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00後大學生自製固體火箭,成功發射的視頻火了!
其視頻展現了一枚火箭從自主設計到流體仿真、製造、測試、控制並最終發射和回收的全過程。
而他的設計者劉上,目前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
疫情在家的半年裡,劉上便著手開始火箭的設計。在B站上,他一共上傳了30多個視頻,記錄從開始製作到發射升空及回收的全過程,總播放量超百萬!讓人不禁讚嘆:「太6了!」
追本溯源,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2014年,當時還在讀初中的劉上曾寫下「最吸引我的東西是航模、火箭、化學」。在此後的7年裡,他一直堅持著自己的熱愛,他說:「我的追求一直沒斷,今後希望將熱愛變成事業。」
像劉上一樣追求夢想的還有剛剛結束高考的:鍾芳蓉
前段時間微博熱搜,一名叫鍾芳蓉的高考女生闖進大家的視野,原因是:她以文科676分、湖南省文科第4名的成績,報考了北京大學考古專業。
而在聽到祝賀她,讚嘆她的聲音之外,還有對她專業選擇不和諧的聲音:
「註定不是一個大富大貴的行業。」
「可惜了,應該選個來錢的專業。」
不過,這些似乎影響不到鍾芳蓉的決定。選擇考古專業並非她一時興起,而是出於熱愛和嚮往。在被問及為什麼選這個專業時,她說:「我個人特別喜歡這個專業,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
巴西作家保羅·戈埃羅曾說:「沒有一顆心,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來幫忙。」
面對網上的言論,考古圈大佬們為了支持鍾同學堅守理想的抉擇,北大更是發文力撐:「歡迎鍾同學報考@北京大學 ~授業于田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願你在北大考古,找到畢生所愛!」
最讓人驚喜的是,這位姑娘還收到了偶像樊錦詩先生的信件和禮物,「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別輕視夢想的力量,別輕視有夢想的人,有夢想誰都了不起。
這個房間,一眼看過去你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工作室、操作間!但它,是劉上的書房。一直熱愛航天航空的他,經常自己動手的做各種實驗,買的材料工具也越來越多。
看到自製火箭劉上的房間,有網友評論:看房間,就知道他的父母也是優秀的人,支持自己的孩子。
北大女孩鍾芳蓉的爸爸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我也認為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會更開心。」
深以為然,他們的成功,他們敢於觸摸夢想,都離不開父母的大力支持。擁有夢想的孩子清楚自己前進的方向,而父母是他們追逐夢想路上的守護者與引導者
畢淑敏曾說:「尊重孩子的夢想,讓孩子一生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而擁有這樣的父母,也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一個人,首先是個自由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自覺的人。
父母們總是對孩子滿懷期望,期望孩子的成績好,人緣好,發展好。所以按照「我覺得好」的標準去培養孩子,孩子成了父母手上的「泥塑娃娃」「空心人」。
所以,當他們的想法與父母的期望出現偏差或背道而馳時,很多人都是直接予以否定,忽略了她們的成長,她們也終究是一個獨立的人。
(北大宣傳片《星空日記》截圖》
人的一生會遇到各種能避免、不能避免;一個人能做到的,不能做到的;但都是基於我們是「個人」的基礎之上,自由不是行為無所拘束,而是能擁有自由思考、自由發散、自由創造的能力。再加之夢想(理想)動力的推動,孩子也願意主動付出與努力。
《當幸福來敲門》有一段父親說給兒子的臺詞,與大家共勉:
「如果你有夢想的話,就要去捍衛它。那些一事無成的人想告訴你你也成不了大器。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要去努力實現,就這樣。」
當孩子異想天開的時候,不要急著打擊他,多聊一聊他的想法;
當孩子誇誇其談的時候,不要想著打斷他,多聽一聽他的心聲;
當孩子躍躍欲試的時候,不要總是打壓他,多看一看他的世界。
孩子的夢想彌足珍貴,請一定要保護好他們的夢想,不要讓我們隨口的否定,斷送孩子一生的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