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昨舉行。
會場外,本報展位受嘉賓關注。
嘉賓觀看推介資料。
廈門網訊 (本版文/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張昀 楊霞瑜(除署名外) 本版圖/廈門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火炎 黃嶸 林銘鴻)三位一體的新媒體、新科技、新經濟,正在給當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帶來巨大變化,對尋找經濟新動能轉型高質量發展起到越來越強的帶動作用。在昨日舉行的中國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大會主旨演講中,來自多個部委、行業領域的領導和嘉賓從人才培養、科學技術、網絡傳播、工業網際網路等多個不同的角度,論證新興媒體產業融合發展的可能性和著力點。
談人才
重新思考人才培養定位
國家民委專職委員孫學玉在主旨演講《人工智慧時代的「人才」製造》中提出,融合需要橋梁,這個橋梁就是人才。人才最能體現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工業機器人、商業機器人和家用機器人幾乎可以覆蓋目前人類所從事的絕大多數工作崗位,所以人的體力和智力被逐步從一些行業解放出來,如製造業、通訊業、保險業、財務、金融業等。這樣的革命性變革意義非同尋常,「物」的力量能釋放出甚至超出「人」的力量。
當人才被從繁重複雜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人的生命意義將被重新改寫。我們就要重新思考,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
談技術
對地觀測技術可造福民生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主任童旭東在主題為《中國對地觀測技術》的主旨演講中,介紹了對地觀測技術及其發展,並介紹了我國後續對地觀測計劃。
他表示,對地觀測技術是網絡遙感重要組成部分,從技術上來說,它覆蓋範圍大,探測手段多,信息獲取快,應用效果廣,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和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等提供重要支撐。目前,我國已建成較為完備的、擁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遙感衛星及應用體系。對於新興媒體產業融合而言,對地觀測技術在提供美麗的景色圖像之外,還可以對颱風、洪澇的預報預防提供支持,廣泛運用並造福民生。
加快「5G+工業網際網路」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二級巡視員許謙在主旨演講中談到,目前國家高度重視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創新發展和融合運用。因此,工信部大力推進「5G+工業網際網路」的應用實踐不斷拓展。
「5G+工業網際網路」是什麼?許謙表示,這是新一代通信技術演進與新工業革命歷史性交匯所形成的重大戰略方向。接下去,工信部將繼續做好三方面工作: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鼓勵新型產業;堅持優化生產環境,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共築互利共贏的合作體系。「5G+工業網際網路」的融合發展,將為經濟社會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能,也為促進全球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談媒體
加強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
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相關負責人在《為新徵程凝心聚力、保駕護航》的主旨演講中說,近年來,媒體融合發展取得重要進展,主流媒體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新華社作為國家通訊社和世界性通訊社,走出一條特色的發展之路。他同時表示,廈門作為高質量發展的排頭兵,積極探索、推進媒體融合,形成許多有效的做法和寶貴的經驗。
他說,通過科學認識網絡傳播規律,能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世界發展的最大增量。在網際網路日新月異的今天,加強傳播手段的建設和創新、構建主流傳播生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創新傳播理念推動媒體融合
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副主任張義豪以《深化融合發展凸顯主流價值》為題做主旨演講。他說,媒體融合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如信息發布從「唯一」到「多元」之變,傳播對象從「紙媒」到「屏媒」之變,媒體形態從「單一」到「融合」之變。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亟需更新思維、創新發展。如何進一步把握移動傳播規律,創新移動傳播理念,推動媒體深度融合,成為大家共同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在實踐中,還需要不斷總結對於媒體融合發展的思考,以主流價值引導網絡輿論,以創新業態推動品牌建設,以創新傳播加強國際影響力。
【嘉賓觀點】
人工智慧、5G技術等信息科學技術革命成果,對媒體行業發展有何影響?如何把握當下的機遇和挑戰,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更好地融合發展、勇立潮頭?昨日,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行業翹楚和業內大咖分享了他們關於媒體融合和產業融合的獨到見解。
中國傳媒大學新媒體研究院院長趙子忠:
媒體融合新興媒體技術是關鍵
從最新發布的《中國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019-2020)精華版》中,我們了解到,2020年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雲生活」「雲工作」快速發展,為全媒體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媒體融合的成效在抗擊疫情中得到了充分的檢驗。主流媒體發揮自身的權威性與專業性,及時、公開、準確報導疫情進展,增強了人民群眾抗疫的決心。
在媒體融合的過程中,把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對中國新興媒體的融合發展非常重要。特別是5G、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媒體技術和應用,都會成為媒體融合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將會進一步推動媒體融合深度發展。在我看來,廈門具備新興媒體發展的基礎,也取得了不錯的發展成績。在媒體融合發展的多元化經營中,傳統媒體應結合新興媒體,抓住核心業務,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
京東數科智能城市部副總經理、京東城市副總裁趙英:
數據聯通推動智能城市建設
現在很多網際網路企業都在大力布局智能城市。對此,我們提出了一個基於城市作業系統的「一核兩翼」:「一核」即市域治理現代化,為的是解決科學決策聯動指揮問題;「兩翼」一是AI更深度作用於產業發展,二是生活服務業讓百姓感覺到實惠。
具體而言,智能城市實現的是城市精細化管理,是為企業和百姓服務的。而實現智能城市,最關鍵的是將數據和系統全部打通。因此,城市需要一個指揮中心來管全城、一張網絡來管全域。在推動智能城市的建設當中,數字科技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大數據和AI應用方面。之後我們要擴大數字科技的應用場景,一方面用於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另一方面帶動產業發展。在疫情防控方面,我們也通過京東數科「高危人群疫情態勢感知系統」的時空大數據等,開展了高危人群分析及疑似人群排查工作。此前,這個系統僅用於學術研究,今年投入了實際應用,也改進了算法。
江蘇南大電子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狄敏:
融合創新打造智慧服務生態體系
由於政策、技術、市場的共同驅動,新一代人工智慧技術得到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正席捲全球。我們也在人工智慧、5G技術和大數據云計算方面做了融合創新,打造了中國第一套智慧服務機器人系統,如今已經廣泛用在智慧金融、智慧政務、智慧媒體、智慧航空等領域。我們希望打造智慧服務生態體系,助推各行業的創新發展。
以智慧金融為例,我們在部分銀行鋪設了新一代智能網點,以智慧服務機器人系統為主體,與大堂經理、業務經理、自助設備智能大屏等相互協同、共同服務,實現了主動迎賓接待、精準引導分流、業務諮詢、場景化精準營銷、智慧廳堂管理等功能應用,大大提升銀行網點的服務效率及質量。除此之外,我們在政務、航空、醫療、媒體、會展等領域都進行著智慧服務生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未來,我們也將加大產學研深度合作,打造全行業、全場景、全方位的智慧服務生態體系。
新石器無人車副總裁孫德智:
完善技術無人車系統將迭代升級
新石器無人車目前在全國30多個城市和世界多個國家落地,以無人餐車的形式落地廈門後,迅速吸引了一大波關注。接下去,我們將完善更多技術,如用圖像識別判定車輛交通變化、將無人車5G信號接入交通信號燈等,無人車將開到廈門的更多地方,實現更廣泛的應用。落地廈門2個多月以來,我們發現市民對於新鮮事物的接納程度很高,有關政策也給予了十足的支持。在廈門,我們看到了無人車高頻應用的多種可能性:除了零售,還能用於安防、教育等,場景也將拓寬至高校、商場、景區等。目前,有許多成熟方案正在洽談或落地,無人車系統將不斷迭代升級,帶給廈門更多的驚喜。此外,在人才培育方面,因為無人車需要很強的5G和AI技術支持,我們也將注重人才培養,在廈門組建本地團隊,讓更多高新技術人才湧現出來。
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務中心總經理王媛:
加強研發夯實前沿技術「護城河」
人工智慧、5G技術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我們不斷變革,催生出一系列新產品、新應用和新模式,促進了產業轉型升級。同時,作為專業的、領先的人工智慧技術與產品提供商,我們也堅持走高質量發展道路,加速AI技術創新與軌道交通、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大規模垂直行業場景的深度融合。
在人臉識別和視頻結構化應用方面,雖然都遇到一定的挑戰,但發展態勢向好。比如,人臉識別在數據洩露、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挑戰,企業和機構通過加強核心技術的創新突破可以攻克。目前,我們在人臉識別和視頻結構化領域,已經掌握核心技術並達到領先水平。此外,我們也注重技術研發,引進國際領軍人才,吸引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一直以來,我們致力於加強智能大數據、網絡安全、5G通信等前沿技術的研發,進一步夯實技術「護城河」。我們已建立具有佳都特色的「自主研發+協同創新」的研發體系,與行業人工智慧技術企業共建AI產業生態,推動技術落地。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