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肯的數據不是很出色,為什麼會被認為是NBA第一大前鋒
鄧肯本來是96年參加選秀,那年他大三。但是他母親希望他讀完大學再來打球於是他參加97年選秀。96年凱爾特人就很想籤下鄧肯,更是在97年把自己核心與首輪選秀權交換確保選中鄧肯。同時灰熊也是因為陣容問題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擺爛想要籤下鄧肯。當時所有人都以為凱爾特人志在必得,要麼就是灰熊。誰知波波居然把海軍上將大衛羅賓遜按在了板凳一整個賽季,強行擺爛最終拿到狀元籤,毫不猶豫的籤下鄧肯。
鄧肯的動作不華麗甚至不好看,也都是一些基本的背打,擦板或者勾手。但是他為什麼被叫做石佛?他僅僅憑著強硬的基本功以及自己的防守意識,20年間對上任何對手都不落下風。巔峰鯊魚巔峰狼王詹皇等等,所有鋒線強手在鄧肯面前都會吃癟。鄧肯比賽冷靜樸實,你看他比賽感覺他啥都沒幹,卻已經20+10。他職業生涯從未缺席季後賽,西部強者如雲但是卻永遠只有7個季後賽名額。
馬刺教練波波的理念是團隊籃球,很少有人會在他手下打出爆炸數據,他甚至說過:如果你得分超過30分,那就是在破壞球隊的團隊協作。就算如此鄧肯的各項數據依然能夠排進歷史前列。在鄧肯退役儀式,波波與gdp坐一起聊天。波波說:你們可以恨我,因為我毀掉了你們的數據,有時候我甚至不讓你們上場超過35分鐘,這些數據可能會影響你們的榮譽。馬刺為團隊籃球做了榜樣,他們沒有人單場40分50分60分,沒有個人英雄主義,卻能在19年裡勝率第一,從不缺席季後賽,五奪總冠軍。這樣一隻球隊的基石就是鄧肯,即使在生涯末期,他也沒有英雄遲暮,他20年如一日,他就是那個21號新秀。
鄧肯能跨越三個年代都奪冠,也就是說他的球風是可以隨時代而變化的,在內線強盛期他可以是中流砥柱,在外線逐漸變成進攻發起點時,他可以成為防守大閘。在小球興起的時代,他可以成為藍領或替補,但是他的作用一直都高效,這樣的球員不僅是自帶體系了,更是自帶可塑性打法。就是沒有破綻,他沒有模板,自成模板,最全能大前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