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
曹操等人被稱作梟雄,但為什麼是梟雄?什麼是梟?為什麼會用它來形容?
梟,在古人眼中是一種惡毒的鳥類,古人觀看到梟這種鳥,在孵出孩子之後,由於時間過長,體力不支,不能捕食,不能繼續餵養孩子。死去之後,小鳥會吃掉母親的身體。故認為這種鳥類不孝,惡毒。因此人們見到這種鳥就抓住砍頭,並掛在木桿上——故稱梟首。後來梟首也代指砍掉罪人的頭並懸首示眾。
梟,不孝鳥也。日至捕梟磔之,從梟頭在木上。——《說文》
但不僅僅是如此,梟還有勇猛的含義。梟形目的鳥類都是猛禽。貓頭鷹也是梟形目的一種,故梟也有勇猛,勇健的意思。因此梟雄,指的就是勇猛且野心勃勃(由不孝而帶出貶義)的人。
鴇
鴇這種鳥,在古人的觀察中是唯一能夠看到交配現象的, 從造字法來看鴇的左半從「匕」加「十」,也應該是有所指的,即與所謂喜淫有聯繫,按照推測,匕是雌性生殖器的符號,十是雄性的符號,「匕」加「十」也就是交配的意思。古代草原上棲息鳥類有很多,但由於鴇的體現肥大,古人經常能夠觀察到他們的交配行為。因此鴇則有潛指交配。當然,也有另一種說法,上面的形狀不是匕首而是「七」這個字,七十則形容朋友眾多,能和眾多不同種類的鳥類成為了朋友。
兩種含義相加,大概就有了平常的那種意思吧—擅長與眾多不同的交朋友的相關工作者。
衣冠禽獸
在最開始的時候,有禽獸圖案的衣服可不是水都能穿的。相應的動物都是身份的象徵。明朝的皇帝們命令,所有的文官們,官服正前方的補服上只能繡飛禽,而武官們的補服上只能繡走獸。文官一品,繡仙鶴,文官二品,繡錦雞,文官三品,繡孔雀,文官四品,繡雲燕,文官五品,繡白鷳,文官六品,繡鷺鷥,文官七品,繡鴛鴦,文官八品,繡黃鸝,文官九品,繡鵪鶉。武官一品和二品,繡獅子,武官三品,繡老虎,武官四品,繡豹子,武官五品,繡熊,武官六品和七品,繡彪,武官八品,繡犀牛,等等。
這些衣服的服裝是品級的象徵,但後來為什麼逐漸變成貶義詞了呢?這是明朝末年的事情了。當時由於政治腐敗,各種官員壓榨百姓。百姓受壓迫的慘,覺得穿這種衣服的都不是什麼好人。因此在平常的談話中就用衣冠禽獸代指這些不好的官員。
一般來說,漢語中只要涉及到真實存在動物的都不是什麼好話,什麼鷹犬這種貶低的話語。當然龍鳳這種不存在的就一般是好話了。而衣冠禽獸也當然不是什麼好的詞語了。可以理解成穿著衣服假裝自己是個人的禽獸。不過原意大概不是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