇又是大儺(nuó古代在臘月舉行的 一種驅疫逐鬼的儀式,是原始巫舞之一,後演變為一種舞蹈形式)十二神中食蠱的逐疫之神,又稱天狗,眾妖邪見了它無不倉皇逃走;後世畫像中的窮奇大多就是以大儺之神的面目出現的。除此之外,濛水從邽山發源,向南注入洋水,水中有很多黃貝,還有一種蠃魚,它長著魚的身子卻有鳥的翅膀,發出的聲音就像鴛鴦鳴叫,它在哪個地方出現,哪裡就會有水災.
然而高誘注《淮南子·墬形篇》時,提到窮奇是「廣莫風之所生也」,認為窮奇是風神的後裔,而非少昊氏的不肖兒子。
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鬥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並且鼓勵他多做壞事。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窮奇很有意思,看見有人打架,它就要去吃了正直有理的一方;聽說某人忠誠老實,它就要去把那人的鼻子咬掉;聽說某人作惡多端,反而要捕殺野獸饋贈。由此可見,它應該是頭兇獸,而且還是一隻懲善揚惡的兇獸。然而有些書上又說它也不是那麼壞,在古時臘八的前一天,宮廷裡要舉行一個叫逐疫的儀式,由方相氏帶著十二隻異獸遊行,窮奇和另一隻叫騰根的異獸,共同負擔著吃掉害人的蠱的任務,於是又讓人感覺它對人還是有些益處了,之後神話被歷史化,神鬼也被人格化,窮奇逐漸演變為四兇之一,最後終於被舜帝擊殺了。
以上圖文均為作者整理加工,如有不妥,敬請指正.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一起讀故事,學歷史,品人生,明道理.謝謝大家閱讀評論收藏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