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富勒,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一個國產外設老品牌。但有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富勒在2017年之前,基本上很少出搭載原廠軸的機械鍵盤產品,大部分產品都是搭載的國產軸。可能有人會覺得這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眾多國產品牌也一直都是將國產軸機械鍵盤作為自家的主打產品。但你可能忽視了一個問題,很多國內品牌,是因為當年Cherry軸供應能力不足,而拿不到Cherry的軸體,而富勒的母公司是「智迪科技」!
在2016年智迪科技20周年慶典活動的時候,Cherry CEO親自到場祝賀,並贈送了兩把黃金MX6.0機械鍵盤給智迪科技的高層,這應該可以說明Cherry和智迪科技的親密關係了。所以我一直都沒有想明白富勒的產品戰略,畢竟國內還是有很多原廠軸粉絲的。放著近水樓臺不去得月,反而耐著性子慢慢踱步,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
Cherry RGB軸體,最初是由美商海盜船獨佔了一年的使用權,在獨佔期結束後,各大品牌都開始陸續的推出自家的Cherry RGB軸體的旗艦產品了,而富勒依然是不疾不徐到現在才推出了這款搭載Cherry RGB軸體的產品。
目前各大品牌搭載Cherry RGB軸的價格,動輒就是四位數以上,目前市面上搭載Cherry RGB軸的104鍵機械鍵盤,價格能壓到700元以下的數量很少。恰好,這把G900S RGB就是其中一員。而且G900S除了Cherry RGB版本之外,還有單色背光的版本,價格要便宜一百多元;以及還有不要背光和手託的G900S純享版,價格只要三百出頭,也算是滿足了各種不同需求的人群。
胡亂開個箱
鍵盤外層這個帶LOGO的塑膠袋很惹眼,也有其它品牌喜歡在外包裝外再加一個塑膠袋的做法。我一般都理解為對包裝的簡單保護。看到這個塑膠袋,慣性思維的也考慮應該作用相同。
沒想到的是這個塑膠袋還有著防止二手產生的作用!現在某平臺已經被一些七天黨搞得沒脾氣,很多人買到的東西直接是其他人退回的「二手貨」,(我自己當初在這個平臺購買的顯示器就有很明顯的非原裝痕跡),以至於直接叫平臺為「二手X」。所以很多人、很多品牌都在想辦法杜絕二手,富勒這次的做法很乾脆,原廠封條的粘性加強。在我很小心翼翼的想不損壞封口打開塑膠袋的前提下,我依然是將封口處撕壞了。撕完了,我又在想,能不能給我重新撕一次的機會,這次我會先用電吹風加熱,不知道能不能完整的撕開。
外包裝是採用了黑綠的配色,不知道是不是受燈廠的影響,原諒色越來越多了,左下角的RGB和Cherry 字樣比較顯眼。
整體來說,外包裝主要是在原基礎版本上,增加了RGB的元素,其它的地方是幾乎一致的。
禮盒式樣的內盒,周圍一圈有硬質海綿,鍵盤放入之後,基本上沒有晃動。但是快遞還是比較強大的,內部雖然沒問題,但是外包裝的一角還是一些損傷。頂部的那塊海綿墊,如果可以直接粘在上蓋內側,應該會更省事一點。
鍵盤的四周一圈是高光鏡面處理,外面還有一圈保護膜。 附件就略顯寒顫了一點,除了手託和說明書,啥都沒有。。。真的是啥都沒有。。。好歹也算是旗艦產品了吧,鋼絲拔鍵器配一把可好?不然埋入式的鍵帽,我真的用手指摳不出來的呀。還好我家裡有備用的鋼拔,不然讓我情何以堪。
說明書,也就燈效這裡值得多看看,其它的部分大同小異,也變不出一朵花來。外觀和細節
這把鍵盤的尺寸差不多是:450x144x30mm,重量大概1.2公斤。外形嘛,吸取了經典窄邊框的特點,然後又簡單的做了一些小變化。
鍵盤的上蓋和四周是模具一次成型,表面使用了曬紋工藝,有類膚質的觸感。
這把鍵盤搭載的是一套全閉口字符的PBT透光鍵帽,美觀性上來看,要比很多公模的破口字符好看不少。
鍵盤四周的高光鏡面處理,兩側還設計了一道稜線切割了一下空間。
金屬LOGO在不同的光線下還會反射出不一樣顏色的光芒。
為了給LOGO留下足夠多的位置,指示燈則移到了左側,豎直排列在一起。但如果傾角過大的話,指示燈會不太明顯,甚至最下面的指示燈會被「Num LK」按鍵擋住。
這個LOGO代表產品屬於第九系,採用的是雙色注塑的工藝,這樣透光效果會更好一些。
底殼上隱約有一個M型的輪廓,雖然底殼基本上是看不到的位置,但是捨得在這裡下功夫的產品倒也真的不多。
一段式的腳撐,質感上來看,還是比較結實的,沒有晃動和松垮的感覺。
這個手託,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和開篇圖中的MX6.0手託很像有木有,背面的加強筋密密麻麻的,前側方中間置是磁吸裝置。
橡膠材質表面,中間位置有一個V字形暗紋和9字LOGO。不過這樣的設計也有一個問題,時間久了之後,陰刻的凹痕裡面,容易積累灰塵,再加上橡膠材質本身就比較容易沾灰,處理起來會比較麻煩一點。
手託的寬度大概是85mm,裝上手託後,鍵盤所佔的位置就比較大了。
OEM高度的鍵帽,人體工學分布。我個人喜歡打開腳撐的角度使用。
手託和鍵盤前側都有一個傾角,所以註定了只能搭配這款鍵盤來使用,否則容易出現接觸不穩定的情況。
黑色尼龍編織線,設置了鍍金接口,但並沒有磁屏蔽環。我第一眼看到這個雙USB插頭的時候,我第一反應是在鍵盤周邊尋找USB拓展塢。然而找了一圈之後才發現根本沒有,看了說明書才知道,另外延伸出來的這一條是為了增強供電而設計的,單獨插上去的話,只能給LOGO供電。著實有些汗顏,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完全不需要插多出來的這個插口。再就是兩個插頭,只配一個保護帽,肯定有一個不是親生的,emmmm,一定是這樣。軸體和鍵帽
這一把是Cherry RGB 青軸,透明上蓋是比較惹眼的,黑色的鋼板算是一個考慮不周之處,反光效果大大的降低了。大鍵位則是目前比較流行的衛星軸。大鍵位的一致性要稍微的差一點,反饋感和聲音都沒有小鍵位那麼脆。
鍵帽整體算是中規中矩,水口位如果做到鍵帽壁內側就更好了。
在部分鍵帽的內側,會有這樣的黑色的部分。是哪些鍵帽呢?閉口字符的那些鍵帽都是這樣的製作工藝。
從正面看,是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問題的。細膩的PBT表面,閉口的透光字符。
開燈之後,就可以看到透光字符有一小處不透光的陰影,這個小陰影就是背面看到的黑色影響導致的。而且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透光字符基本上都採用了這種做法。不是不能做出完全沒有陰影的透光字符,但是成本會增加,相較於如此不顯眼之處,所以很多廠商都選擇了妥協。不過這真的會逼死強迫症。驅動程序
這個驅動風格,有點和鍵盤本身的低調風格不太相符啊。界面再簡潔一點,去掉周圍那些沒有實際意義的裝飾圖標可能效果更清爽一點。全鍵位可編程,需要選擇一個按鍵之後,再用自定義按鍵去賦予新的功能。
至於燈效,其實不需要驅動,也基本都可以通過FN和數字鍵的組合來實現。
在自定義這裡,設置有點繁瑣,或者說不夠人性化。選擇完一組按鍵,賦予好顏色之後,還需要再次逐一點擊一次來取消選擇。整體來說,燈效比較一般,沒有自家獨特的燈效。
宏和支持就不說了,我個人不用宏。燈光效果
前文中有提過,因為這把鍵盤搭載的鋼板是黑色,所以反光效果大大的降低了,以至於整體的光亮度都不是特別好,甚至明顯要低於右上角的LOGO亮度。
LOGO的亮度也不高,就算目光直視也不會刺眼。功能指示燈的亮度還稍微有點偏暗。
在不同亮度環境下的透光效果示意。仔細看圖中的閉口字符,Q,A,D,R,Alt上都可以隱約看到一小點偏暗的位置,也是前文提及到的鍵帽背面黑色部分導致的。
整體的燈效,應該說透光度還是柔和的,過渡也還算平滑。只是因為黑色鋼板的緣故,亮度有點不足。而且燈效種類不算多。整體中規中矩吧,沒有什麼亮點。使用感受
我平時使用最多的兩種軸體就是青軸和紅軸。黑軸按不動,茶軸總覺得個性不夠突出。需要大量錄入文字的時候,我喜歡用青軸,清脆的敲擊感可以把輸入速度帶到一個很好的節奏中去。而玩遊戲的時候,段落感的軸體觸發明顯會比線性軸要慢上一點,所以我電腦一般都是連接兩把鍵盤,青軸用來錄入,紅軸負責遊戲,或者夜晚用不打擾家人休息。 這把鍵盤是全鍵無衝的設計,所以不管打字多麼快,或者玩遊戲的時候手速快到需要同時按下多少個按鍵,都不會出現按鍵衝突的情況。這把鍵盤給我的感覺是,小鍵位的手感一致性比較好,雖然是PBT鍵帽,但因為鍵帽壁不算厚重,倒也有一絲ABS鍵帽的輕快感覺。只是大鍵位的一致性不是特別好,但也沒有很大的硬傷,總體的調校還算過關。 嚴格的說,手託應該屬於那種沒有也不會產生嚴重影響的產品。習慣使用手託的人,會非常不適應沒有手託的使用環境。但使用手託需要佔用一個更大的空間 ,對桌面空間比較狹小的用戶設置了一道門檻。總結一下
優點:- 標配PBT雙色透光鍵帽,全閉口字符,美觀性和實用性都不錯; - 一些細節處理的都還比較到位; - 配置磁吸式全尺寸的橡膠大手託。不足: - 附件太少; - 右上角的LOGO只能發單色光; - 驅動程序設計的不夠好。 這款鍵盤可以看出吸取了一些其它產品設計上亮點,整合併且加以了改變,雖然可以看到一些似曾相識之處,但又不是很簡單的抄襲照搬。在我看來,附件太少,是作為一款旗艦產品不能容忍的失誤,要知道很多入門級產品,都會贈送鋼絲拔鍵器,替換的鍵帽等等。這款產品如果碰到活動,可以在600元左右拿下的話,性價比會更高。如果對光汙染和手託完全沒有興致的話,建議考慮同款的純享版,性價比會大大的增強。