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京東方和東旭光電宣布,兩者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除在玻璃基板業務形成可量化的合作協議之外,東旭光電承諾,對於其在京東方高世代面板生產線(含6.5代及以上)產地200公裡以內新增配套玻璃生產線,京東方擁有優先參與投資權。京東方從事的面板是液晶電視的上遊,東旭光電主攻的玻璃基板可謂是上遊的上遊,玻璃基板佔面板廠商總成本比重12%-14%。
筆者採訪獲悉,面板自給率今年將到40%,但是給面板配套的產業,進展仍不盡如人意,玻璃基板只能配套6代和6代以下,偏光片自給率只有5%左右。而在這些上遊領域,毛利潤率動輒30%以上。分析人士稱,今年政府大力推動國內配套能力發展,預計將推動玻璃基板、偏光片等產業發展提速。
國產面板與玻璃基板抱團
據合作協議,在協議有效期內,在符合合作的前提下,京東方每年採購東旭光電液晶玻璃基板量不低於京東方當年國產化液晶玻璃基板使用量的80%。同時,京東方位於合肥的第六代面板生產線每年採購東旭光電液晶玻璃基板量,逐步達到該生產線每年液晶玻璃基板實際使用量的60%以上;京東方位於北京的第五代面板生產線每年採購東旭光電液晶玻璃基板量,逐步達到該生產線每年液晶玻璃基板實際使用量的60%以上。
京東方表示,協議籤署有利於推動T FT -LCD原材料國產化的進程,進一步降低公司原材料採購成本,提升公司產品整體競爭實力。東旭光電董秘辦告訴南都記者,與京東方的戰略合作將可消化4條6代線產能,預計每年200萬片左右。京東方副總裁張宇告訴南都記者,目前公司的玻璃基板來源多樣,國產化產品如東旭光電供應部分、康寧等外資公司供應部分,但是國產化產品佔比還很少。據其介紹,國產化產品價格相對低一點,如果國產配套能力提上來,對於公司盈利能力改善會有幫助。
據悉,玻璃基板佔面板廠商總成本比重為12%-14%,總體來講,國產基板價格便宜10%以上,以10%價差估算,國產化配套將提升面板廠商淨利率1.2%-1.4%,而面板廠商的淨利率為4%-5%,10%的價差有助於提升面板廠商淨利潤20%以上,所以面板廠國產配套意願強烈。
上遊寡頭競爭利潤豐厚
顯示產業鏈必須以冗長形容,目前中國在顯示終端以及面板領域已經佔據了一席地址。終端以彩電為例,中國是最大彩電生產基地,國內市場上中國品牌佔70%以上的份額。在面板領域,隨著京東方、華星光電的大舉投資,特別是京東方一家就坐擁三條8.5代線,有預測顯示,到2016年中國大陸地區面板產能將超過臺灣,成為全球第二。
不過產能和利潤卻是兩幅畫面。目前面板廠利潤平均在7%左右,彩電整機廠商毛利率應該在10%到15%,淨利更低。但是在面板的上遊卻別有洞天。群智諮詢研究總監李亞琴表示,2013年玻璃基板廠商毛利率水平在65.6%左右,液晶材料廠商毛利率為30%,偏光片廠商毛利率則為28%,擴散膜,包括聚酯基膜都有30%以上的毛利率,IC領域也有30%以上的毛利率。「毛利率高本身跟寡頭格局有很大關係,不充分競爭,也與中國廠商的技術能力以及配套能力比較低有很大關係。總而言之,這是一個非常具有高價值的環節。」
據了解,以玻璃基板行業為例,市場份額主要被4家廠商瓜分。康寧和其與三星的合資公司三星康寧共佔據整個玻璃基板市場的半壁江山,日本玻璃巨頭旭硝子和電氣硝子分別佔據25%和21%,安翰視特佔據4%,全球近110億美元的玻璃基板利潤蛋糕主要被康寧和日本廠商分食。
在這些產業鏈中,中國廠商還處於弱勢地位,本地化產業配套能力仍不足。在玻璃基板領域,國內主要配套企業主要為彩虹和東旭光電,不過產能主要集中在6代線和6代線以下,東旭光電董秘辦表示,高世代線的投資計劃還沒有具體信息披露。
在偏光片領域,群智諮詢向南都記者提供的調研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大陸本土面板廠,即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天馬、龍騰等,對偏光片的實際需求規模為4800萬平方米,而中國大陸本土偏光片廠商,深圳三利譜和盛波光電,實際出貨供給規模為268萬平方米,偏光片的國內自給率僅為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