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清晨6時57分,由柬埔寨首都金邊飛來的國航CA746航班降落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這是中國民航局宣布逐步將經第一入境點分流的北京國際客運航班恢復直航後,首都機場迎來的第一個國際航班。
除柬埔寨航班外,自9月3日起首都機場還將恢復泰國、巴基斯坦、希臘、丹麥、奧地利、瑞典、加拿大等輸入病例較少國家至北京的航班。
在此之前的5個多月時間裡,根據中國民航局及多部委聯合下發的通告,入境北京的國際航班被採取了分流措施。所謂的分流,即自3月23日零時起,所有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均須從指定的12個第一入境點入境。
之所以對入京航班採取分流的措施,主要是為了緩解北京的境外疫情防控壓力。在分流措施實施前的3月中旬,隨著美國等國新冠疫情抬頭,由海外抵達首都機場的旅客量大幅度增加,首都機場曾一度出現入境旅客積壓的情況。為了嚴防疫情的境外輸入,北京市對入境人員採取14天集中隔離的措施。大量旅客經首都機場入境,也給北京市的疫情防控體系帶來了壓力。
分流之後,乘坐國際航班飛北京的入境旅客在包括天津、太原、呼和浩特等12個第一入境點實施檢疫並辦理入境手續、行李清關。如發現體溫異常、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或「密切接觸者」,在當地就地隔離。經檢疫符合登機條件的旅客搭乘原航班入京。
但由於彼時國外新冠疫情肆虐,曾有一架飛機出現五名體溫異常者,加上前三排、後三排的密切接觸者,連同機組人員,整架飛機兩百餘人全體被隔離的情況。如果不是採取了分流措施,北京的防控壓力可想而知。
8月25日,隨著1例大連市疫情關聯病例和1例境外輸入病例從北京地壇醫院康復出院,北京市新冠肺炎在院確診病例已全部清零。8月29日,北京市中小學分期分批開學。截至9月4日,北京已經連續28天無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疫情防控及醫療體系的壓力緩解,為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直接落地,創造了前提條件。
相關行業數據顯示,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自2008年奧運會後,迅速由全球年旅客吞吐量第十升至第二。在新冠疫情出現之前,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聯通了59個國家和地區,從北京出發的航班可以抵達全球超過100個城市。首都機場是中國國內唯一一座航點聯通東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中東、非洲、歐洲、北美、南美、大洋洲等11個地區的國際機場。可以說,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不僅是許多中國人通往世界的門戶,更是許多國家和地區商務旅客進入中國的重要門戶。
目前,中國國內逐步復產復工,社會生活和經濟運轉逐步回到正軌。許多在華投資的外國企業人員,正熱切盼望著能夠儘早回到中國。而除了美國確診病例依舊在屢創新高之外,歐洲等一些國家疫情也得到了緩解。因此,中國民航局及有關部委審時度勢,恢復了部分疫情趨緩國家航班飛北京的直航。這可以看作是綜合研判了國內外疫情以及國內復工復產、營商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後做的決定。既體現了對海外華人、外國在華投資人士的人文關懷;也是中國歡迎海外投資,打造良好營商環境的一個具體體現;更體現了對國內疫情防控能力的充分自信。
針對相關國家飛北京航班直航的同時,「熔斷機制」等一系列中國民航局針對疫情的防控機制仍然有效。此次部分放開直航,可以看作是相關部委「放管結合」,根據疫情和國內外大環境靈活調整的一種手段。
(編輯 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