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我們今天主角虎斑蝶幼蟲之前先講一下我們在野外常能見到的海域上的洞洞。大家出野外玩一定都有見過海芋葉子上奇怪的洞洞吧,那麼圓,肯定有懷疑是不是誰太無聊打孔器搞出來的吧,怎麼也都不敢相信這是小昆蟲的傑作,有老師講這是一種小甲蟲-錨阿波螢葉甲的傑作,我還沒有親眼目睹過「施工現場」呢
來一張網路圖
剛畫好圈圈正準備大吃的葉甲
下圖是我在婆羅洲白天拍到的,藍紫色金屬光澤的甲蟲,有指甲那麼大,正在吃著葉子。
可能你要疑惑了,這些小蟲子幹嘛不直接吃葉子,要這麼費勁的畫圈圈呢,葉子這麼大也不需要先圍起來一塊宣誓主權啊。其實上面三張圖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圈圈那裡都流出了大量不明的液體。首先他們吃的植物海芋是有毒性的,植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都進化出了各自的本領來保護自己,比如海芋就有了自己的毒素,如果小動物昆蟲來吃他們,他們就會通過導管釋放大量的「毒液」,給這些小動物一點顏色看看,好多小昆蟲也的確知難而退了,不再打這些植物的注意了。
可是一些小動物不死心,看著這些肥厚多汁的葉子絞盡腦汁想辦法,比如上面的小葉甲,就想到了好辦法,先快速的用牙齒在葉面上畫一個圈圈,其實他的目的是切斷頁面的「毒液傳輸管」,管道被切斷 了,毒液湧出,圖一的透明液體就是毒液啦,不要說小昆蟲,就是搞到人身上也會很不舒服的。下圖那種褐色液體看起來就更恐怖了,而且量真的好大。可是再回頭看,那些小洞洞,蟲子正在吃的地方,是不是沒有液體流出來呢,小蟲子就可以大快朵頤了,因為畫這一個圈圈也不容易,所以小蟲子儘量會把圈圈裡的葉肉吃光,所以就留下了一個個空洞。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小蟲子一定要畫圈圈,而不去畫正方形,三角形呢
說完上面的小葉甲我們就回頭來說我們的虎斑蝶幼蟲了,我們周末的帝王斑蝶主題課裡會把他們代替帝王蝶發給大家,大家可以在家裡觀察到小蟲子畫圈圈的有趣過程了。虎斑蝶的寄主植物是刺瓜,蘿藦科植物,對於昆蟲來說有一定毒性。
我們帝王蝶的故事裡會講帝王蝶幼蟲吃有毒的乳草,會把毒素積累到自己體內,讓來吃他們的小鳥中毒。那個時候誤以為小蟲子自己可以完全消化吸收這些毒素,其實不是的,這些斑蝶的幼蟲如果遇到過量的這些毒液一樣會被毒死的,所以他們需要像上面葉甲一樣在葉面畫圈圈,讓植物反抗他們的毒液被圈圈隔斷,再回頭吃圈圈裡的葉肉
切斷導管處湧出的乳汁
上面三圖是剛孵化的虎斑蝶幼蟲,只有三四毫米大小,已經在努力的畫圈圈了
上圖是正在蛻皮,馬上進入二齡的虎斑蝶幼蟲,我們可以看到他只吃兩兩三平方毫米的葉子,就能二齡了。他左邊那些黃黃的蟲子是夾竹桃蚜,真正抗毒的是他們,可以直接吸取刺瓜的汁液,其實很難說,或許是蚜蟲小小的口器不會觸發植物的防衛機制?
上面兩張圖是虎斑蝶進入末齡後,蟲子已經好大個頭了,要吃很多葉子,在頁面畫圈圈太蠻煩了,他們這個時候就會直接把葉柄或者乾脆整條莖的導管給咬斷,然後回過頭來大吃。上面兩張圖第一張是咬斷葉柄然後回過頭來吃葉片。下圖是莖咬斷一半再回過頭來大吃。其實蟲子真的是好厲害,他們把握的很好,咬的恰到好處,既能阻斷毒液傳輸,又不會承受不了自己的體重掉下去。好聰明的蟲子啊。聰明的蟲子最終會越長越大,完成美麗的蛻變,變成一顆林間的「寶石」
想了解更多蝶園信息可以關注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