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電站事故震驚世界,令人民核色變,其實核爆炸在宇宙間並不罕見。俄羅斯科學家約翰.布德隆伯格就提出了火星核爆炸的假說。
重今1.8億年前的一天,火屋上聲巨響, 巨大的磨薪雲衝向天空,前所未有的核爆炸發生了。衝擊波、熱浪和核輻射席捲整個星球,摧毀了火星表面的所有生物。
煙消雲散之後,曾經生機勃勃的火星表面變成了一片巨大的荒漠。上述情節並非發生在科幻影片中,而是科學家提出的火星核爆炸假說中的場景。
布蘭登伯格表示,火星上可能發生過的核爆炸完全改變了火星的地貌。火星現在是一個乾旱的星球,這是因為在巨大核爆炸發生時,所有的水域在瞬間被蒸發,蒸汽被衝擊波帶出火星大氣層,逸散在太空中。
核爆炸數萬年之後,火星慢慢冰冷下來,一些尚未逸散的少量水汽則聚集在高緯度地表,並慢慢在火星的極地冷凝成為冰蓋。
火星探測器拍攝的照片顯示,在火星的荒涼沙漠表面,密布著大大小小的石塊。這些石塊的分布十分密集,而且大小不一,形狀很不規則,不像是自然條件下形成的,很像是爆炸的產物。核爆炸還改變了火星的顏色。
火星原本不是一個紅色的星球,也像地球一樣是一個多彩的星球,而核爆炸將這些色彩都摧毀了,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分散到火星各地,至今還沒有衰減完畢,依然有不少高強度射線發出。正是這些高強度的輻射,令從地球上觀測到的火星呈現紅色的面貌。
布蘭登伯格說,自己的火星核爆炸假說可能是錯的,但並非是無稽之談,因為已經有不少科學探測的證據可以支持他的假說。
火星的伽馬射線地圖顯示,火星上有幾處巨大的紅點,顯示出那裡可能有異乎尋常的輻射,可能是1. 8億年前核爆炸殘骸的聚集地。根據探測結果,這些殘骸是鈾、釷、鈽等高輻射性核物質。
布蘭登伯格認為,火星上的那場核爆炸是自然發生的核爆炸。火星地殼深處可能埋藏著一些高濃度的鈾、針、氦等核物質,它們因地震、火山爆發等原因而相互撞擊發生爆炸。
核爆炸威力驚人,摧毀了火星表面所有生物,相當於100萬枚百萬噸級氫彈。核爆炸發生的地點是火星北部的阿西達裡亞海,至今那裡還能探測到高強度的核輻射。
核爆炸可能不是一次,而是一次核爆炸發生後,產生了大量的中子穿透地殼,引發了火星地殼中的其他核物質,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了多次核爆炸。
火星上有許多直徑幾十千米的大坑(也就是環形山),部分大坑可能就是核爆炸的發生地。
布蘭登伯格的更加驚人之語是,所有星球都可能發生天然核爆炸,地球在今後某個時期也可能發生。
在地球深處的某個角落,可能存在著高濃度的核物質,在條件合適的時候它們就會被引爆,引發巨大的全球性災難。
隨著地質科學和核科學的發展,若是科學家能夠找到這些高濃度的天然核物質,不但可以避免災難的發生,而且可以變害為寶,利用這些核物質能源。
美國航天局火星計劃的科學督導大衛.比迪表示,布蘭登伯格的理論十分新穎有趣而且大膽。不過,這也為載人火星探測提了個醒,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下,上火星一定要做好防核輻射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