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經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根據《環球網》6月2日報導,生態環境部於北京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中,發布了《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其中提到,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在這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中,發現有71種外來入侵物種對自然生態環境已造成或存在潛在威脅,已經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而從我國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外來入侵物種的研究調查中,存在215種外來入侵物種,也就是說,這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經進入我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其中有41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中。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是我國發布的在中國危害比較大的一個外來物種入侵名單,被列入這個名單,也就意味著,這種物種的入侵能力很強。在2003年以及2010年中,分兩批次收錄了共計35種外來入侵物種,隨後,又在2014年收錄了18種外來入侵物種(第三批次),以及在2016年收錄了18種外來入侵(第四批次)。
《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都有誰呢?
之所以近幾年《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的收錄次數如此頻繁,歸根結底是外來物種的發展過於迅速,同時,也是因為我國幅員遼闊,跨越了近50個維度以及5個氣候帶,這種地理環境讓全世界大部分的生物都能在我國找到棲息地。
在地球上,生物的多樣性確實可以為我們提供經濟價值,但是,隨著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大,國際交流越加廣泛,外來物種逐漸形成了一種危害,一種當地物種被無意帶到另一個區域,會因為沒有天敵,而快速繁殖,進而破壞新區域的生態環境,當這種現象出現的時候,不及時控制的話,那麼將會給我們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在《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第一批名單發布的時候,其中就有豚草、薇甘菊等植物,還有非洲大蝸牛以及福壽螺等動物,而在第二批名單中,則有克氏原螯蝦(小龍蝦)、紅火蟻等生物。第三批名單中有巴西龜、尼羅羅非魚、豹紋脂身鯰(又被稱為清道夫)等生物,在第四批名單中則有食蚊魚、松樹蜂等生物。
外來入侵物種是怎麼進來的?
在6月2日,生態環境部展示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中,我們可以看見,已有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來到了中國,而其中,造成外來入侵物種日漸增多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點是自然入侵,即通過風媒,水體流動或由昆蟲鳥類的傳帶方式,這種方式和人為無關。
而第二點則是人為引進,這人為引進也分為有意引進和無意引進,有意引進是包含了觀賞或是藥用等多種方面,無意引進是這些外來入侵物種通過粘在旅遊者的身上進入,像這種情況的有松材線蟲,這就是通過木製包裝箱而被意外帶進國內的例子。
我們將如何應對外來入侵物種?
目前,從外來入侵物種的資料顯示,以西南和沿海地區較為嚴重,這是因為我們缺少一個警示的機制,而面對這種情況,我國科技部已在上海啟動了編撰《中國外來入侵植物志》的工作,這能有效地梳理我國外來入侵物種的詳細資料,為這些外來入侵物種建立檔案,可以便於我們進行管控,避免造成過大的經濟損失。
同時,面對外來入侵物種,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正如《前瞻網》於6月2日報導中提到,在南方地區野外存在很多福壽螺卵,而這種現象可以想像外來入侵物種的繁殖能力和適應能力,如果我們沒有重視其這個問題,生態環境的平衡將有可能會被它們所打破。
儘管,小龍蝦、羅非魚等外來入侵物種有被國人吃到需要人工養殖,但大部分的外來入侵物種的生命力卻十分強大,例如松樹蜂,在它們入侵的地方,有將近80%的松樹面臨死亡,這種強大的破壞力,就是外來入侵物種需要被重視的原因。
參考消息:
《前瞻網》6月2日發表文章《我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南方遍地福壽螺卵觸目驚心》
《環球網》6月2日發表文章《生態環境部: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