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扶蘇
卡爾薩根曾經說過:「我們DNA裡的氮元素,我們牙齒裡的鈣元素,我們血液裡的鐵元素,還有我們吃掉的東西裡的碳元素,都是曾經大爆炸時的萬千星辰散落後組成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是星辰。」
當人類仰望太空時,其實就是在尋找我們自己的起源,因為人類誕生於宇宙,這裡的一切存在都與我們息息相關,即便是一個小小的原子,其中也包含著無盡的奧秘。
因此,不妨將我們的身體看作一個宇宙,無數個分工明確的細胞就是無數顆行星,而人體內的器官,則扮演著比恆星還要重要的角色。
人類大腦的複雜程度,並不亞於已知宇宙
有人曾經認為,大腦的複雜程度並不亞於已知宇宙,如今我們掌握了發達的科學技術,也沒能徹底破解與人體有關的謎團。我們身體的設計之精妙,結構之均衡,仿佛真有「上帝之手」參與到了人類的進化過程中。
與此同時,人們也十分好奇,我們是否還擁有不斷進化的可能,因為人類如今幾乎已經走到了頂峰,越來越多的科學儀器出現,提供了大量生理上無法滿足的優越條件,相對於地球上的其他生物,人類已經脫離了殘酷的生存競爭。
然而這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承受更大的風險,比如環境汙染對人體的危害,以及人口劇增與缺乏充足資源之間的矛盾,加上人類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我們對自己的命運也感到十分擔憂。
300多年從未出現過的新器官,第四種唾液腺
於是我們又重新展開了研究,尋找人類的起源和發展方向,成為科學家探索的重點。在此過程中,既有令人失望的研究成果,比如人類短時間內無法適應太空環境,也有令人驚奇的發現,新的器官出現或許會顛覆人們的認知。
據悉,科學家發現了三百多年之間從未出現過的新器官,它普遍存在於現代人類體內,並且對我們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個器官就是第四種唾液腺。
要知道,在此前的人體結構研究中,唾液腺雖然存在,但是只有三種。這或許與研究範圍有一定的關係,因為人類的口腔後部與喉部之間還存在數千個小的唾液腺,它們並不屬於分散的個體,所以目前暫時不能作為確切的理論存在。
3/10的人出現了動脈進化,人類一直在進化
此外,科學家可以確定的是,大約有十分之三的人出現了動脈進化。這就是說,這一部分的人的正中動脈所佔比例相對於半個世紀之前出生的人,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即便我們在生理結構上沒有太大區別,也沒能察覺體內結構的變化,不過這並不影響人們的判斷,尤其是擁有較大的正中動脈的人,免疫力相對較強,從而引起了科學家的注意。
我們正在進化,這個消息對很多人來說都十分令人振奮,人類並未停止過進步,不過在某些觀點看來,隨著更多科技產品的參與,人類將會逐漸喪失自主進化的能力,從而轉變為機械進化。
這樣一來,當我們不再思考如何生存下去的時候,更多的精力就會投入到如何發展的方面,正所謂科技是把雙刃劍,人類未必能夠靈活地趨利避害。
總之,新器官的出現暫時是無法改變的,只有努力對自身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才有可能掌握更多信息,將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